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俐,季 誠,陶鳳燕
(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0)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是個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的心理要素,表現為符合積極組織行為標準的心理狀態,是在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上,促進個人成長與提升的心理資源,包括自我效能、樂觀、希望和韌性4個維度[1-2]。學習效能是對順利完成學業所具有能力的判斷與自信,是自我效能在學習中的反映[3],包括學習能力自我效能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兩個方面。本研究采用心理資本干預方法,提高高職護生學習效能,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我校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2015級護生。入選標準:(1)在校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2)自愿參與本研究;(3)無嚴重身心疾病。排除標準:拒絕和無法完成本研究者。根據兩個樣本均數比較所需樣本含量的估算公式,計算得出樣本含量為34。即干預組和對照組樣本量均為34人,增加約10%流失,即在原來的基礎上,每組37名學生。干預組接受心理資本干預,對照組不進行干預。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包括年齡、性別、學習效能、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工作、成績等。
1.2.2 大學生心理資本問卷 問卷由自信、希望、樂觀、韌性4個維度共22個條目組成,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護生心理資本水平越高[4]。該問卷信效度好,比較成熟。
1.2.3 學業自我效能量表分為兩個維度,即學習能力自我效能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正向記分,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5個等級,所有條目得分相加即量表總分,總分越高說明學業效能越強,相反,學業效能越低。該量表重測信效度為0.847,總量表內部的一致性系數為0.852,是測評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的常用工具[5-6]。采用統一指導語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量表當場發放并回收。
1.3.1 干預前準備 干預前,取得系領導和班主任支持,準備好心理資本干預所需用物。之后,對心理資本干預組織者進行統一培訓,使其掌握心理資本干預相關知識與技能。本研究中心理資本干預組織者共5人,其中2人具有護理專業及心理學專業學位。
1.3.2 干預方案 Luthans的心理資本干預理論(PCI理論)認為可以通過制定實現目標的路徑,預測可能出現的障礙,并通過制訂相應的計劃、評估資源、合理使用資源、分解目標、替代學習等方法,提高個體心理資本水平。心理資本干預主要以PCI理論為指導,分樹立希望、培養樂觀、增強自信、增強韌性這4個模塊進行干預[7]。干預組每周一下午進行一個半小時的心理干預,為期6周。干預目標:幫助客觀認識自己,提升自我效能;協助護生制定合理的目標,尋找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幫助護生學會應對困難和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培養護生樂觀心態,使其養成樂觀的解釋風格;提升護生心理資本水平。
干預過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第1周):開始。營造良好的團體氛圍,活躍氣氛;通過團體規范的商定與簽字確認儀式,創建規范、信任的團體。第二階段(第2~5周):干預。本階段分別就自信、希望、韌性、樂觀等方面進行團體心理干預。通過“你猜我猜”“風中勁草”“情緒接龍”“情境大考驗”“ABC理論”“專家講座”“快樂點擊”“我的偶像故事”“我是誰”“我的擔心”“明確未來三個月的目標”“目標的細化和量化”“解手鏈”“摘蘋果”“八仙過海”“壓力知多少”“舉手儀式”“夢想具體化”“ 梅西的故事”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第三階段(第6周):結束。本階段通過“我的行動承諾書”“真情告白”“時光隧道”“演講”等活動進行輕松話別,總結團體心理輔導課的收獲,提升護生心理資本,增強其應對未來挑戰的信心和實力。
1.3.3 干預后比較 干預結束后再次用學業自我效能量表對干預組和對照組進行調查并比較。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據,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兩樣本均數t檢驗、直線相關、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P<0.05差異有顯著性。
研究納入74名護生,兩組護生性別、考試科目期末成績、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工作、心理資本現況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干預后兩組學習效能比較(±s,分)

表2 干預后兩組學習效能比較(±s,分)
維度 干預組4.09±0.72 4.22±0.41 4.16±0.65對照組t值P學習能力自我效能學習行為自我效能總分3.68±0.66 3.46±0.45 3.57±0.48 2.553 7.594 4.441<0.05<0.01<0.01
對干預組進行為期6周的心理資本干預,6周后再次對兩組進行學習效能調查。表2顯示,干預后兩組學習效能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說明心理資本干預可以提高護生學習效能。

表3 高職護生心理資本與學習效能的相關分析(r)
我校五年制高職護生是初中起點的,大多數學生是考不上高中的,有不少學生對護理專業缺乏學習熱情,有些學生目標不明確,對于自己要不要從事護理工作感到迷茫[8]。故本研究將護生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工作作為基線資料。社會對男護士的認可度低[9],護理專業向來男生稀少,就我校目前的情況來看,男生整體的學習成績沒有女生好,本研究也考慮到了組間的性別差異,因此,兩組間性別差異沒有顯著性。本研究兩組護生性別、學習成績、干預前的心理資本、就業意向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這也有利于較好地控制研究偏倚。本研究僅在我校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進行,基線資料中護生學習效能水平總體較高[10]。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的差異性決定了學習效能的差異性,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是我校重點專業,護理專業具有江蘇省首批省級名師工作室團隊,師資條件較好,近年來生源充足,在同等學校中我校生源較好[11]。
學習效能是針對學習領域的自我效能,效能是學生對于自身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判斷,它會影響學生對學習任務選擇、學習過程投入程度與持久性[12]。護理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護生的學習效能對于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況和畢業后的繼續學習尤為重要[13]。自我效能會直接影響高職學生學習行為,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對學習成敗的歸因[14]。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學生通常將學習中的失敗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而不是自身能力問題;自我效能水平較低的學生往往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能力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把學習失敗的原因歸結為不夠努力,能認識到自身主觀上存在的不足,這有利于學生端正態度、認真學習。自我效能對學習成績具有預測作用,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15]。護理這份職業需要從業者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然而高職學生相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效能較低,這是由生源決定的,學習效能低的高職學生在入學前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等特點。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內容繁雜。相對其他專業而言,護理專業學習是艱苦的,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學習效能來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并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相比其他專業而言,學習效能對于高職護生來說更為重要。
本研究中心理資本干預前兩組護生學習效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本研究中干預活動內容主要以Luthans的心理資本干預理論為依據,經過文獻查閱、專家咨詢、課題組成員討論后設計而成。兩組比較結果說明心理資本干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護生學習效能水平。研究選取的樣本是同一年級學生,在課題研究期間兩組學生所學課程、任課教師是一樣的,干預組干預后學習效能得到提升,說明學生學習效能水平存在可提升空間。干預組護生在電話回訪中表示,參與本研究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有利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確定目標,找到希望,增強直面困難的勇氣,提高學習成績。
一名優秀的護士應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己。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效能水平一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的心理資本與學習效能各維度呈正相關。其中,希望與自信維度與學習效能的相關性更大,提示護理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更多引導,讓學生明確目標,增強自信,看到希望,從而提升學習效能。本研究在我校初步探索了心理資本對護生學習效能的影響,取得了一定效果,由于心理資本干預次數較多,干預活動經費有限,研究時間有限,本研究只是在我校范圍內進行初步探討,本次樣本量不大,今后可以考慮擴大樣本量,研究提高高職護生學習效能的方法,以期提高護理教育質量,為臨床輸送更加優秀、更具發展力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