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俊,田 偉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上饒 334000)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多,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充滿挑戰,又有自己鮮明的特點[1]。本研究通過對54家醫院和藥企進行調查,了解我校2012—2016屆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分布、表現情況和用人單位能力要求,為完善我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
調查對象為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習單位、見習單位、來校招聘單位,共計60家。調查時間為2016年2月27日、2016年7月、2017年3月5日學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和筆者實習檢查期間。
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畢業生跟蹤調查表和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調查表,調查分析我校藥學專業畢業生年度錄用情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及建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等。
分別在各時間段,向用人單位主管院長、藥劑科主任或者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或主管)發放調查表,調查對象現場作答,現場回收(部分通過郵件回收)。
共向60家用人單位發放問卷,回收54家,其中醫療單位24家,醫藥企業30家;省內單位30家,省外單位24家;錄用我校2012—2016屆藥學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21家,未錄用的33家,見表1。

表1 我校2012—2016屆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2.2.1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調查內容包括專業理論水平、操作技能、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與同類學校同專業學生比較、總體評價7個方面。21家用人單位共接收我校藥學專業畢業生119人,其中90.5%的單位對我校畢業生評價為良好,表明本校藥學專業畢業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操作技能和組織協調能力方面,分別有5家單位認為學生表現一般,比例較大;分別有5家和7家單位認為學生能力強,比例較小,見表2。說明我校學生操作技能和組織協調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也為我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了依據。

表2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n)
2.2.2 用人單位的建議 在用人單位建議欄,各用人單位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最后我們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加強實踐能力培養;二是加強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三是增設營銷和醫藥公司運作相關課程;四是增加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此外,還包括開設臨床藥學相關專業或者課程、讓企業介入人才培養過程等。
2.3.1 能力要求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藥學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要求。54家用人單位從專業理論水平、操作技能、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學習發展能力、其他能力9個方面進行選擇和填寫。結果發現,無論是醫療單位還是醫藥企業,都非常強調團隊合作精神,選擇率為100.0%;絕大部分單位對學生溝通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敬業精神非常看重,見表3。

表3 用人單位對藥學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要求(n)
2.3.2 知識要求 調查表中有一欄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要求,醫療單位和醫藥企業都填寫了理論知識要求科目,但兩者有相似的一面,如藥學專業的藥劑學、藥物分析等核心課程,但也存在較大差異,如醫療單位側重于藥理學、臨床藥學、藥事管理等課程,而醫藥企業則側重于藥品營銷、心理學等課程,見表4。

表4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要求
在調查中,用人單位對我校藥學專業畢業生的總體評價較高,對畢業生質量較為滿意。這是因為我校藥學專業在辦學過程中,時刻關注醫藥行業發展,積極和醫藥企業、醫療單位聯系,邀請他們進入藥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修訂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近年來注重學生素質、技能的培養,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涵蓋用人單位能力要求。但醫藥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市場人才需求變化,適時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比如,從用人單位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醫療衛生單位對臨床藥學[2]專業畢業生有需求,特別是社區和鄉鎮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對藥學人才需求較大,本科生不愿意去,而留得住、下得去的大專生培養質量卻有待提高。因此,在修訂培養方案時,要引入臨床藥學相關課程或內容。調查發現,醫藥營銷企業對畢業生需求量特別大,他們需要具有醫藥營銷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畢業生,所以我校在今年的人才方案修訂論證過程中,就提出開設藥學專業醫藥營銷方向和醫藥營銷類課程[3]。同時與相關醫藥企業合作辦學,與行業對接,引入企業人才,開設核心課程,加強醫藥營銷方向人才培養。
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同用人單位有相同的能力要求,如團隊合作能力,這就需要加強學生該能力培養;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醫藥企業對畢業生溝通能力、崗位適應能力、抗壓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就業為導向,一方面注重學生核心能力培養,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就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卻相對樂觀,究其原因就是其大多面向基層就業,而面向基層就業就需要畢業生具備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這兩點在對我校畢業生進行調查發現,結果差強人意。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近幾年畢業生更換工作頻率較高,工作穩定性較差,有的甚至一年換兩三個單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畢業生覺得基層生活環境較差,跟大城市有較大差異。(2)基層工作壓力較大,基層醫療單位軟硬件條件太差,加之人們衛生知識普及,維權意識增強,渴望獲得較好的醫療服務,這給就業于基層的畢業生增加了很大壓力。醫藥企業對于市場的開發已經深入到三四線城市、鄉村,市場更加分散,工作難度較大,壓力陡增。(3)當前畢業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環境較好,條件較為優越,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不夠,抗壓能力差。基層是高職高專畢業生的主戰場,雖然基層意味著條件艱苦,但往往事業有成的人都有過多年的基層經歷[4]。所以,面對這樣的現實,如何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提高學生抗壓能力是我們思考的重要內容。
一般高職高專院校主要以為地方各行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己任。技能就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生存之本,但是技能培養不光是儀器設備等硬技能培養,還包括軟技能培養,如醫院及醫藥企業OA系統操作技能[5]、藥房中藥品收費軟件操作技能、處方處理能力、藥歷書寫能力、制藥公司單元操作文件填寫能力等方面技能,加大軟技能訓練在教學中的比重。信息化時代,大數據、云計算、微信公眾號等已經普及,有些單位甚至沒有新媒體就不能開展工作。新媒體應用能力對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而言尤為重要。所以,在后期人才培養中,應注重學生軟技能培養,使培養的人才適應用人單位需求和時代發展需求。
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我校藥學專業畢業生評價較高,但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學校要加強與醫療單位、醫藥企業合作,彌補短板,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