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熱映電影《少年的你》再度揭開了校園欺凌的“傷疤”——“他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么不做點什么?”年輕的生命終結前的最后責問,發人深省。因此,學校應當科學地構建一套校園欺凌處理制度,多措并舉遏制校園欺凌。
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學校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和要求,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明是非、知禮儀、珍愛生命、尊重他人、遵紀守法、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良好品質。利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班會、板報、知識競賽、參觀實踐等,通過呈現典型案例、設計問題討論、組織角色扮演、學習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培養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欺凌行為可能給被欺凌者及其家庭帶來傷害,知曉欺凌他人是違紀甚至違法的行為。
設立反欺凌機構。學校應當成立防治校園欺凌的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校學生的欺凌防治工作,包括反欺凌教育、日常防范、規章制度的制訂、欺凌事件的調查與處置、事后追蹤觀察和輔導教育等方面。組織機構的成員應當包括校長、分管德育或安全工作的副校長、學校德育干部、保衛干部、年級組長、班主任、心理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
制訂反欺凌校規。學校應當建章立制,制訂關于校園欺凌行為的認定及違紀處理的規章制度(即反欺凌校規)。例如,制訂《學生欺凌行為預防與違紀處理規定》(也可在綜合性的校規校紀中抽出專門的章節,規定學生欺凌的處理方式)。反欺凌校規應明文禁止欺凌行為,以及違反后可能遭受的教育懲戒或紀律處分。在制訂反欺凌校規的時候,學校可動員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集思廣益,擴大校規的“群眾基礎”。反欺凌校規制訂之后,要向全體師生正式公布,并廣泛開展專門的宣傳教育活動。
建立校園欺凌行為舉報和受理通道。學校應當建立校園欺凌舉報通道,鼓勵學生及時舉報自己或同學遭遇的欺凌。盡可能設立多種通道,如郵箱、信箱,開通熱線電話,安排專人接待等。舉報通道要便于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在受理方面,偶發且輕微的欺凌事件,可由班主任負責處理;性質惡劣的、后果嚴重的、影響惡劣的或者屢教不改的,由學校反欺凌機構受理。
成立調查小組。學校反欺凌機構受理案件后,應當盡快成立專門的調查小組,對欺凌事件展開調查。調查小組通過查看現場監控、詢問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詢問欺凌行為發生時的目擊證人,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師了解情況,查看醫療診斷證明與病歷等方式,調查欺凌事件發生的過程、原因、后果及相關情況。必要時,調查小組還可詢問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家長,以便掌握更多情況。查明欺凌事件的全貌后,調查小組應當制作調查報告,并將其提交給學校反欺凌機構,作為處理欺凌事件的依據。
實施處理和善后措施。學校反欺凌機構根據調查小組提供的報告,并參照反欺凌方面的校規校紀,實施以下處理和善后措施:對被欺凌者予以保護、救助、輔導,幫助其恢復正常的生活;對欺凌者給予教育懲戒或紀律處分;對欺凌者進行幫扶、矯正,幫助其徹底改正錯誤,正常地融入集體生活。
學校欺凌現象多發生在校園,卻不只是校園問題;以暴力為主要表現形式,卻又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治理校園欺凌,是一項多方參與、共同發力的系統工程。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各盡其力,每一個“少年的你”才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