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以撒
摘 要:新時代工匠精神是大國文化自信的必然選擇和必然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積淀,是一種職業精神的至高體現。工匠精神是“匠心—匠行—匠德”的統一。是精神追求與職業行為的融合,也關乎工匠人和現代人的幸福指數。只有倡導和大力弘揚職業精神、品質精神、創新精神、師道精神、擔當精神,才能實現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而雕刻藝術工匠精神的傳承需要通過鼓勵建立雕刻藝術家族傳承人和普通傳承人制度,建立雕刻藝術專門學校或專業教育聯盟,推動工匠精神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保障雕刻藝術的人才輸出才能實現。
關鍵詞:新時代;工匠精神;內涵;傳承;創新
一、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
關于工匠精神的內涵,學界一直無法給出確切的、準確的內涵定義。但大都給予了工匠精神以合理的闡釋,這些闡釋中包含了多重維度和多重意義。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和理念。這種精神和理念包含三個層面的精神追求,第一是對于產品或技藝的精雕細琢的精神追求。第二是對于產品或技藝品質的精益求精精神追求。第三是對于所從事職業的熱愛和由此延伸的對傳承與創新的追求。其次,工匠精神不僅是技術的傳承也不僅是經濟決定論使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工匠精神甚至是一種“物以載道”的精神訴求、“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它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最后,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倫理和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形式。是工匠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職業道德信念、職業道德行為“五位一體”的最好詮釋。
在綜合上述關于工匠精神的解讀后,我們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再來看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內涵要素。首先,新時代是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全面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基礎上開創的時代。這一時代預示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時代預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而工匠精神是文化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必須使工匠精神與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進行有效的融合。基于此種判斷,我們總結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應該蘊含以下幾種新的品質,第一,新時代工匠精神應該是“匠心—匠行—匠德”的統一。“匠心”是工匠精神的起點,沒有“匠心”就沒有工匠精神的產生。“匠行”是工匠精神發生、積淀、傳承的關鍵。工匠精神絕不是“空心無物”的狀態,精神一定是在行為和實踐中傳承的。“匠德”是工匠精神的精神內核。是一種“匠心”、“匠行”發生后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提升。具備“匠德”之人才能傳承和發展工匠精神。第二,新時代工匠精神應該是新時代現代人精神追求與職業行為的完美融合體。新時代的現代人只是一個“虛化概念”,其重點在于作為新時代現代人更多的將職業作為謀生手段和方式,而非事業和追求。這就導致了職業行為中缺失了精神追求的層面。對于現代人而言,工匠精神恰恰是在職業行為中得以展開的精神特質。第三,工匠精神不僅關乎生存現狀更關乎幸福現狀。工匠精神作為職業人的一種高級精神家園地,從表面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擁有更高的收入待遇和社會地位,從實質看,工匠精神帶給職業人的是對生活、事業、社會的熱愛。這種熱愛相較于現實的人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幸福感的滿足。
二、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是新時代背景下的重大課題,是踐行“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的必然需要。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需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一)要大力弘揚“崇技尚德”的職業精神。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深化和提升,工匠精神是基于某種職業而誕生的精神,有的體現在傳統文化中,有的體現在現代制造業中,有的甚至體現在日常的普通工作中。而職業精神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崇技尚德”,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的體現,如果沒有高超精湛“技術”的底蘊,很難形成某種精神凝聚。這里的“技術”不一定是指需要多么復雜的程序或作業流程,更不是體現了多少科技含量。