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娜 肖 蘭 殷利軍
(如皋市圖書館,江蘇南通 226500)
科普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7年6月起實施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第一條指出,制定此條例是為了“促進全民閱讀,保障公民的基本閱讀權利,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1]”。不斷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養,需要做好科普工作,而科普閱讀推廣是科普工作的基石。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每年組織開展全國優秀科普圖書征集活動,并評選出優秀科普作品向全社會推薦閱讀。2016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舉辦了科普閱讀推廣案例征集活動,向全國征集科普閱讀推廣優秀案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舉辦了第二屆科普閱讀推廣案例征集活動。不少公共圖書館結合全國科普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科普閱讀推廣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持續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7年,各類科普活動參加人數共計7.71億人次,比2016年增長6.30%。中國共出版科普圖書1.41萬種,總印數1.12億冊,占2017年中國出版圖書總印冊數的1.21%。全年累計發行科技類報紙4.91億份,電視臺播放科普(技)節目累計8.97萬小時,電臺播出科普(技)節目累計7.37萬小時。2570個科普網站共發布各類文章136.71萬篇,發布科普視頻4.97萬個,網站累計訪問量達到9.21億人次[2]。2018年中國科協組織開展了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個百分點,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2016年,為倡導科普閱讀推廣新理念,交流、宣傳科普閱讀推廣的好經驗,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舉辦了科普閱讀推廣案例征集活動,從100多個案例中評選出24個優秀案例。2017年11月-2018年5月,征集第二屆科普閱讀推廣案例,從81個案例中評選出20個優秀案例。從一些案例中總結科普閱讀推廣的形式有:培訓類活動,如:張家港市圖書館設立“科技工作者之家”,邀請專家開展科技服務講座。為科研人員提供科技查新等信息服務,為企業、農村等邀請專家舉辦報告會[4]。展示展覽類活動,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的“環球”系列展。“環球奇花異草之旅”圖片展,選取多種花草植物分為奇趣、藥用等篇目,介紹植物的生長習性、用途等,增長讀者科學知識,引發對生命的思考[5]。互動體驗類的活動,如:廣州少兒圖書館舉辦蝴蝶培育計劃系列活動,讀者通過親自養育蝴蝶幼蟲、記錄生長過程等環節感受“破繭成蝶”的變化,通過主題講座、推薦圖書豐富讀者閱讀體驗[6]。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為迎接“中國航天日”舉辦青少年航天展示展演科普活動,周末開展“航天動手做”活動,以講座和實際動手組裝的方式促進青少年崇尚科學,激發青少年對中國航天的崇敬與熱愛[7]。與合作方共建的科普推廣活動,如:廣州少兒圖書館科普館舉辦的題為“葉子與葉脈書簽”的知識講座,來自華農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帶領小讀者走進多彩的葉子世界[8]。從前面的數據中,不難看出我國國民的科學素養在不斷提升,不少圖書館運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推廣科普閱讀,如做書目推薦、設專架、辦講座、展覽等活動。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很多優秀活動甚至成為圖書館的特色與品牌活動,但缺少相關案例總結提煉,只能通過官網等平臺知曉,對科普閱讀推廣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9]。在查閱資料中,還發現很多科普閱讀推廣活動在特點的時間節點開展科普閱讀活動,沒有形成常態化、多樣化、品牌化的模式。
