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晴 徐英東
摘 要: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的小說繼承了日本傳統式的家庭觀念和民族化的傳統審美,強烈的展現出對人性的關懷。他的小說中蘊含著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兼容的模式,在虛構與真實之間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縱觀是枝裕和的一系列小說,可以發現在其眾多小說中所涉及的生活、成長、情感、疼痛等內容是其小說的核心內容。而圍繞這些內容所構建的家庭和社會事件,又從一系列的細節中得以體現。本論文以《步履不停》《小偷家族》和《奇跡》三部小說為例,分別從是枝裕和小說的寫作方式、小說中的人物刻畫特點、以及小說中觸及的社會問題三個方面,來分析是枝裕和小說的風格與特點,最后得出結論。
關鍵詞:是枝裕和;寫作方式;人物刻畫;社會問題
一、獨樹一格的細節刻畫
縱觀是枝裕和的小說,可以發現他的小說大多是家庭式小說;而且在其小說中重視對生活細節的描寫,這使得他的小說總能在平凡的故事中寫出生活的味道,從而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一)家庭式小說的描寫
隨著近年來日本經濟發展的速度變慢,人們不得不開始審視社會中存在的各類問題,而在眾多問題中,家庭問題成為最重要的一個。是枝裕和的小說也從多方面直面家庭問題,但是他沒有拘泥于傳統意義上血脈相連的家族主義下的家庭場景,而是著眼于現代家庭所遇到的問題。
《步履不停》中良多和由香里重新組成的家庭,《小偷家族》中由一群陌生人“拼湊”起來的毫無血緣關系的家庭,《奇跡》中離婚后分別獨自撫養著孩子的希美和健次。雖然他們都打破了傳統的家庭場景,但不可否認他們也創造了新生家庭的愛與感情,所以也會產生新的家庭問題。
在是枝裕和的小說中,對家庭情感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比如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父子親情、母子親情、兄弟親情、姐弟親情等,雖然有的著墨不多,卻仍然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親情之外,他也同樣描寫了家庭中的另外一種感情——愛情。是枝裕和細致的表現出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于愛情不同的理解和態度——少年懵懂、青澀的好感,成年人雖然歷經艱辛最終卻相濡以沫的平淡愛情。
(二)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
除了對家庭倫理、家庭情感的描寫,是枝裕和還擅長對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是枝裕和將普通家庭里都會發生的散步、閑談、吃飯等情節貫穿于每一部作品中。比如在《步履不停》中,作者對良多一家人準備午餐時每個人的活動進行細致的刻畫,從而給讀者身臨其境般的感覺,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真實性。
每個家庭都不盡相同,而最能從細節上表現這種不同的大概就是每個家庭里的飲食習慣。無論是《步履不停》中純平生前最喜歡的玉米天婦羅,還是《奇跡》中外公周吉給龍之介做的輕羹,亦或是《小偷家族》中阿治和祥太喜歡的泡在杯面里的可樂餅,都有著每個家庭獨特的味道和特有的濃烈感情。
(三)平凡生活中的亮點
是枝裕和沒有滿足于對平凡的日常生活僅有的真實性的描寫,他通過為人物設置外出度假的方式,或者是通過為人物設置業余愛好,來賦予這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一種罕見的新鮮感和運動感。
《小偷家族》中父親阿治和祥太一起買彩票、玩足球,在奶奶去世之前一家人坐著火車去海邊度假;《步履不停》中良多和父親的外出散步,給純平的掃墓行為都是作者為每個家庭安排的平淡生活之外的一點新鮮感。
另外,《奇跡》是圍繞九州新干線全部開通為內容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是枝裕和通過對火車的敘述,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與火車結合起來,并為航一和龍之介看見“奇跡”安排了一次“冒險”,從而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生活中的“奇跡”。這種“冒險”與尋找“奇跡”也成為單調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這種普通生活之外的新鮮感與運動感,不僅可以為生活添加一抹亮色,也在無形中向讀者傳遞一種生活的希望,從而加深了讀者對作品的認同感。
(四)民族化的傳統審美
作為一位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繼承了日本人感情細膩、審美感覺強烈的特點。在他的小說中,隨處可見具有日本傳統特色的美麗景象。《奇跡》中即使在充斥著各種口味的糕點的現代,外公周吉也一直堅持為老朋友和家人制作日本的傳統美食——輕羹,還原食物傳統的味道。在《步履不停》和《小偷家族》中眾多的日本傳統美食也一一出現:天婦羅、沙丁魚刺身、腌菜等,這無疑是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現代,人們的審美越來越脫離自然,但是是枝裕和巧妙地避開這一缺憾,使得人們在他的小說中可以看到回歸自然的質樸感。《奇跡》中多次提到火山爆發、火山灰噴涌的景象,這一景象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使人們的審美回歸自然,也使人們的審美更加質樸化。