以雕刻藝術為例,雕刻藝術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雕刻藝術的細分種類也非常的繁多,但無一例外雕刻藝術是基于雕刻工匠的超高雕刻技藝而成的藝術類別。雕刻工匠的“技術”就是雕刻工匠精神的起點。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尚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一門技藝或則一門藝術,只有“技”而沒有升華的“德”,是無法凝聚和提煉出“精神”的。工匠精神的“尚德”是“師道精神”、“樂業精神”、“創新精神”、“敬業精神”等多方面多維度的體現,工匠精神只有包含了崇高的道德屬性和道德規定才會被人銘記和傳承。(二)要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工匠精神不是“花架子精神”,工匠精神的直接體現是產品或作品的品質,雕刻藝術的產品品質就是雕刻作品的藝術性與價值性。工匠精神必須涵蓋對于產品品質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必須涵蓋對于產品品質的專一、嚴謹、規范、控制。精益求精即是對產品的追求也是對于產品或藝術品對象的承諾,精益求精就是新時代“對客戶負責”最好的精神追求之一。(三)要大力弘揚“專注卓越”的創新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對傳統的一味遵從而是在遵從傳統的基礎上的持續創新。追求專注就是追求傳統的精華與升華,追求卓越就是追求時代背景下的卓越。創新精神不是普通創造,而是更高基礎之上的創造。因此要持久專注、追求卓越。創新精神的起點不在創新本身而在于創新之前的工作。工匠精神本身是工匠對于作品的專注和追求卓越的體現。雕刻藝術的創新精神首先來自對雕刻作品的專注,來源于對傳統雕刻藝術的研究與創造。創新精神的價值在于既體現了工匠精神的“傳統”也體現出了工匠精神的“現代”。(四)要大力弘揚“尊師樂崗”的師道精神。工匠精神大多來源于傳統藝術或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在傳統行業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尊師”是前提和基礎,沒有對“仁師”的尊敬就沒有對行業或項目的尊敬,就不會有創新和發展。而“尊師”更多的體現的是情感與技藝的雙重尊敬。“樂崗”是對于崗位和職業的尊崇。是愛崗敬業的起點。一個雕刻藝術從業者既要有市場觀、利益觀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觀和價值觀。“樂崗”是基于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是基于對所從事職業的情感認同。這就是新時代的師道精神的最好體現。(五)要大力弘揚“求是奉獻”的擔當精神。工匠精神不僅是工匠自身或則工匠行業的精神,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的體現。這一精神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和體現。而工匠精神要注重追求“求是奉獻”的擔當精神,追求真理、追求規律、追求實踐是工匠精神的一個方面,而甘于奉獻、甘于承擔的擔當也是另外一個體現。因此“求是奉獻”的擔當精神必須注入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中。在求真務實中追求創新創造,在甘于奉獻中尋找文化自信。
三、新時代雕刻藝術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中華文明淵源流產,產生了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項目,雕刻藝術就是其中之一。古人們利用玉石、木質、動物骨、象牙等進行雕刻,這些雕刻之物最早是滿足日常生活用品的美觀,漸漸的雕刻藝術成了文化傳承和藝術的創作。在中華文明的光輝史冊上注入新的更多亮點。雕刻藝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便捷和藝術上的享受,也帶來了無限的自豪與驕傲。然而隨著生產生活的進步和日常需求的改變。雕刻藝術的發展面臨著諸多難題,新時代背景下傳承雕刻藝術的工匠精神勢在必行。目前雕刻藝術最大的問題是新的以電腦設計和雕刻為主的雕刻方式代替了以人工雕刻為主的雕刻方式。雕刻作品成了批量復制的商業雕刻并大行其道。商業雕刻作品外表或許美觀好看,但是卻生冷的和缺乏生命力與想象力的。在新時代背景下傳承與創新雕刻藝術中的工匠精神是最為緊迫的任務。務必做到以下幾點:(一)鼓勵建立雕刻藝術家族傳承人和普通傳承人制度。雕刻藝術是一項以手工創作為基礎的活動。雕刻藝術的傳承人問題至關重要,首先是子女或家族成員從小就接受耳濡目染的雕刻藝術熏陶。“子承父業”或許可以成為雕刻藝術保護與開發的一條路徑,更是傳承工匠精神的一條有效捷徑。而建立普通傳承人制度的原因是因為很多雕刻技法和雕刻種類既有的門戶之爭。雕刻創作人很多布套愿意將一些技法和技巧傳授給“外人”,這是認知的問題,政府有關部門需要打破這種認知思維方式,通過鼓勵和獎勵等政策來打破這種“界限”。實現雕刻藝術傳承的跨越,從而保證雕刻藝術中的工匠精神傳承后代有人。(二)建立雕刻藝術專門學校或專業教育聯盟,推動工匠精神人才培養體制改革。雕刻藝術不是“過時”的藝術,只是雕刻藝術本身的藝術性、市場性、價值性受到了人才缺乏、市場經濟沖擊導致的。只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形成雕刻藝術的專門學校或相關的專業教育聯盟,筑牢人才基礎,培養市場認同和市場價值,雕刻藝術的工匠精神才能良性傳承。
參考文獻
[1] 朱永躍,馬媛,歐陽晨慧.工匠精神研究述評與展望[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
[2] 王明炎.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與青年傳承[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05).
[3] 鄭平.我國傳承事業快速發展——如何對待雕刻藝術的傳承能穩步發展[J].中國民族博覽,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