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東
2019年9月,我接手高二(5)班,不久,便選班干部、成立各種社團,并陸續開展一些活動,各項工作很快步入正軌。就在我高興之際,班里出現了一些非正式群體,如“追星粉絲團”“動漫俱樂部”“靚人社”……成員大多是個性十足的學生。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班上的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各自有各自的優點,班干部們集體榮譽感較強、工作認真,而小團體的成員用心專一、特別執著。如何整合兩種群體,讓他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達到班級管理最優化?
重新調換座位
高二入學時,學生自主選擇座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大家比較熟悉后,我決定重新調換座位,并以調換座位為契機,初步實現兩種群體的融合。我計劃讓班干部和社團負責人與非正式群體成員同桌。調換座位前,我對班里的非正式群體成員進行統計,共有13人,班干部與社團負責人也正好有13人。我提前找到班干部和社團負責人,向他們說明情況,但對非正式群體,我并沒有說明換座位的真正目的是融合,而是說讓彼此互相幫助。經過我的耐心解釋,他們終于同意。這一招果然靈驗,課余時間,非正式群體成員聚會的時間明顯減少,跟班干部和社團負責人溝通的時間明顯增多。
頒發特殊獎狀
月考結束后,要表彰這段時間在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我決定也表彰非正式群體的那13人。班干部知道這一消息后,紛紛找到我,請求我取消對這些人的表彰。我告訴他們,這是“曲線救國”的策略,讓他們放下顧慮。表彰大會時,表彰了各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后,我開始表彰這13人,獎項是班級特殊貢獻獎。他們疑惑地看著我,好像在說:“老師,我們對班級沒有什么特殊貢獻呀!”我馬上解釋:“這是我給你們提前發的獎狀,希望你們在今后為班級做出特殊貢獻,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班級工作方面,相信你們不會讓我等待太久,更不會讓我失望。”此時,班干部才知道我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因生設崗
開完表彰大會后,我發現非正式群體成員果然有了一定轉變。為加速兩個群體的整合,我決定委任非正式群體成員為班干部。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在班里臨時設置了一些崗位,如班長助理、學習委員助理、衛生委員助理、社團顧問等。我委任非正式群體成員為班長、學習委員和衛生委員等人的助手,并明確職責,如,班長助理協助班長組織班級活動、召開班會等;學習委員助理協助學習委員收發作業、講評試卷、輔導學習困難的學生;衛生委員助理協助衛生委員督導和檢查衛生區、教室等地的衛生……當他們履職后,個性就會收斂,非正式群體活動就會減少。
開展“我為同桌找優點”活動
看到班里兩種群體日漸融合,我決定再給他們“燒一把火”,開展“我為同桌找優點”活動。調換座位后,班干部和社團負責人與非正式群體成員同桌,相處了一段時間,他們會發現對方的優點。班會課上,我先讓班干部和社團負責人給自己的同桌找優點。“我的同桌很細致負責,督促勞動時一絲不茍。”“我的同桌是個熱心腸,主動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聽到這些話,非正式群體成員的眼睛濕潤了。該他們給班干部們找優點了。“我的同桌學習好,常常輔導我。”“我的同桌常給我講一些勵志故事,點亮了我的理想之燈。”……活動最后,雙方抱在一起。看到這個情景,我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作者單位:天津市薊州區下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