公共圖書館作為推廣全民閱讀的重要文化陣地,肩負著培養兒童閱讀意識、激發兒童閱讀興趣、提升兒童閱讀能力的重任[10]。隨著校園科學教育的重視,不少孩子到圖書館借閱科普類的圖書,在一線服務的圖書管理員也經常遇到讀者咨詢科普類圖書的問題。如皋市少兒館圍繞孩子喜歡、好奇的科普知識,以貼近孩子的學習、生活為目標,將科普圖書進行專架推薦,推薦的圖書涵蓋植物、動物、天文、地理、歷史、生活常識等內容。推薦的科普圖書,基本上是獲獎圖書、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的圖書、叢書、系列書、外國科普圖書等。并兼顧孩子的年齡制定推薦書目,以下是根據工作實踐、網絡推薦和讀者推薦等制定的科普推薦書目,內容如下:

書 名適合年齡階段孩子閱讀特點《小種子》《大大的農場書》《我的美麗四季》《五味太郎·四季繪本》《大自然的珍貴禮物》《我家有個動物園》《猜猜我是誰》《月亮:生日快樂》《伸個不停的樹枝》《飛鳥集》《親親自然》《自然課哇系列》《小海綿科學啟蒙繪本》系列、《爸爸帶我看宇宙》《我們的身體》《身體大發現》系列、《喂!耳朵!》《不可思議的媽媽》《豬小弟的肚臍不能摳》《葉子小屋》《便便真好》《機械運轉的秘密》《萬有引力》繪本、《東方娃娃科學游戲繪本》《自然科學啟蒙》系列等等學齡前兒童(2-4歲)需要家長陪伴閱讀《美麗成長》《它們是怎么長出來的》《把卵藏在哪兒》《霸王龍科普繪本》《自然科學啟蒙之旅》系列、《自然生態科普繪本系列》《365天有用的科學》《愛心樹科學館》系列、《你好!科學》《星球探秘》《小牛頓愛探索科普繪本》《看里面系列》《什么是什么》(兒童版)、《揭秘地球》《揭秘科學》《地圖(人文版)手繪世界地圖》等等學齡前兒童(4-6歲)基本上不能自主閱讀,需要家長陪伴閱讀《阿基米德兒童科普繪本》《BBC科普三部曲》《How & Why美國少兒百科知識全書》《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我們怎樣發現了》《DK系列》《兒童趣味小百科》(六冊)、《大英兒童百科全書》《萬物簡史(少兒彩繪版):第二版》《昆蟲記》《海底兩萬里》《十萬個為什么》《森林報》《小魚大夢想》《中國恐龍百科全書》《馬小跳365科普系列》《擁抱群星———與青少年一同走進天文學》《奇奇妙妙的為什么》《萬物由來:紙·布·錢·筆·鞋·碗(身邊的科學)》《永恒的誘惑:宇宙之謎》《科學家帶我去探索叢書》《生命:萬物不可思議的連接方式》《上下五千年》《點亮自然》《小小達爾文系列》《大自然的禮物———關于空氣和水的科學之旅》《美國國家地理·植物的異色世界》《我們的天氣叢書》《世界未解之謎》《中國未解之謎》《科學改變人類生活100個瞬間》《世界100偉大發現發明》《游戲中的科學》《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世界100文明奇跡》《世界100自然奇觀》《科學的發現》《看不見的森森:林中自然筆記》《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科學幫幫忙》《小生活·大智慧》《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等等6-12歲可以閱讀拼音版圖書或可以自主閱讀
針對低幼兒推薦的圖書以科普繪本為主,有的繪本書并不是科普類圖書,但是故事中含有科普知識,將科學知識有機的結合在故事中,對孩子的認知起到啟蒙的作用。比如:《月亮:生日快樂》整個故事就是孩子與他自己回聲的對話,爸爸媽媽們最后引導孩子認知“回聲”這一科普知識;《伸個不停的樹枝》中,講到了宇宙、外星人、黑洞等概念;《爸爸帶我看宇宙》,爸爸并沒有把孩子帶到宇宙中,也沒有帶到科技館,也沒有找來一本關于宇宙的書給孩子講解,而是爸爸帶孩子去野外看了看大自然,看了看星空,并給孩子講那些在孩子眼中都同樣發光的星星的名字,即星座。又如《便便真好》這本繪本,啟發孩子“食物鏈”的知識。這些既是溫暖的故事,又是包含有趣的科普知識的繪本,讓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吸引孩子的興趣。當然,2-4歲之間可以選擇的繪本,不僅僅是以上推薦的書目,還有很多很多。此外,不少向學齡前兒童推薦的書目,6-12歲的兒童也可以看,甚至成年人看了也會覺得有趣味并獲得了科普知識。席爾瓦等[11]認為,學生會為特定的學習情境自主選擇適當的策略。所以,制定的分級閱讀科普書目,只是具有指導性,提供一個參考,并不限制孩子選擇圖書的范圍。
