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振 梁 宇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以關節強直、四肢大關節、椎間盤纖維環及附近組織纖維化和骨化為病變特點,屬風濕病范疇,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環境、免疫、代謝、遺傳等因素有關,也可為微生物等外緣因素感染所致,主要病變部位為脊柱,可累及骶髂關節,造成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及骨骼病變,若治療不當,可導致畸形[1]。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治療以控制炎癥、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包括體育療法、物理療法、藥物療法、手術療法,柳氮磺胺吡啶是常用的治療藥物,但遠期療效較差。近年來依據中醫辨證體系對強直性脊柱炎予以辨證施治,臨床應用效果較好[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補腎強督清化湯對強直性脊柱炎腎虛濕熱證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強直性脊柱炎腎虛濕熱證患者90例,將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0~49歲,平均(31.72±10.31)歲;病程0.5~14年,平均(7.58±3.32)年。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0~48歲,平均(30.69±9.73)歲;病程1~15年,平均(7.63±3.35)年。比較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強直性脊柱炎診斷與治療指南》[3]中診斷標準,經X線檢查,骶髂關節炎Ⅱ~Ⅳ級,下腰痛持續3個月以上,腰椎出現活動受限;②符合《中醫內科學》[4]中痹癥診斷標準,為腎虛濕熱證,主癥為腰背部僵硬不適、疼痛,雙髖部活動受限,下肢關節紅腫、積液,次癥為身熱、目紅、流淚、口苦、飲少、大便溏軟、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沉弦或細數;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脊柱關節畸形者;②1個月內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激素類藥物者;③過敏體質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柳氮磺胺吡啶(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1020840,規格:0.25 g)治療,1 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腎強督清化湯治療,組方:熟地黃10 g,狗脊30 g,鹿角膠10 g,獨活10 g,炒黃柏15 g,防風20 g,杜仲20 g,絡石藤20 g,青風藤20 g。每日1劑,加水煎煮,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3個月為一個療程,2組均服藥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治療2個療程后:①比較2組臨床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與血沉(ESR)。檢測工具分別為人C反應蛋白ELISA試劑盒(上海聯邁生物),血沉凝分析儀SD-100(貴州貝森特醫療科技)。②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評價中醫證候,以腰骶脊背疼痛、關節不適、腰脊活動受限、口干不欲飲、遺精、小便黃、畏寒喜暖為主要癥狀,采用0~3分4級評分,分數0~21分,分數越高表明癥狀越重。

2.1 臨床指標 2組治療前CRP、ESR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療程,2組CRP、ESR水平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2療程后CRP、ES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1)P<0.05
2.2 中醫癥候積分 2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療程,2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2療程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例,
強直性脊柱炎具有極高的致殘率,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將對患者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而西藥治療不良反應大,停藥后病情易復發,長期服藥將加劇患者經濟負擔。中醫學中將強直性脊柱炎歸于“痹癥”“腰痛”等范疇,認為其與腎陰不足有關,加之素體陽熱偏盛,易受濕邪侵體,從陽化熱,呈濕熱之象,而陽氣盛,陰氣衰,則病氣盛,陽遭陰,為痹熱,《丹溪心法》中有言:腰痛主濕熱、腎虛,可見腎虛濕熱與腰痛二者關聯[6]。因此,尋找一種可緩解強直性脊柱炎腎虛濕熱證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金笛兒等[7]研究中將強直性脊柱炎的辨證分為腎虛督寒證和腎虛濕熱證兩種,以補腎強督清化湯聯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療腎虛濕熱證,發現患者脊柱疼痛積分、中醫證候積分、功能指數等明顯改善,ESR與CRP水平明顯下降。柳氮磺胺吡啶片有抗炎、抗菌作用,多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因其具有抑制類風濕因子合成的作用,也常用于風濕類疾病的治療中,可使CRP與ESR不同程度下降,但易產生不良作用,多為短期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2療程后CRP、ESR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表明給予強直性脊柱炎腎虛濕熱證患者補腎強督清化湯可改善其臨床指標,緩解腰骶脊背疼痛、關節不適、腰脊活動受限、畏寒喜暖等中醫癥候。分析其原因為,補腎強督清化湯中熟地黃補血滋陰,為補益藥,可改善肝腎陰虛之癥;狗脊有祛風濕、補肝腎之效,可治腰膝酸軟、肝腎虛損、風濕痹痛之證;鹿角膠溫補肝腎,可治血虛頭暈,緩解腰膝酸軟;獨活祛風除濕,可治風寒濕痹;炒黃柏清熱燥濕,可治濕熱、盜汗、遺精;防風勝濕止痛,可用于風濕痹痛,脾虛濕盛;杜仲主腰脊痛,可補中益精氣,堅筋骨,治腎勞;絡石藤、青風藤均為通絡止痛,可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8]。以諸味祛濕、補益、強腎之藥配伍而成的補腎強督清化湯,可提升強直性脊柱炎腎虛濕熱證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CRP、ESR水平,改善中醫證候。
綜上所述,補腎強督清化湯可改善患者臨床指標,降低中醫證候積分,促使患者疾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