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娥
中風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腦血管受損、腦組織受到損害,是神經科臨床一種常見多發病,具有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隨著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環境的改變以及各種壓力等,中風發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如癲癇、嘴歪眼斜、偏癱、卒中后情感障礙、腦梗死后出血性鈣化等,中風的治療原則是盡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溫膽湯加味對痰瘀阻絡型中風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痰瘀阻絡型中風恢復期患者82例(2017年5月—2018年6月),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45.67±5.34)歲。觀察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48.05±4.98)歲。對比2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均符合《中國急性腦卒中臨床研究規范共識2018》[1]中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處于恢復期;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痰瘀阻絡型標準:主癥:嘴歪眼斜,失語,半身不遂,感覺消減;次癥:多黏痰,頭暈目眩,舌苔白膩,舌質暗淡,脈弦滑。排除標準:外傷性腦出血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依從性差者;對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基礎治療:抗血小板凝聚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浙江華潤三九眾益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161,規格:50 mg)口服用藥,100 mg/次,1次/d。營養神經采用甲鈷胺片(四川德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229,規格0.5 mg)口服用藥,0.5 mg/次,3次/d;葉酸片(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894,規格5 mg)口服用藥,5~10 mg/次,3次/d。腦保護劑采用吡拉西坦氯化鈉注射液(廣東怡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876,規格:250 ml:吡拉西坦8 g與氯化鈉2.25 g)靜脈滴注,250 ml/次,1次/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溫膽湯加味進行治療,溫膽湯為自制方劑,方劑組成有:茯苓20 g,法半夏15 g,陳皮10 g,竹茹15 g,丹參10 g,枳實15 g,遠志12 g,川芎10 g,甘草6 g,石菖蒲10 g,當歸10 g。失眠者加柏子仁和酸棗仁各15 g;大便干燥者加郁李仁10 g,大黃3 g;舌苔黃膩者加黃連3 g。水煎至500 ml,250ml/次,早晚各1次。2組治療時間為1個月。
1.4 評價指標 ①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評估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越高提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②采用Barthel指數[4]評估兩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好。③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為:臨床癥狀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5%以上記為治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70%以上記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癥候積分減少30%以上記為有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癥候積分減少30%以下記為無效。有效+顯效+治愈=總有效。

2.1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觀察組治療前NIHS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數據無統計學意義;2組治療后NIH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數據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例,
2.2 日常生活能力 觀察組治療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2組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數據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例,
2.3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92.68%)高于對照組(75.61%),差異顯著(P<0.05),數據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中風是神經內科臨床常見多發疾病,是腦部的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導致的腦組織病變,引起中風病因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血管管腔形成血栓,阻塞管腔而致管腔狹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腦組織缺氧缺血而致其軟化、壞死。中醫認為中風的機制為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乖,氣血偏頗,氣血并逆于上;此外,痰瘀同源,來自津液,津血通過脈絡相互滲透、補充和轉化,痰瘀之邪導致脈絡痹阻,則氣血不通,津血不能互化,氣滯血瘀則氣血到達不了五臟六腑,痰瘀痹阻腦絡而發病為中風。
目前西醫臨床治療中風原則就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以及腦保護[5]。溫膽湯方劑中的當歸具有補血行氣、安五臟、益神志、強形體的功效;丹參具有滑利脈絡、祛瘀活血的功效;川芎具有行氣開郁的功效;遠志具有祛痰、安神益智、消腫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寧心健脾的功效;枳實具有破氣消積、散痞化痰的功效;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的功效;石菖蒲具有醒神益智、開竅豁痰的功效;竹茹、法半夏具有活血通絡、逐痰化瘀的功效;全方起到活血、通絡、化痰、祛瘀的功效[6,7]。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竹茹、半夏、當歸、丹參等活血補血藥物,可增加腦組織血流量,改善機體血液動力學,進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同時還具有降血脂、改善微循環的功效;陳皮、遠志、石菖蒲等化痰藥物,具有降血脂、抗血凝的功效。方劑中的當歸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進而抑制血栓形成,同時還能降低血脂,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川芎可以改善腦循環以及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8]。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NIHSS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溫膽湯加味治療痰瘀阻絡型中風恢復期患者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痰瘀阻絡型中風恢復期患者采用溫膽湯加味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改善神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