如皋市少兒館制定的科普書目除了在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推送之外,還利用寒暑假和科普活動日等時間開展科普書展、科普宣講等活動。
3.2.1 親子課堂——小小科學家活動
為激發兒童觀察、發現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發展兒童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如皋市少兒圖書館經過精心組織、策劃,結合社會力量,在館內每周開展“親子課堂——小小科學家”活動。這是一個系列活動,每學期制定科學實驗計劃,針對6-10周歲的兒童,在選擇活動主題時,緊貼兒童生活和認知程度,實驗內容由簡入難。用有趣、易操作的科學實驗,解釋科學原理,使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泡泡對孩子們有著無法阻擋的魔力,實驗內容做過自制泡泡水、吹不破的泡泡、吹不出泡泡的泡泡水;又如從氣球入手的實驗,氣球噴泉、自動鼓起的氣球、橘子破氣球、氣球抓杯子、塑料瓶吹氣球等,在孩子們玩過、笑過之后,再講解實驗原理,課上有啟發,有提問,有講解。目前,此活動已開展100多場。
3.2.2 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科普閱讀推廣
通過線上線下宣傳,親子課堂——小小科學家活動參與的家庭越來越多,因為場地問題,科普實驗課報名人數有限。為了讓更多的小讀者了解科普實驗過程,每次實驗結束,如皋市少兒館工作人員會做一期線上活動報道,內容包括科普實驗的名字、所需材料、實驗步驟、老師示范的圖片或視頻以及現場活動情況,方便沒有到現場的孩子在家里也可以做實驗。同時,報道還會預告下一期的活動主題。為更大范圍的推廣活動,市少兒圖書館利用江蘇圖書館云平臺發布、宣傳、推廣館內活動,開展網上報名。即關注少兒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在常用服務里,點擊活動報名,可實現網上報名。除此,如皋市少兒館建立了科普實驗群,用于反饋活動開展情況,科普圖書推薦,家長交流、溝通并為活動提供寶貴建議。孩子們在實驗中獲得快樂、收獲知識。每個實驗還有家長的陪伴,孩子們在不斷學習科普知識的同時也增進了親子感情。
3.2.3 多元科普課堂
科學發現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學習科學知識是單調、枯燥的事情,如果給孩子們講科學知識,他們或者聽不懂,或者不感興趣。怎樣讓科普課堂豐富精彩起來呢?那就是不只講科普知識,將科普課堂融入自然環境、社會實踐,加入游戲、繪畫、音樂、手工等元素。如:講到植物時,科普老師向孩子們展示多姿多彩的植物圖片,并用實物進行講解,組織參與活動的家庭走進自然,感受自然,把自然觀察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增加孩子對自然生態的熱愛和探索。又如:在講到太陽系時,老師制作了卡通、生動的行星模型,結合八大行星模型,講述每個行星的位置、特點等,并現場讓孩子畫出自己喜歡的行星。結合游戲,每個孩子代表一顆行星,借用“蘿卜蹲”的游戲,即“地球蹲,地球蹲,地球蹲完火星蹲,火星蹲,火星蹲,火星蹲完水星蹲”循環游戲,孩子們在玩中學習科普知識,還增強了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加入繪畫、游戲、繪本等元素的多元科普課堂,讓小讀者在游戲、互動中增加對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現象感性認識,激發了孩子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如皋市少兒館開展的多元科普課題也是系列活動,每月舉辦2次,已形成了科普閱讀推廣的響亮品牌。
3.2.4 科普知識進校園
如皋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注重兒童的科學素養和科技精神的培植。近幾年,每年開展“科技社團月”活動,不少的發明創造亮相活動現場,有的車模、海模、航模、3D打印、機器人、生活用品等在省市級獲得大獎。市少兒館在不少小學、幼兒館等學校建立了少兒分館,這為科普知識、科普實驗進校園提供了便利。以科普走進如師附小為例,如師附小有科技社團——大成社團,市少兒館深入了解社團的活動主題,開展點對點的服務,比如,圍繞“人文、科學、社會參與、健康生活、實踐創新”五大門類,配合教師的實踐配送相關的科普圖書,開展科普講座,與學校聯合開展科技集訓等。在集訓中邀請知名科普老師授課,注重引導孩子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通過討論來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注重研討、交流,讓孩子們一邊學習,一邊交流,使創新意識、科技精神也逐步深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舉辦科技創新作品展,各中小學少兒館分館注重收集學校的科技創新、創作作品,并收集適合兒童的前沿科技發現發明,定期舉辦科技作品展,讓科技創新開闊孩子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啟迪孩子的智慧。