二、臉譜式的人物角色刻畫
在是枝裕和的小說中,故事情節雖不盡相同,但故事中的人物卻有著相似的性格特點,這是是枝裕和在人物角色創作方面的一大特色。
(一)女性角色的刻畫
是枝裕和筆下的女性角色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內心軟弱、渴望愛情的傳統女性角色,另一類是堅強、獨立的新女性角色。
《步履不停》中良多的母親敏子就是一位典型的傳統日本女性,她多年以來一直相夫教子,深諳丈夫的生活習慣,即使知道丈夫曾經背叛過自己,但為了婚姻和家庭也一直對丈夫加以包容。
與敏子性格不同,《奇跡》中的希美和丈夫離婚后獨自撫養航一,天天忙于事業,但她并沒有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到他人身上。而且面對孩子希望自己可以與前夫復婚的愿望,她也不再想著重新接受前夫。這種不趨附不遷就的婚戀觀念表現出當今日本社會新女性的堅強與獨立。
(二)男性角色的刻畫
與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不同的是,是枝裕和對男性角色的刻畫大多是負面的。《步履不停》中的良多中年失業,身為家族的一份子卻對家里的事情完全不想負責;《小偷家族》中的“父親”阿治,為了生存教唆孩子們偷竊;《奇跡》中的健次離婚之后也不照顧自己的孩子,而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樂隊夢想。
另外,在是枝裕和的小說中男性角色總帶有一點幼稚的性格特點。《步履不停》中良多的父親在良多一家三口進門之后沒有從房間里出來,而是像小孩子惡作劇般的在房間里偷聽孩子們和自己妻子的對話;良多的姐夫——信夫也喜歡玩孩子們喜歡玩的敲西瓜的游戲。
是枝裕和的小說,不再渲染傳統的偉岸的父親形象,而是把父親這一角色創造的平凡而又有所缺憾。
三、直面社會問題
是枝裕和的小說不單單是在刻畫一個個平凡又特殊的家庭,在刻畫這些家庭特點的同時觸及到一些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
(一)缺乏社會關愛的小人物
縱觀是枝裕和的小說,他小說中的角色都是小人物——失業的中年人、社會底層的勞動者、流浪的孩子,他們都是社會中可有可無的人,在社會中得不到任何的歸屬感和愛。
《小偷家族》中毫無血緣關系的六個人通過“選擇”聚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家庭。他們“拿走”超市里的東西,卻不會有愧疚感;他們覬覦老太太的養老金,卻從不覺得是在啃老。這一切的根源只因為他們都是被社會拋棄的人,他們無法得到社會給他們的關愛,所以他們只好緊緊抱成一團,過著暗無天日卻又互相取暖的日子。《步履不停》中人到中年卻失業的良多,因為擔心被父親瞧不起而請求妻子幫忙隱瞞,這種既可笑又無奈的行為讓讀者更深刻的感受到故事的真實性與殘酷性。
通過描寫小人物的生活狀態,是枝裕和深刻揭示出日本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和社會的不公平性,使讀者更能產生對小人物的同情和對社會制度的思考與認知。
(二)原生家庭問題
是枝裕和小說中的家庭大多是破裂的家庭亦或者是重組家庭,家庭的破裂導致他筆下的人物特別是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悲劇色彩。《奇跡》中由于希美和健次的離婚,航一和龍之介兄弟兩個不得不分開生活,這使得航一內心變得敏感;《小偷家族》中被父母親虐待的由里雖然被阿治一家收養,卻染上偷竊的惡習;而孤兒祥太從一開始就被阿治當做養家的賺錢機器。
在沈家宏的《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中,他指出“如果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系統不出現問題,那么整個家庭就是平衡穩定的,孩子就不可能出現太大的問題。如果夫妻系統出了狀況,那么孩子出問題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這就充分印證了是枝裕和筆下由于原生家庭中父母系統的缺失和不完美而導致孩子的心理或生理不健康的問題。
當今社會由于原生家庭的缺失和不完美造成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員出現各種各樣心理或生理不健康的情況比比皆是。
四、結語
是枝裕和注重對普通家庭的描寫,他用細膩的寫作方式,書寫平凡又特別的家族之歌與人間情味。他為單調的日常生活注入新鮮感與運動感,使每個故事既普通又動人。
是枝裕和在描寫每個故事時不是單純的探討家庭,而是透過家庭去展現社會問題,他著眼于小人物的生存法則、聚焦于跨越血緣的至親至愛。總之,是枝裕和用文字抓住平凡生活的點滴,在緩慢的節奏中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與溫情。
參考文獻
[1] 是枝裕和著,鄭有杰譯.步履不停[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2] 是枝裕和著,趙仲明譯.小偷家族[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
[3] 是枝裕和著,毛葉楓譯.奇跡[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4] 彭洪梅.是枝裕和電影中的家庭生活審美和與家庭倫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9.
[5] 蔣豐珂.是枝裕和電影中的女性形研究[D].廣州大學,2018.
[6] 高鳳嬌.是枝裕和家庭片中情感的試聽傳達——兼談畢業作品《家的味道》[D].曲阜師范大學,2015.
[7] 沈家宏.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