王祿遠
腰椎間盤突出癥歸屬于中醫痹癥范疇,是骨科常見且多發的疾病之一。因腰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和外力作用而誘發,導致椎間盤纖維環被破壞、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所導致。臨床上主要癥狀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手術治療可以緩解癥狀,但是存在一定風險并且手術費用較高。部分患者采用中西醫聯合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中醫治療優勢明顯,并且在中醫理論下進行辨證施護可以緩解患者疼痛,縮短康復時間,安全有效且費用低,臨床運用越來越廣泛。
一、中醫的一般護理
1生活起居
指導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防止受涼感冒,注意保暖,適當添加衣物,避開潮濕寒冷的環境。急性期需要絕對臥床休息,臥床時指導患者定時翻身、保持正確體位,癥狀減輕后應盡早鼓勵患者佩戴護腰下床簡單的行走。
2情志護理
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常伴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及時溝通交流,鼓勵患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保持血氣經絡暢通,以熱切、誠懇、關心的態度安慰患者,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3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就是通過進行科學、合理的關節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活血、強筋健骨的目的。進行功能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以免損傷關節。同時可以配合按摩、理療等加強療效。指導患者進行飛燕、三點、五點支撐、上下蹲等鍛煉腰部肌肉,幫助患者康復。
二、辨證施護
辨證施護是一種中醫整體理念,由陰陽五行、病因機理、臟腑經絡等治療的基本理論發展而成,運用基本理論來指導臨床護理、保健、康復等。
1氣滯血瘀型
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仰臥位,睡硬床,雙膝、雙髖屈曲。不能入眠者,可采用耳穴籽,寧心安神,睡前適當按摩、輕捶打夾脊穴以疏通氣血。緩解期進行牽引,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為主。恢復期可采用飛燕、三點、五點支撐、仰臥起坐、上下蹲等鍛煉腰部肌肉功能鍛煉。
2寒濕痹阻型
急性期患者以祛寒化濕、疏通經絡、開陽通氣血為主,采用艾灸、走火罐等方法。指導患者日常起居避開寒冷潮濕的環境,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飲食應溫經通絡,避免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物。緩解期進行腰椎間盤按摩、走罐以增加療效。恢復期進行飛燕、三點、五點支撐、仰臥起坐、上下蹲等鍛煉腰部肌肉功能鍛煉。
3肝腎虧虛型
急性期以溫補腎陽為主,注意日常起居,保持充足睡眠,多食用益肝補腎之物。緩解期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途徑,簡單給患者介紹七情與疾病的關系,鼓勵患者保護健康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恢復期可以適當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飛燕、三點、五點支撐、仰臥起坐、上下蹲等鍛煉腰部肌肉,幫助患者康復。
三、骨科中醫特色護理技術
1中藥離子導入
中藥離子導入就是運用現代化技術,中頻電療法等將具有活血化瘀的藥中分子導入身體,實現物理療法和中醫外用藥療法的雙重效果。黃裕等學者使用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和護理使總效率達到了97.6%,因此提出使用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明顯改善腰椎功能,止痛效果明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感受適當調節電流強度以及溫度,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燙傷,每次治療后患者都應該臥床休息2 h。
2中藥熏蒸
中藥熏蒸是將活血化瘀藥物通過熏蒸的方式進入人體使皮膚毛孔擴張,消除因為增生骨質壓迫組織、神經導致的炎癥、水腫,以緩解患者腰痛等臨床癥狀,治療效果明顯。熏蒸環境要安靜,溫度要適宜,患者不宜空腹、飽腹,熏蒸過程中注意保暖,時刻關注患者情況,注意掌握熏蒸的時間。
3機械牽引
機械牽引前需要給患者講解注意事項和牽引的作用,使患者主動接受,積極牽引。牽引時間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維持時間為20~30 min,每日1~2次,在牽引過程中家屬不能隨意更改患者體位。
4艾灸療法
艾灸是指利用艾絨在相應的穴位上進行灼燒,利用艾火的溫和熱力作用于穴位,經過經絡傳導作用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