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風琴
抑郁性失眠癥主要是受到抑郁情緒影響而出現的失眠癥狀,屬于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且失眠程度同抑郁癥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1]。若抑郁癥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反復發生會對日常生活以及身心等多個方面帶來消極影響,患者往往難以入眠,且內心伴有罪惡等心理[2,3]。對于此疾病,西醫中多是選擇鎮靜催眠類以及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雖然能夠幫助控制、緩解癥狀,但是長時間使用不僅會出現不良反應,還會出現藥物依賴現象。中醫學中對于治療抑郁性失眠有著獨到的見解[4,5]。基于上述情況,本文就我院抑郁性失眠患者開展研究,分析疏肝健脾解郁湯治療效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抑郁性失眠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劃分為參照組(47例)與試驗組(47例)。參照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35~76歲,平均(46.25±2.43)歲;試驗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齡34~78歲,平均(46.27±2.42)歲。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組間資料可對比(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接受常規西醫方式治療:鹽酸帕羅西汀片(浙江尖峰藥業,國藥準字H20040533),口服,20mg/次,每日1次,持續服用2周之后結合病情改善情況對劑量進行調整,但每日最大劑量不得超過40 mg。
1.2.2 試驗組 接受疏肝健脾解郁湯治療:由茯苓30 g,白芍20 g,郁金15 g,生牡蠣30 g,石菖蒲10 g,柴胡10 g,生龍骨30 g,黨參20 g,竹茹15 g,法半夏10 g,合歡花10 g,炙甘草10 g組成,其中生龍骨與生牡蠣需先煎,行水煎服,300 ml為一劑,每日1劑,分2次服用。均持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HAMD評分、PSQI評分情況,并對比分析。療效:根據HAMD評分進行評判,若HAMD評分減少不低于75%,則為顯效;若HAMD評分減少在25%~75%范圍內,為有效;若HAMD評分減少不足25%,為無效。HAMD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分值<7分為不存在抑郁現象;分值在7~17分范圍內,可能伴有抑郁癥,分值17~24分為伴有抑郁癥,分值>24分,為嚴重抑郁。PSQI評分: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若分值≥10分,則說明伴有睡眠紊亂現象,分值越高,代表其睡眠質量越差。

2.1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參照組與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2.98%、93.62%,對比顯示試驗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治療前后HAMD評分、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組間對比HAMD評分、PSQI評分情況(P>0.05),治療后,試驗組上述評分情況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PSQI評分比較 (例,
抑郁癥狀群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失眠,也是導致出現抑郁以及反復發生的原因之一,一旦患有此疾病,會大大增加患者身心負擔,并降低生活質量[6]。鹽酸帕羅西汀片屬于5-HT在攝取抑制劑,具有較高的選擇性,服用之后可幫助改善抑郁癥狀,但是安眠方面的效果卻有限,長時間服用,還會導致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等,同時,對于睡眠連續性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HAMD評分、PSQI評分以及臨床治療效果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提示對抑郁性失眠患者行疏肝健脾解郁湯進行治療的效果理想。在中醫學中,認為情志失調同抑郁性失眠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張氏醫通》中記載顯示,情志失調會傷心耗神,并導致出現不寐現象。情志過極會導致出現肝氣郁結、陰虛火旺等現象,漸漸的影響到脾胃正常功能,失調后便會形成肝郁脾虛癥狀,所以在對抑郁性失眠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將疏肝健脾作為原則[9]。本次研究所使用疏肝健脾解郁湯主要由黨參以及茯苓等組成,半夏不僅可降逆,還可止嘔;柴胡具有升陽舉氣以及解郁等功效;兩者一升一降,便可幫助開通少陽路,改善肝膽瘀滯現象[10]。茯苓以及黨參可益氣以及補氣;郁金可調理氣機;石菖蒲可醒神、化濕;白芍可養血、調理肝臟與脾臟,改善心煩以及心緒不寧現象;合歡花可安神、養心;生牡蠣以及生龍骨可安神、平肝等;炙甘草則能夠發揮出中和作用[11]。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能夠對單胺類神經遞質(中樞神經系統)等進行改善,從而達到抗抑郁的目的[12]。上述諸藥合用之后則可發揮出協同作用,共同發揮出解郁、疏肝、安神的功效,從而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對于抑郁性失眠患者,行疏肝健脾解郁湯進行治療可幫助改善抑郁情緒、提高睡眠質量,從而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在臨床中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