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人本主義理論的基礎上以人的正當需求實現為理論支撐,通過五個層次需求揭示了人的行為與需要之間的關系,構建了人類基本需要的發展體系。該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提供了有益指導,本文分析了在需求層次理論指導下大學生各階段的正當需求的變化以及在當前狀況下如何加以滿足,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更好發揮提供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需求層次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 針對性 實效性 意義
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主客體之間雙向互動的實現是提高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方法。雙向互動的實現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層次化與針對性的設計,同時這也是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與自我價值實現的必然要求。對受教育者不同階段需要的分析以及對其正當需求實現方式的及時引導,是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需要加以重視的環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五個需要層次理論動搖了“教師中心論”,為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的實現的引導提供了理論支撐,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教育觀念的深入貫徹具有重要意義。
一、需求層次理論與高校大學生成長邏輯的內在聯系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呈現為“金字塔式”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新層次需求的出現以當前層次需求的滿足為基準;同時面對多種需求時,相對迫切的需求首先被滿足,相對迫切的需求滿足后,后面層次的需求才顯示出激勵作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人的不同層次需求的全面闡述,分析了人類行為與需求之間的辯證關系,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揮提供了新視角。
(一)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要
生理需求是影響和決定其他需求滿足的首要動力基礎,大學生的生理需求首先表現為對食宿、出行的需求。如食堂飲食質量的高低、住宿環境的好壞以及交通出行便利與否,都是大學生對所處環境的首要關注點。其次是對醫療衛生條件的需求,身體健康的保障同樣是追求其他需求的前提。這些基本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滿足,將對學生其他需求的發展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
(二)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要
安全需求不僅僅停留在人身安全和心理依賴需求的層面,對社會秩序的穩定上也同樣存在著需求。大學生的安全需求是指在校園獲得的從物質到精神的安定感,在校期間人身財產安全和生活學習環境安全有所保障。安定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可以促進學生科研學習的創造力的迸發。
(三)第三層次社交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即對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大學生渴望融入他人、社會團體或集體,希望自己在他人或團體中有屬于自己的位置,以獲得精神上的依托。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都是大學生滿足自己情感和歸屬需要方式的一種,同時他們的個人價值也在集體中得以實現。
(四)第四層次尊重的需要
尊重需求不僅包括對自我價值的自我肯定,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社會或他人的積極評價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從中感受到被尊重,而人會將這種尊重轉化為自尊。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認可、稱贊以及被關注都是大學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動力,當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會激勵他們更自信自覺的去完善自身。
(五)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需求作為最高層次的需要,是在前四個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的一種衍生性需求。大學生的自我實現需要在于對自身能力的期待,通過對學業的重視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自身能力,成為對社會對他人更有價值的人,在實現和體現自身價值中獲得滿足感。
二、需求層次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實踐價值
當前,高校大學生顯現出對不同層次需求的行為表現,在需求層次理論指導下,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的真正現實需求,從而達到教學設計更契合受教育者的行為發展。充分了解分析當前大學生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一)需要層次理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
奮發向上、自強自立的新時代新青年的培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引導。而這其中對受教育者各成長階段需求層次變化的應對,是思想政治教育有賴于需要層次理論從而更好地達成目標。需求層次理論從整體性角度來分析人的需求,這啟發著教育者能更多的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和剖析大學生的發展階段的成長需求,增強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的關注,以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設計相應的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調整。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對世界的感知和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優化,需求層次理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
(二)需要層次理論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
五層次的需求次序雖是逐級遞升,但并不是固定的,前四個基本需求對最后一個高層次需求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樣的隨著大學生社會認知、道德品質的不斷構建完善,需求層次由一維向多維發展,這也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和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受教育需求的契合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增強的關鍵點。滿足大學生發展中出現的正當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著力點。需求層次理論的指導和恰當教育方法的配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創新性教育內容的出現,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滿足高校大學生需求的同時,增強了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吸引力。
三、需要層次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路徑
(一)教育者增強對學生的關注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
要想激勵學生自覺提高自身品格素養去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就需要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教育者增強對學生個人的關懷,即做好學生的生活保障工作,這是提高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力的大前提。這正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由基本需求轉化為高級需求理論觀點的體現。在教學、環境、實踐三方面去關注學生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對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進行整合,使教育者能夠實現有針對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從而打破教育者固有的教育觀念,使教育活動避免呈現僵化不具吸引力的局面,因此教育者增強對學生的關注度,對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的提高至關重要。
(二)引導學生的自我實現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求,以推動學生將對學習的內需轉化為外化行為,培養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人格建立。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授課方式的運用上廣泛吸收一切合理因素,將傳統教學轉變為更切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切合實際的滿足自我實現需求目標的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要深化對“立德樹人”教學理念的貫徹,在應用需求層次理論實踐的同時,把握好時代要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性,引導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新青年,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在追求自我實現需求的同時,努力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需求層次理論的實踐過程中,應因材施教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大學生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四、總結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在需求層次理論的指導下,更具發展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當代大學生心理訴求,認清學生的需求本質,是實現幫助正處于成長成熟階段大學生健康成長目的的必然要求。相應的學生這樣或那樣行為表現的出現,需要得到教育者及時的正確引導,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進行貼合學生自身需求的針對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合理運用需求層次理論,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推動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對大學生面向高層次需求發展方向的積極引導,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艷. 論需要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長安大學,2013.
[2]亓燦新. 大學生需求視閾下思想政治教育層次性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
[3]燕紫非.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需求研究[D].吉林大學,2018.
[4]鞏雪松.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及其對大學生管理的啟示[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103-104.
[5]岳海洋,蓋鈞超,周全華.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10):85-89.
[6]李慶華,張博.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需要心理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6):64-67.
[7]胡艷.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待高校大學生“空心病”現象[J].改革與開放,2018(07):74-75.
[8]黃海鵬.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09):1-5.
[9]嚴敏,鄧歡.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