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強
(廣西田林縣利周瑤族鄉中學 廣西 百色 533301)
新課標圍繞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了改革,要求學校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對現有的一切教育教學策略進行優化,以迎合當下課堂教學創新性變革的新要求,同時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在數學領域,學生對數學信息的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已經愈發受到教師的關注,這一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為此,數學教師需采取有效策略,切實培養學生的這一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是當下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能力,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予以關注和培養的信息素養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可以體現在對數學信息的感知、收集以及提取,這是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及學習質量的重要能力,也是與學生個體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能力[1]。就農村學校的七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正邁進初中階段不久,其對信息的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還處在關鍵的發展階段。教師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并改進自己的教學過程,則可將培養學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作為切入點。而這一教學舉措的教學意義可體現在:
首先,培養學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信息素養,這是數學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其次,培養學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新課改與數學課程標準都明確倡導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重要保障。最后,培養學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技能,尤其是在數學信息比較多或者繁雜的情況下,學生的這一學習技能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更快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筆者主要以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五章《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為例,提出以下教學策略:
2.1 數學信息感知與收集能力的培養。農村學校七年級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以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為主的自主學習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感知與收集能力,這是非常基礎的內容,也非常考驗學生的個人能力。在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五章《數據收集與整理》第一部分“數據的收集”的教學中,教師可充分結合其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達到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感知與收集能力[2]。教材要求學生要親自經歷調查和收集數據的過程,并從中感知現實世界中的數據,體會到數據在生活中的有用性,然后將其收集起來。教師需要注重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學會掌握自主收集數據的正確方法,并且學會善于利用數據來解決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選擇調查內容,如:“班級同學最希望誰當班干部?”、“班上同學的生日主要集中在哪一月份?”、“班上同學的平均年齡是多少?”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根據自己小組選擇的主題來展開調查,讓學生在這一調查過程中培養自身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并且在與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收集信息,有利于鍛煉學生的信息感知與收集能力。
2.2 對學生數學信息整理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感知信息和收集信息之后,就會進入到信息的整理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讓原本比較繁亂的數學信息得到合理的整理,有利于學生一目了然地發現其中比較明確的數學關系。在《數據的整理》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創設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會對其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并學會建立相應的數據統計圖,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例如教師可創設以下的教學問題情境:李曉的媽媽開了一間成衣店,在春節后的一個周末,李曉在店里幫忙媽媽看店,而媽媽讓她在空閑的時候幫她計算去年店里各個季度的銷量,并且用統計圖來表示相應的銷量情況。李曉在收集和整理信息時,制作了去年12個月的銷量表格,如圖1所示:

圖1 李紅媽媽成衣店去年一年的每月銷量
根據這一表格,教師可提問:“假如你是李紅,要如何計算各季度的成衣銷量?”這一問題可很好地考驗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例如第一季度的銷量是1-3月份的銷量,總數為230件;第二季度的銷量是4-6月份的銷量,總數為23件;第三季度的銷量是7-9月份的銷量,總數為13件;第四季度的銷量是10-12月份的銷量,總數為285件。根據去年每個季度的具體銷量,我們可以制作相應的數據統計圖,如圖2所示:

圖2 李紅媽媽成衣店去年一年的季度銷量統計圖
在這樣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整理數據的時候有效地培養了自身的信息整理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2.3 對學生數學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七年級學生在提高自己的信息感知、收集、整理能力之后,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提取能力,這是為提高信息運用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七年級數學教師依托于教材內容,要著重加強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3]。比如在“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掌握好各種統計圖,包括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以及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具體的統計圖來描述相應的數據。這一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取其中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有利于鍛煉學生從統計圖數據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圖3所示的條形統計圖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提取其中的信息,描述相應的數據。

圖3 條形統計圖
由圖3可知,橫軸代表的是參賽類別,而縱軸則代表的是參賽人數,那么第一個條形統計的就是參加空模的人數,即8人,而第二個條形統計的是參加海模的人數,即6人,第三、四個條形分別統計的是參加車模和建模的人數,即是4人和6人。由此可見,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述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具有直觀的特性。這一教學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總之,學生對數學信息的感知、收集以及提取能力,是當前數學教師要著重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重要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積極采取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信息感知、收集與提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