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海

新學期,我接手了新班。為了盡快了解孩子,開學不久,我開展了一次“寫寫心里話”的主題班會活動。
隨后,我將同學們寫的心里話進行了分類整理。在整理過程中,我發現不善言語、個子矮小的曉桐在紙條上寫道:“老師,您好!我好想讓班長把沒收的象棋還給我們。上周四中午,我和志行等幾名同學寫完作業后在教室里下象棋,當時還有不少同學觀看。因為下棋時聲音太大,吵到了其他同學,班長就把我們的象棋收走了。”
我立即對這件事進行調查,班長證實了事情正如曉桐所說。但班長也反映,最近班上刮起了一股“象棋風”,有十幾名同學經常在課余時間下棋,形成了“象棋幫”。他們有的看棋,有的爭論,有的呼喊,影響了班級紀律。
我也找來曉桐了解情況。曉桐告訴我,他爺爺是個象棋迷,一有空就和小區里的棋友“廝殺”。有時爺爺找不到棋友就教他下棋。就這樣,他慢慢地學會了下棋。班上有幾個同學也知道一點象棋規則,他們一拍即合,一有時間就在一起下棋。
事情并不嚴重,但也令人犯難。在教室里下棋,的確違反午休紀律;不讓這些孩子下棋,又扼殺了他們的興趣。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請求校長開放工會活動室,作為孩子們的“戰場”。
在征得校長的同意后,我立即讓班長把象棋還給了曉彤,并將他們帶到了工會活動室。我給他們定下活動要求:每天必須積極主動、高效高質量完成各科作業,否則不得參加活動;每天中午13:30-14:00為下象棋時間,“觀者”有禮,“戰者”有序。孩子們愉快地答應了。
隨后,我也每天參加活動,和孩子們一起下棋,我主要是想了解孩子們的活動情況。慢慢地,參加象棋活動的孩子由開始的五六個逐步增加到十幾個,而且這些孩子上課聽講都很認真,學習也很積極,作業完成質量也很高。
看來,孩子們下棋不但沒有影響到學習,反而促進了學習。為此,我決定吸納更多的孩子加入“象棋幫”。期中考試后的一次班會上,我表揚了這些熱愛象棋的孩子,還為他們代言:“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不但可以開發智力,活躍思維,而且還能提高辯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我們‘以棋啟智、以棋養德、以棋育人、以棋交友,歡迎你們加入這支隊伍!”
在我的鼓勵下,班上的孩子紛紛加入“象棋幫”。就連以前經常拖欠作業的兩名同學,為了參加活動,也能及時完成作業了。
現在,全班定時參加象棋活動的學生已達25人。根據學生的下棋水平,我將他們分成三級,即入門級、水手級、戰神級。戰神級的學生不僅可以挑戰學校教師中的象棋愛好者,還可以指導水手級和入門級的學生;水手級學生可以相互切磋,取長補短,還可以教入門級同學學習基本規則及技巧。這樣的分層活動極大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
像“象棋幫”這樣活躍在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屢見不鮮。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觀察,正確引導,把積極的非正式群體發展成為班級良性發展的中堅力量,對消極的群體也不能硬性打壓,而要“牽起牛鼻子”,通過教育、引導、感化等辦法,改變其消極觀念,把他們引向正確的發展軌道,促進班級和諧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小學)
責任編輯??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