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亮 張亞瑛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為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政策來源。本課題主要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后供需雙方的變化進行分析比對,結合河北省目前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給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重大的時代課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變化既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邏輯起點,也是我國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正確認識并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是解決處理好時代重大課題的重要前提。
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事關全局性的變化,是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指向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并沒有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判斷,沒有改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
(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
本次社會主要矛盾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國仍然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段性特征。目前人民作為需求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生產發展水平作為供給方,需要解決的就是需求和供給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的關系,并以此作為新時代我國各項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
(二)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對河北省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1)統一思想,提高認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新理念
思想是時代的聲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轉化,面對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解決好新時代對外開放最重要的政治原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解決好新時代公共服務政策最廣泛的價值認同;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解決好新時代對外開放最有效的體制保障。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2)明確目標,選好重點,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新舉措
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深刻認識新矛盾,積極適應新要求,不斷推出新舉措,不斷創造美好新生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公共服務的需要。河北省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建設,以期逐步實現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發展,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避免落后于實際、落伍于時代的問題,也要防止走入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進的誤區;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二、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河北省的公共服務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從資金投入量到服務水平,從制度建設到人才培養都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廣大人民群眾也充分感受到公共服務切實變化帶來的發展紅利。
(一)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現狀
據《河北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度全省人民生活和社會和社會保障、教育、科技、文化體育以及衛生和社會服務等公共服務項目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
(1)社會保障:2018年末全省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5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1.3萬人,其中在崗職工參保人數為1101.2萬人,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為449.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30.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3.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884.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546萬人,增加16.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880.3萬人,增加19.7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253.4萬人。全年全省146萬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居民23.8萬人,農村居民122.2萬人。
(2)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8萬人,比上年增長6.9%;在學研究生5.0萬人,增長9.3%;畢業生1.4萬人,增長7.0%。普通高等學校122所,招生42.2萬人,增長7.5%;在校生134.3萬人,增長5.8%;畢業生33.9萬人,增長2.7%。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72.4萬人,普通中學在校生416.6萬人,小學在校生658.9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0.2萬人;
(3)衛生和社會服務: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5094個,其中醫院2107個,鄉鎮衛生院200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38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87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87個。衛生技術人員46.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1.1萬人,護師、護士17.3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2.3萬張,其中醫院32.1萬張, 鄉鎮衛生院7.2萬張;全省各類提供住宿的收留撫養類機構1172個,床位17.2萬張。其中,農村養老服務機構565個,床位7.9萬張。各類社區服務機構3618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507個,社區服務站2088個。
(二)河北省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的現實問題
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發展較為緩慢,對外開放時間較短以及長期以來歷史欠賬過多等問題,導致政府部門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相對較差,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矛盾。從目前來看,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務在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方面和其他省份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1)地市之間、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河北省各地市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在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方面,也存在著較大差異,經濟發展處于前幾名的城市在公共服務建設方面明顯強于落后地區,落后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在資金支出和使用方面捉襟見肘。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發展也存在一定差距。
(2)政策制定、目標考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標準、提供類型、提供選擇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地區、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盡管由于歷史原因,各地區域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政策制定、目標設計、考核管理等方面仍然沒有實現統一協調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情況依然存在。
(3)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各地區之間政府部門的思想觀念不處于同一“頻率”,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政府部門思維方式開放,解決問題實干性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較高,反觀欠發達地區則相對較差,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因循守舊、本領恐慌,不敢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的情況時有發生。對待現實問題,也缺乏時不我待的信心和激情,總處于相對懶散的狀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確實存在。
(4)資金使用和投入水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經費保障制度不完善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資金的總體投入量整體維持在較低水平,經費保障制度不完善。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投入水平一直是維持在較高水平上,欠發達地區財政投入所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歷史欠賬過多,整體水平還維持在較低水平上。
(5)公共服務行業吸引力不高,人才流動性較大
各個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該行業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要求有相應的人才保障和人力資源作為后續發展的動力?;鶎庸卜疹I域吸引力不高,人才流動性大的情況尤為突出,基層公共服務人員待遇相對較差,缺乏必要的晉升空間,政府管理部門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人才流失較為嚴重。
三、新時代河北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河北省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因此必須在正確認識新時代社會矛盾的轉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歷史機遇,快速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實現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發展。
(一)加快各地市、各區域之間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各地差距
區域之間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差距是制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主要障礙,因此必須要加快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盡快縮小地差距,不斷提升“硬件”水平。參照先進地區的投資和計劃標準,結合全省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要充分吸引公共服務領域部門的先進經驗和治理水平,實現河北省基礎設施建設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制定好相應的發展規劃才能盡快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為下一步全省的協同發展確定基礎。
(二)制定全省統一的服務標準和政策目標,逐步實現共同發展
充分利用全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契機,結合河北省的發展實際,制定全省統一的服務標準和政策目標,避免各地市、各區域之間由于缺乏統一標準而出現建設不統一的情況,在不浪費現有資源的情況下,整合全省公共服務資源,既要實現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順利進行,也要保證各地市、各區域的鮮明特色。
(三)加強宣傳力度,改造固有的思維方式
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到處可以見到“京津冀”城市圈,“協同發展”實現共贏的宣傳報道,要借助協同發展的巨大機遇,力推河北省各地市基本公共服務共同發展。定期舉辦相關論壇、會議和各類活動,推廣理念和思維的影響力。要進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的教育工作,放下傳統觀念,形成共同發展的思維定勢。
(四)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資金使用的制度體系建設
通過共同發展制度和政策建設,確保各地市、各區域在資金使用方面形成高效、穩定的發展態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將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制度建設完備,為今后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機制體制建設過程中,必須理順均等化建設和各地區自行發展之間的關系,搭建均等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治理架構,形成黨委牽頭、政府主導、社會聯動、群眾參與的格局,充分發揮政府、社會組織和社會大眾的積極性,讓公共服務更為高效。
(五)加強人才庫儲備工作,提高公共服務的效能
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水平必然要求有大量的人力資源作為儲備,因此要設置專門的管理培訓機構,制定詳細的培訓規劃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逐步將目前從事公共服務中不符合要求,整體素質較低的工作人員進行替換,逐步增加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制定相應的人才管理制度和發展渠道,保證人才隊伍的穩定性。要留住現有人才,必須完善人才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穩定的人才發展通道,同時要時刻關心工作人員的生活起居,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讓人才減少后顧之憂,更好地為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雙.京津冀區域共享發展:內涵、現狀與問題[J].城市,2018(03):3-9.
[2] 肖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構建路徑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區為例[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8(03):87-91.
[3] 范曉韻.縣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存在的問題及實現策略[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01):90-98.
[4] 張建立.唐山市縣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淺析[J].時代經貿,2019(12):102-103.
基金項目:文章系河北省委黨校系統2019年度課題,課題名稱: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視域下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2019034。
作者簡介:張亮亮(1983.01- ),男,漢族,河北高陽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教務處副主任、副教授,張家口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五屆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張亞瑛(1983.02- ),女,漢族,河北張北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經濟與管理教研室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與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