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甘肅 合作 747000)
護理既是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知識密集型專業,又是一種富有人性和需要情感投入的工作。護理技術與人文關懷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自我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以來,本著“為患者提供滿意服務”的根本宗旨,研究人員均認同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是改善護理服務質量的核心[1]這一觀點。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成為護理管理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研究通過對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調查與分析,旨在為該地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培養提供針對性策略。
2019年11月整群抽樣選取甘南藏族自治州七縣一市婦產科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
1.2.1 調查方法 利用問卷星平臺創建并發布問卷,通過微信群將調查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注意事項告知婦產科護理人員。婦產科護理人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無記名填寫。回收有效問卷62份。
1.2.2 調查工具(1)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研究者在查閱大量有關護理人員人文關懷既往文獻的基礎上,遵循調查問卷設計的一般原則,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自行編制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工齡、職稱、學歷、工作期間是否參加過人文關懷培訓4項。
(2)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量表[2]:該量表以Watson的人性關懷理論為基礎,對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培養起到導向作用。總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04,各維度 Cronbach′s α系數為0.640~0.842。該量表有8個維度,根據調查實際刪減部分條目,最終有36個條目。其中灌輸信念和希望維度6個條目,健康教育維度5個條目,人道利他價值觀維度4個條目,科學解決健康問題維度4個條目,協助滿足基本需求維度4個條目,提供良好環境維度4個條目,促進情感交流維度4個條目,幫助解決困難維度5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完全不符合計0分,有點不符合計1分,不確定計2分,基本符合計3分,完全符合計4分。量表總分0~144分,得分越高表明人文關懷能力越強。將總體人文關懷能力及每個維度人文關懷能力依據得分率(被調查護理人員量表各維度得分/各維度總分、量表總分/144)劃分為3個等級,得分率>80%為人文關懷能力強、水平高,得分率60%~80%為人文關懷能力一般,得分率<60%為關懷能力差、水平低。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參與調查的62名婦產科護理人員中,工齡<5年、護士職稱、大專學歷、工作期間未參加人文關懷培訓的占比最多(見表1)。
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量表總分為(94.53±2.78)分,處于一般水平;其中協助滿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環境、幫助解決困難3個維度得分率>80%,表示人文關懷能力強、水平高;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科學解決健康問題、促進情感交流4個維度得分率在60%~80%,表示人文關懷能力一般;人道利他價值觀維度得分率<60%,表示人文關懷能力差、水平低(見表2)。

表1 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基本情況

表2 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情況
單因素方差分析及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工齡、職稱、學歷、是否參加過培訓對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得分有顯著影響(P<0.05,見表3)。

表3 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量表總分為(94.53±2.78)分,得分率為63.7%~67.2%,人文關懷能力總體呈一般水平(得分率60%~80%),與劉于晶等[3-4]調查的上海市部分醫院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相比較低。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本次調查對象為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工作者,本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接區,平均海拔3 000米,是“三區三州”國家深度貧困、落后地區(四省藏區)之一,地廣人稀。醫療機構高學歷、高職稱護理人才匱乏,本調查中婦產科護理工作者工齡<5年、護士職稱、大專學歷、工作期間未參加人文關懷培訓的占比最多,由于學歷低、工齡短、職稱級別低、未參加過專科化人文關懷能力培訓,對婦產科疾病特點及與疾病發展轉歸相關的心理反應了解不是很多,對患者的同理心缺乏,因此人文關懷能力相對偏低。另一方面,甘南藏區婦產科收治的患者70%來自農牧區,大多數文化水平低,以藏語交流為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提升。護理人員在協助滿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環境、幫助解決困難3個維度得分率較高(得分率>80%),這可能與這3方面是護理人員人文關懷最基本的要求有關,而其他方面需要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反省、不斷總結。對于護理人員而言,雖然經過職業教育已具備人文關懷基本素養,但與婦產科高齡產婦增多以及產后康復期復雜的臨床工作的要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培養高素質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必須加強人文關懷能力培養。
3.2.1 工齡和職稱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人員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護理能力的核心[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職稱的晉升而提高。婦產科護理人員在長期護理工作中,以患者為中心,運用專業知識、人文知識、心理知識、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學習與當地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相關的人文知識,增強主動關愛患者意識,體現護患的互相尊重、信任[1]。這無形中提高了護理人員自身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及人文關懷能力,改善了護理服務質量。
3.2.2 學歷 甘南藏區婦產科不同學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得分差異有顯著性,本科學歷護理人員得分高于大專及中專學歷護理人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1)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逐漸形成的,除與個人成長經歷和環境有關外,還需要經過系統的教育和學習,使之內化為信念和價值。(2)不同學歷護理人員系統學習并獲得人文關懷知識的機會不同。由于學制限制,三年制中專、兩年制專科學校護理教育人文課程設置少且學時短,學生沒有充裕的時間系統學習護理相關人文知識。因此,與中專、專科學歷護理人員相比,本科學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較強[6]。(3)在婦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學歷越高的護理人員將所學專業知識、人文知識轉化為關懷能力的速度越快,這樣在“實踐—認知—提高—再實踐”的良性循環中,高學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提升速度會明顯快于低學歷人員。
3.2.3 是否參加人文關懷培訓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接受過人文關懷知識和能力培訓的婦產科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顯著高于未接受培訓者。這一結論符合護理人文關懷能力本身的專業性特點:人文關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個體在環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通過認識、實踐和教育習得的[7]。因此,婦產科護理人員一方面要做有心人,在臨床實踐中不斷領悟、不斷總結;另一方面要主動、積極學習,參加各種人文關懷能力訓練活動,提高自身人文關懷能力。護理管理者應通過對婦產科護理人員的培訓以及管理制度的優化,提高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提高患者、社會、醫院、護理人員自身滿意度,實施優質護理服務。
調查可知,目前甘南藏區婦產科護理人員總體人文關懷能力亟待提高。在繼續教育過程中,科室領導應重點關注工齡較短、學歷層次低、職稱級別低的護理人員。首先,科室可以實施“以老幫新”幫帶制度。對于人文關懷能力不強的護理人員,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是要讓資歷高的護理人員幫帶,使其感受到科室領導和同事發自內心的關愛,激勵其努力前行。其次,科室領導可以依托科室護理資源,融合當地生產生活習慣,組織開展員工喜歡的特色學習活動,如人文關懷知識培訓、護患溝通影視作品分享、人文知識讀書會、婦產科人文關懷主題沙龍等,形成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最后,科室要從日常管理到專項培訓,每個細節都滲透“以員工、患者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尊重患者、尊重員工,不斷聽取員工、患者的聲音,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文關懷能力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