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農泡椒1號為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選育的泡椒專用型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株高70cm 左右,開展度70cm×65cm,莖稈綠色帶紫,葉片深綠色,花冠白色,花藥微紫色。果實鈍圓錐形,果頂微凹,幼果綠色,成熟果鮮紅色,果實表面具淺褐色的條狀或環狀輪紋。果實縱徑6.2cm,橫徑2.8cm,果形指數2.2;果肉厚度0.48~0.61cm,三心室。平均單果重18.5g,果實內種子數60~120 粒,種子千粒重6.95g。單株結果數30~40個,多者可達50 個以上。果肉特厚,硬,辣味烈,水分含量較高,適宜于作泡椒用,泡1年以上不起皮、不變軟,風味獨特。該品種的適應性強、豐產性好。
抗病性上耐病毒病、疫病,中抗青枯病。果實含糖7.59%,酸 0.685%,Vc124.4mg/100g。
區試平均產量為1600kg/667m2,比對照品種“二金條”高21.6%,比“單籽朝天椒”高24%。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1500kg/667m2,比對照品種“二金條”高21.7%。
川農泡椒1號為中晚熟品種,多做泡椒用,生產中不追求早熟。在四川春播,播種至始收135d,四川大部分地區可在2月至3月初采用溫床或冷床育苗。苗床土要求肥沃、疏松,不帶雜草、病蟲。4月份定植到大田。選用近3年來未種過同科作物的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定植。定植時深翻土地,作高廂。每667m2施入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kg,磷肥 50~75kg,鉀肥10~15kg作基肥。田間定植密度為2000~3000 株/667m2, 采用單株定植。植株生長前期,可根據植株生長勢追1~2次提苗肥,大量座果后需追施2~3次壯果肥。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和灰霉病;主要蟲害有蚜蟲、螨蟲等危害,可根據不同的地區和氣候條件注意防治。
適宜四川、云南、湖南、貴州和陜西、山西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