3.3.1 科普參考咨詢服務團隊
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少兒館工作人員的努力和付出,它要求圖書管理員不但要懂圖書館的業務,還需要增加專業學科背景。在圖書借閱崗位服務的工作人員,要求他們了解本崗位的科普圖書有哪些,哪些是借閱流通次數相對較多的圖書,一些熱門科普圖書要求他們了解書的內容,每年新出版、獲獎、網絡推薦的科普圖書有哪些等。圖書館員應充當科普使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科普文化專長和檢索能力,利用館所豐富的科普資料開展科普宣傳,傳播科學思想,推廣科普閱讀[12]。
3.3.2 科普閱讀推廣活動團隊
對于負責科普實驗、多元科普課堂等活動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創新。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的團隊,如皋市少兒館僅有3人組成,分別負責活動策劃、活動宣傳、圖書采購、書目推薦等。親子課堂——小小科學家活動,由一開始的每周1個科普實驗,擴展到每周2個科普實驗,兩年的實踐共舉辦了100多次科普實驗。不斷創新實驗內容和形式,提升孩子們對科普實驗的樂趣,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工作人員充分了解孩子的生活特點和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孩子們心貼心、想在一起是做好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的秘訣。市少兒館又開展的多元科普課就是用心服務、創新服務的例證。
3.3.3 志愿者團隊
科普實驗——小小科學家活動的成功舉辦還得益于借助社會力量。如皋市愛行動實踐中心是一個以教育支持、助學扶志、悅讀啟智、文化傳承、社會實踐等項目為內容的公益組織,擁有300多名志愿者,其中主要包括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學生,幼兒園、中小學老師,以及面向社會招募的其他方面的志愿者。在科普實驗課中,給我們提供幫助的主要是在校、實習教師,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等志愿者,他們有豐富的講課經驗和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探索知識的能力,提升了科普實驗課、多元科普課、科普講座等活動的質量。除此,不少家長志愿者、小小志愿者也給我們的科普閱讀推廣活動提供了幫助或支持。
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在開展未成年人科普閱讀推廣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服務模式,科普閱讀推廣活動常態化、多樣化開展,成為了服務讀者的特色品牌活動。不過,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在科普閱讀推廣工作中,還存在科普閱讀推廣的覆蓋人群不夠全面的問題。隨著活動的開展,在科普閱讀推廣進一步創新上,深感科普閱讀服務的團隊需要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和眼界,還需要在提升業務服務水平上下工夫。
今后,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在開展科普閱讀推廣上,還將在弘揚科學精神、激發未成年人熱愛科學的激情、普及傳統優秀歷史文化、當地特色非遺項目等方面繼續努力,不斷深挖科普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科普隊伍建設,使已經形成的科普閱讀推廣模式更加完善,推動科普閱讀推廣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