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慶
班級管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一個最簡單的要求,其實現過程,也可能比知識點教學更復雜、更困難。在班級管理中,我借鑒日本精細化管理的理念,班級管理效率有了顯著提升。
將模糊的管理要求變為具體、可操作、精準化的行為指令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如將桌椅擺整齊、將黑板擦干凈等簡單要求,學生卻做不好或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從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來說,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感性粗糙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教師僅憑自己的想象進行班級管理,認為自己說了的,學生就能聽得懂;自己要求了的,學生應該能夠做得到,做得好。教師應將對學生模糊的行為要求變成可以操作的具體指令。如,我們要求學生在放學離開教室的時候把桌面、抽屜及腳下的垃圾收起來帶走。可往往會發現,學生急著收拾書包,沒人會理會教師的要求。我們可以要求全體學生起立,然后發出指令讓他們將桌面的垃圾撿拾起來。在學生完成這一動作后,再發出第二條指令,要求學生彎腰對桌內垃圾進行收拾。這樣,在一條條能夠產生具體動作的指令下,學生就都能將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了。
將重視行為達成的事后評價變為強化行為標準的前期培訓
在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我們經常通過分工(做什么)、檢查(做不做)、評價(好不好)三個環節來考核學生的目標達成效果,卻恰恰忽略了培訓(怎么做)這個關鍵環節,使得管理事倍功半。在班級管理中,我將日本生產現場“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管理理念運用到班級中。如,讓學生將黑板擦干凈,我不只是提出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而是在開學初就拿出專門的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培訓:擦黑板有4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先用黑板擦將黑板上的字跡擦掉,然后到教室外面將黑板擦上的粉塵磕掉,以備下次使用。第二個環節,用一塊干布將黑板上遺留的粉塵擦掉,然后到教室外面抖掉布上的粉塵,以備下次使用。第三個環節,用一塊濕布先橫向將黑板擦一遍,然后將布洗凈,再縱向擦一遍,最后將布清洗干凈,以備下次使用。第四個環節,將黑板槽清理干凈,并在黑板槽內放入若干整支或半支粉筆,以備下節課使用,粉筆間距以一米為宜。如此,教師將重視行為達成的事后評價變為強化行為標準的前期培訓,學生才能心領神會,并按要求做好班級事務。
以靜制動,變無序為有序,降低負面行為對秩序的干擾
班級精細化管理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心態、極大的耐心、教育智慧和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日常管理中,特別是需要每個學生都參與的活動中,一定要做到以靜制動,將無序變有序。在收發作業時,我通常安排6人為一個小組,孩子的編號從1到6,1、3、5號同學為一隊,1號居中;2、4、6號為一隊,2號居中。1號和2號是收作業的組長,1號負責收3號和5號的作業,2號負責收4號和6號的作業。各組各科作業都交給中間的1號和2號,2號負責把作業交給1號,到講臺前交作業的只有各組1號。大部分學生不必起立,也不必在教室走動。如此精細化管理,不但能夠保證學生快捷高效地交作業,而且有效避免了班級可能出現的混亂,提高了學生的時間利用效率。
看不到細節,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其實就是對工作缺乏嚴謹認真的態度,對任務只能是敷衍了事。新時代的教師,要通過專業精準、細心周到的管理樹立人民教師的良好職業形象,贏得學生、家長、社會的高度認可。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