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沛 劉義軍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職業認知培養的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闡述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理論依據與實踐基礎,就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平臺模型構建與具體實施、實施效果和意義、推廣與輻射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工作過程知識競賽;職業認知;國家標準;工作崗位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C-0035-03
當前,職業院校微觀層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學校學習風氣不佳,學習氛圍不濃厚;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與我國職業院校師生對職業的認知不足有很大的關系。對教師而言,對專業的全面認知是職業院校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也是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基礎;對學生而言,對專業(職業、崗位)的全面認知是職業院校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正確規劃職業生涯的基礎。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是職業院校師生對專業(行業、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認知的一項普及性教研、學研活動,是一項自下而上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研模式變革的職業(專業)認知活動,具有普及性、探究性、便捷性、經濟性、共享性等特點。實施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組織師生通過團隊協作自主地開展職業認知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增強師生對職業的認知。
一、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理論依據與實踐基礎
(一)理論依據。實施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學習共同體理論、探究性學習理論、“互聯網+教學”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等。這主要體現在,在實施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過程中,突出構建學習共同體,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實現學生進步成長;引導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進行多樣的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基于互聯網思維、環境與技術等創新成果,整合國家職業教育標準教學資源,開辟第二課堂開放教學系統,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構造開放和諧的教學生態環境;吸納學習金字塔理論,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獲得不同學習效果,在比賽準備過程中設置小組討論探究學習,在制作PPT和答辯環節突出“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在推廣應用展示階段開展“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整個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二)實踐基礎。實施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實踐基礎主要是國家推進職業標準和職業教育發展所奠定的扎實基礎和成果積累,如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體系的建立、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體系的建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建立、國家中高職示范校建設積累的優秀成果。開展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初衷就是引導職業院校的廣大師生查閱標準、應用標準、認知職業、熟知任務、增長本領、提高素養、勝任工作。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可以充分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版)》職業分類結構的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這對做好職業標準建設和推廣應用非常重要;可以充分利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等5個部分構成的國家教學標準體系,這對職業院校用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指導辦學、引領教學非常重要;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落實“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強化培養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對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國家中高職示范校建設積累形成一系列、一大批的優秀建設成果,這對挖掘和利用好我國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寶貴經驗和資源有實際意義。
二、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平臺模型構建與具體實施
(一)平臺模型構建。以為職業院校學生和教師搭建工作世界(職業、崗位、主要工作任務)和學習世界(專業、課程、教材)學習、探索、認識的橋梁,發揮國家標準在人才培養中的引領作用為目的,構建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平臺模型(見圖1)。在社會職業及崗位群的基礎上,利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國家職業標準、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等七個柱子搭建一個平臺,即工作過程知識競賽平臺。學生依托平臺開展職業認知活動,突出小組探究性學習,利用“互聯網+”組建學習共同體,通過文獻檢索、信息處理、崗位分析、任務描述、PPT制作、演講答辯等實踐活動全方位培養核心素養,錘煉關鍵能力,通過對七個柱子進行分析研究去發現職業、描述職業和講述職業,低年級學生在不能出校門的情況下進行職業認知,變學生被動職業認知為學生主動探索職業認知,讓學生(客戶)主動研究職業標準及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創新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國家職業標準、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體系在職業院校的推廣形式和載體,加快“學標準、用標準、提質量”在職業院校有效落地,促進國家示范(骨干)職業院校建設成果的有效應用和推廣。
圖1;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平臺模型
