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
【摘 要】本文從職業態度、職業價值取向、職業信念、職業理想等方面分析工匠精神的意蘊,針對工匠精神轉化為高職生職業信仰面臨的現實困境—— 職業態度浮躁導致不崇尚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追求功利導致不追崇專注執著的職業操守、職業信念薄弱導致不敬仰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職業理想缺乏導致不推崇守正創新的職業品質,提出工匠精神內化為高職生職業信仰的培育對策:堅持以工匠精神為內核,依托思政課引領學生職業價值追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堅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基于專業教育增強學生職業自信,引導學生樹立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的職業理想;堅持以工匠精神為指導,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堅定學生職業信念,鍛造學生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信仰;愛崗敬業;專注執著;精益求精;守正創新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C-0039-03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成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需要科學的職業信仰指引,工匠精神涵蓋的愛崗敬業、專注執著、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等職業理念和職業品質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尤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應多措并舉將工匠精神內化為高職生的職業信仰,促進他們成長成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具有崇高道德品質、執著職業追求、充滿職業自信的高素質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信仰的意蘊
職業信仰是個人或群體對職業以及職業內容、意義等方面極度認同、熱愛、崇拜和終極追求,是個人或群體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準則與精神力量,反映了個人或群體的職業價值選擇、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意志等方面內容。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信仰,詮釋著“工匠們”對職業和崗位的熱愛,對高尚職業品格、精湛技術、完美作品的執著追求和敬畏,蘊含“愛崗敬業、專注恪守、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的內容,是“工匠們”職業信仰的具體寫照。
(一)職業態度: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們”首要的品質,他們之所以能夠練就高超的技術技能,制造出精美的作品,在于他們認同和熱愛自己的專業、職業和崗位,這份熱愛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對自己的工作具有深深的職業責任感,敬重自己的職業。職業不僅僅是他們立足社會、養家糊口的手段,更是他們成就自己人生價值的事業,他們對自己的技藝和職業有著高度的認同感。
(二)職業價值取向:專注執著
專注執著是“工匠們”執著追求作品的完美、高質量,在制作作品時高度專注、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專注執著展示的是“工匠們”堅韌的職業意志和淡泊名利的職業價值選擇。“工匠們”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作品和技術,能靜得下心、坐得住、不受功利所困。他們為了作品的完美,寧愿選擇放棄功利。專注執著使“工匠們”去除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不為利益所動,不被誘惑所擾,在勞作時把自己與崗位、工作對象融為一體,并且樂在其中,達到忘我的工作境界,由此創造出完美作品。
(三)職業信念: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工匠們”最突出的職業品質。精益求精是“工匠們”的職業理念,他們秉持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嚴謹要求,對細節和每一道程序高要求、精雕細琢,對產品質量高要求、嚴把關,體現的是對所從事職業堅信不疑的信念和對完美作品與精湛技術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為了創造出更完美的作品,“工匠們”苦練技術技能,最后,練就的高超技術和創作出來的完美作品給“工匠們”帶來滿滿的職業成就感、自信感、自豪感、榮譽感。當前,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舉措,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是企業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產品的有力保障。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轉化為高職生的職業信仰就成為必然要求、應有之義。
(四)職業理想:守正創新
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們”在勞作時并不是簡單模仿,重復工作,也不會滿足現狀,而是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不斷提升技術,革故鼎新,追求卓越,生產出更完美的作品。這就是“工匠們”守正創新,守正即守住確保產品質量的初心;創新即推陳出新、追求卓越。守正創新是“工匠們”職業理想和職業追求的體現。“工匠們”在堅守產品質量的基礎上追求卓越,創造出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產品,這是他們把個人職業理想與社會理想,與承擔社會義務、盡社會責任,與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奉獻聯系起來。他們不是把職業僅當成生存的工具,而是作為自己畢生事業在追求。
二、工匠精神轉化為高職生職業信仰面臨的現實困境
將工匠精神轉化為高職生的職業信仰,就是要讓學生在正確的職業信仰引領下,熱愛自己的專業,樹立科學的職業理想,追求正確的職業價值,修煉職業道德品質,提升技術技能,成為新時代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受浮躁的社會氛圍、功利的價值觀等因素影響,加上高職院校傳統上重視對學生技術技能的訓練,輕視對學生職業信仰的教育及培養,導致學生職業價值功利、職業態度浮躁、職業自信缺乏等現象出現。
(一)職業態度浮躁導致不崇尚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
職業態度是形成人們職業信仰的重要構成因素,又是人們職業信仰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現。當前,在社會生產、生活快節奏、高競爭的情況下,受市場經濟逐利性的負面影響,社會上許多人存在追求一夜暴富的急于求成心態。這也導致相當數量的高職生趨向于只想掙“快錢”,對待職業、工作的態度不是“干一行,愛一行”,而是“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沉不下心、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遇到困難時不思解決,而是用腳投票,頻繁跳槽,對職業、專業缺乏認同感。他們崇尚“投機取巧、一夜成名”而不是“愛崗敬業、甘于奉獻”。這樣浮躁的職業態度讓“愛業、敬業、樂業”的工匠精神難以成為他們的職業信仰。
因此,以工匠精神為引領,教學內容中,把工匠精神與專業內容整合,按“工匠精神—崗位能力—職業自信—職業信仰”的教學設計思路,通過具體可操作性的教學方式,推進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形象認知,在專業課教學實踐中融入專業崗位能力來進行工匠精神教育,促使學生在行動中養成職業崗位所需的工匠精神,從而也在實踐中增強職業自信,而職業自信自然而然又促進學生守正創新、追求卓越,那么,職業信仰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堅持以工匠精神為指導,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堅定學生職業信念,鍛造學生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無論是在什么時期,“工匠們”都是在實踐中打磨技藝,在這個實踐過程中,他們不為名利所惑,不懼艱難困苦,堅持著追求完美作品的職業信念,從而形成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因此,高職生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的養成必須依托于職業行為與實踐。當前,校企深度合作和產教融合為高職院校培育學生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提供了真實的職業場域,創造了實踐條件,是堅定學生職業信念的現實土壤。
首先,以工匠精神為指導,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其次,以工匠精神為指引,校企雙方共同打造實踐教學基地。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可以在校園內讓合作企業設置生產車間,學生的實習實訓在校園中即可到真實的職業場域進行。同時,在企業中,企業向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讓學生在真實的崗位上體驗真實的生產過程。通過校企雙方共同打造實踐教學基地,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中訓練學生堅定職業信念,培養他們質量意識、勞動意識、責任意識和精品意識,為引導他們養成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樹立正確的職業信仰奠定扎實的現實基礎。最后,以工匠精神為基礎,校企雙方共同營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從而在無形中引導他們認同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在認同過程中樹立職業信仰。
【參考文獻】
[1]譚運啟,趙娟.工匠精神的情感訴求意蘊與培育途徑[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
[2]肖薇薇,陳文海.工匠精神衰微的現代性困境與超越[J].職業技術教育,2016(25)
[3]魏志玲,聶偉.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觀的困境與突破[J].職教論壇,2019(7)
[4]孫菁.職業教育要“姓職”[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5(4)
[5]鄭曉純.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
[6]管小青.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路徑探索[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8(2)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項目“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生職業信仰培樹研究”(JZY2017KAR06);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以工匠精神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途徑研究——基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角度”(GXHZJG2017B28);2017年度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研究”(JZY2017C01)
【作者簡介】廖 芳(1983— ),女,廣西桂林人,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