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杰
肺源性心臟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按照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能夠看出,肺源性心臟病死亡率在15%左右,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于氣道高反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個體差異,寒冷季節是肺源性心臟病高發期[1]。因此在治療該類患者時,首先需要控制感染,改善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癥狀,提升預后效果,降低死亡率。近年來,我院嘗試采用中醫藥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取得了顯著成效。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分析真武湯對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環功能的影響,現將此次研究報告做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共計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研究組(30例),其中,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6例,有女性患者14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為(62.7±3.4)歲;研究組中有男性患者17例,有女性患者13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為(64.7±2.7)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診斷標準 患者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氣急,活動后心悸、呼吸困難、乏力和勞動耐力下降。體檢可有明顯肺氣腫征,聽診呼吸音減弱,偶有干、濕性啰音,下肢輕微水腫,下午明顯,次晨消失。
1.3 納入標準 患者確診為加重期肺心病;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無血液疾病、意識清楚;對研究藥物無過敏性反應。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此次研究。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西醫藥物治療,包括利尿、止咳化痰、平喘解痙、抗感染抗炎、輔助吸氧治療等干預,按照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給予研究組患者常規西醫藥物治療聯合真武湯加減治療,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溫陽利水化痰,藥物組方如下:茯苓15 g,白芍15 g,生姜15 g,白術10 g,附子10 g;氣喘嚴重者加五味子5 g,炙麻黃5 g;痰液黏稠者加魚腥草15 g;水腫嚴重者加車前子15 g;食欲不佳者加陳皮10 g,萊菔子9 g;反酸、胃燒灼感患者,加烏賊骨15 g;紫紺血瘀者加澤蘭15 g,紅花12 g。諸味藥材均以水煎服,1劑/d,2次/d。2組患者均治療1周為一個療程。
1.4.2 指標觀察 觀察和記錄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氣指標和心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統計分析2組患者治療效果。心肺功能指標包括心率,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指標。
1.4.3 療效判斷標準 療效判斷標準如下:顯效:患者肺部炎癥與啰音消失,排痰容易,心肺功能改善,血氣指標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恢復至正常;有效:患者存在肺啰音,肺部炎癥有所緩解,痰液排出不易,心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有所好轉;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跡象。

2.1 2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況 給予2組患者不同治療干預措施后,研究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效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2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上存在明顯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血氣指標和血流變指標 在對2組患者血氣指標和血流變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血氣指標、血液流變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各指標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氣指標和血流變指標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對比,1)P<0.05;與對照組對比,2)P<0.05
肺心病是由于支氣管及肺組織病變所導致的肺部動脈高壓狀態,疾病發展比較緩慢。臨床上在治療該類患者時,多采用利尿、止咳化痰、平喘解痙、抗感染常規西醫治療干預[2]。然而上述治療方法只能夠針對癥狀進行緩解,短期治療效果比較顯著,但是不能延緩疾病發展和惡化[3]。使用利尿劑治療肺心病患者時,治療效果不理想,還會導致患者出現毒副反應,使患者病情加重。
臨床表現為面色晦暗,心慌,喘咳和胸部膨滿等癥狀。我國古代醫學家對于肺心病的認識存在不同見解,但大部分學者都認為該癥狀是由于飲食不節、情志所傷以及外邪侵襲等導致的瘀血內阻,勞損久傷。對于肺心病加重期患者來說,極易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系統感染癥狀[4]。長期以來臨床上在治療肺心病患者時,主要采用西醫治療干預,以利尿強心和抗感染治療為主。由于肺心病患者長時間處于紅細胞代償性增加,缺氧等狀態中,極易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肺部動脈壓升高。加重期肺心病患者機體感染比較嚴重,加劇免疫球蛋白釋放,也會增加血管活性物質,促進血小板凝聚,導致血液呈現高凝狀態,極易引發微血栓癥狀[5]。此外,加重期感染癥狀還會加劇患者心臟負擔,對肺泡內抗生素吸收產生抑制作用,還會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其次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和利尿劑,極易引發心律失常反應,還會導致患者水電解質失衡等嚴重不良反應[6]。
從中醫學理論可以看出,肺源性心臟病屬于“肺脹”范疇,由于咳嗽咳痰反復發作,傷及肺氣和心腎陽氣[7]。當患者心氣虧損,無法溫煦血脈,致使脈絡阻滯。機體陽氣本質在于腎陽,陽虛無法蒸騰水液,導致瘀血痹阻心脈,表現出紫紺和心悸等反應,也會表現出明顯的水腫、胸悶和氣喘反應[8]。水濕與瘀血作用下,會出現痰濁瘀血癥狀,極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9]。從臨床治療能夠看出,治療原則應當以活血化瘀、溫陽利水化痰為主。
真武湯最早被記錄在《傷寒論》中,是利水溫陽的代表性組方。藥物組方中,附子具備助陽氣溫腎之功效;茯苓具備利水滲濕之功效;芍藥能夠祛除水氣,散除惡血;白術具備燥濕健脾之功效;生姜能夠加劇水氣散除[10]。現在藥理研究發現,給予肺心病患者真武湯具有明顯效果,可以有效調節Bcl-2細胞凋亡基因,避免心肌凋亡,還能夠有效緩解心力衰竭等癥狀,改善患者心臟功能。在治療過程中能夠通過降低內皮素水平和血一氧化碳水平,快速促進肺血管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還有助于加強呼氣功能,緩解動脈高壓癥狀[11]。中藥湯劑還能夠加強水通道蛋白表達,特別是在腎臟器官中,可以有效改善腎臟功能,避免液潴留。此外通過給予患者藥物,還能夠加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興奮,使心房鈉尿肽充分釋放,還可以對血管平滑肌起到舒張作用,促進腎臟排鈉利水,有效緩解心力衰竭癥狀。從本組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提示加重期肺心病患者采用真武湯治療效果更為理想;治療后,研究組心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標及血液流變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真武湯治療加重期肺心病,對患者心肺功能、血液循環功能均有明顯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對加重期肺心病患者采用真武湯治療,對患者心肺功能、血液循環功能可有效改善,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