(二)具體實施。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實施聚焦就業導向、重點圍繞解決職業院校學生“學什么”“學了做什么”“怎么做得好”等困惑和迷惘,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本專業面向哪些職業,這些職業有哪些崗位群,這些崗位群有哪些主要工作任務;然后要求學生按照統一格式對這些主要工作任務進行描述,形成規范的職業認知文本;最后要求學生按指定格式制作PPT作品登臺演講與答辯。具體實施有以下六大步驟:第一步,查職業,明確培養目標,基于國家標準與社會需求確立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第二步,定崗位,明確發展方向,基于本專業的培養目標鎖定主要就業崗位與發展崗位;第三步,抓任務,明確技能標準,確定主要就業崗位與發展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第四步,寫任務,明確工作過程,分別對已確定的主要工作任務進行描述;第五步,做任務,明確職業素養,對某一主要工作任務進行實際操作,并制作視頻,體現職業素養;第六步,說職業,明確學習目標,匯報活動成果(Word作品、PPT作品與視頻)并接受答辯。
為確保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全流程的有效實施,各環節要注意以下事項:一是做好前期動員宣傳。通過宣傳海報、易班互動、專題報告等開展動員,營造活動氛圍,吸引學生參與,講明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二是保證組織管理正式規范。以相關職能部門發文組織開展活動,體現正規性;公布比賽實施方案,明確規范性;明確獎勵措施,突出激勵性。三是強化全程指導。前期舉辦初賽說明會,用好互聯網新媒體,建立交流分享群,做好初賽作品指導答疑工作;中期篩選初賽作品,確定復賽團隊,舉辦復賽說明會,重點講解初賽的不足及改進的方法,提供輔助資料;后期遴選復賽作品,確定決賽團隊,舉辦決賽說明會,點評講解復賽的不足及改進的方法,講明競賽PPT制作及現場演講答辯的具體要求。四是做好決賽展示、評選、點評。做好學生決賽演講、答辯主場策劃和組織等工作,聘請評委公開公正現場評分;做好現場評委點評與頒獎工作;做好成果材料展示分享與交流工作。
三、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實施效果和意義;
筆者將學生作為職業教育改革主體對象,以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團隊協作自主地開展職業認知探究性學習,利用“互聯網+”優勢,形成課外學習共同體,深入挖掘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職業技能標準體系、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體系、示范院校建設成果、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自主了解職業、認知職業,熟悉工作崗位,探究工作任務,培養職業素養,認清職業成長規律,明確學習目標,促進職業院校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效融合,助力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參加活動后,對整個專業面向的職業有了清晰的了解,特別是了解了就業的崗位往往有多個,減少了因某門課程學習遇到困難而產生的煩惱,因為具體專業課程對人的就業和發展的影響是有限的。相反,在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從多個崗位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并對該崗位的學習內容有明確的方向,建立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自信。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參加活動后,對所在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和崗位任務有了清晰的了解,加深了對職業教育的理解,特別是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體會,對如何上好課、如何在專業建設中進行團隊合作有了更明確的思路。
從系部領導角度來看,活動完畢,當整個系所有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和崗位任務呈現在面前時,整個系的戰略規劃就基本明確了,同時系部雖有多個專業,但其面向的職業、崗位和崗位任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或相近的,這對整個系如何分配人力和物力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活動實施后,全校所有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和崗位任務都能清晰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這樣不僅整個學校的教學改革導向清晰了,而且對學生的服務標準也能明確了,這對整個學校如何推進綜合改革是很有幫助的。
四、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的推廣與輻射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自2015年10月舉辦首屆學生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以來,已持續舉辦了8屆比賽,覆蓋學校所有專業學生,累計超過1萬名學生參與比賽,學生普遍反映對明確專業學習目標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廣西交通運輸學校、廣西華僑學校、廣西機電工程學校、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先后進行了同樣的試驗,該活動深受各院校的師生歡迎,成效顯著。
由于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成效明顯,自2016年3月以來,已先后在廣西全區12個設區市的部分職業院校得到推廣與應用,迄今已達30所職業院校,直接受益學生2萬多人。活動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拓展豐富,廣西機電工程學校、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等10多所學校已將此活動用于訓練青年教師,特別是廣西機電工程學校連續舉辦了3屆教師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收到的效果都較為顯著。目前該活動也已推廣到湖北和浙江等地,其中國家示范性中職武漢東西湖職業技術學校用此活動來訓練教師,效果良好。
工作過程知識競賽活動為職業院校的職業認知培養提供了一種有別于傳統簡單職業介紹與感知的系統性的職業認知策略與范式,既能應用于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專項訓練,也能應用于系統化開展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認知活動,對強化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素質提升,破解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現狀,突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技能培養,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中國人事出版社,2015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費舍爾,楊琳,趙志群.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工作過程知識[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8(4)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工作過程知識競賽的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認知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7B114)
【作者簡介】蔣文沛(1967— ),男,廣西全州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與管理;劉義軍(1979— ),男,廣西興安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帶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教學與管理、制冷空調熱泵系統優化與建筑節能。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