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革
對于ICU胃腸功能障礙的患者而言,患者主要體現為便秘、納差以及腹脹等現象,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下,為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中醫灌腸治療在總治療當中充當著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感染的現象。因此,在實施重要灌腸治療的過程中要加以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才能保障患者整體的治療效果[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選取的33例ICU胃腸功能障礙患者實施中醫灌腸治療以及中醫護理干預,以下就具體護理過程實施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ICU胃腸功能障礙患者,依據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試驗組,每組33例。常規組的33例患者中,包括:男16例,女17例;年齡在4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0±8.44)歲。試驗組的33例患者中,包括:男17例,女16例;年齡在43~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5±8.36)歲。對比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并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符合胃腸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患者均體現為腹脹、胃腸蠕動消失、伴有應激性潰瘍;患者入住ICU的時間在2 d以上;本次研究獲得倫理會委員的批準;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治療依從性高。
1.2.2 排除標準 患有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自主意識弱,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有胃腸疾病手術史;患者的臨床資料不完善,不符合本研究的標準;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
1.3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醫治療方式以及標準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的胃腸道進行減壓,并給予相應的消炎、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等,具體包括:加強健康知識宣教,提升患者的認知度;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治療心態;做好常規的衛生、病房管理,飲食管理等。試驗組患者采用中藥灌腸進行治療和中醫護理措施。選用大承氣湯加減治療,主要的藥物成分包含芒硝6 g,枳實10 g,丹參10 g,大黃10 g,桃仁10 g,赤芍12 g,厚樸15 g。在此當中,對于體制虛弱的患者,添加黨參15 g;對于腹脹嚴重的患者,添加香附12 g;對于惡心嘔吐的患者,添加藿香9 g。將藥物煎制好后,裝入到灌腸器當中,對患者進行中藥灌腸工作。在實施灌腸前,告知患者以及家屬中藥灌腸發揮的作用和意義,把灌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灌腸的原理、灌腸的目的以及灌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的講解,確保家屬能夠及的配合灌腸工作。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有效的緩解患者灌腸時產生的不適感,進行肛門括約肌鍛煉為中藥灌腸做好準備。在具體的灌腸過程中,要落實患者的腸道清潔,保證灌腸的順利進行。保護好患者的隱私,在開展灌腸工作時,要為患者營造獨立、安靜的治療環境,避免患者的身體暴露。在灌腸當中,要將藥液的量控制在100~200 ml,溫度控制在39.5 ℃左右。在灌腸時,要讓患者處于左側臥位,抬高臀部,將氣囊尿管插入患者的肛門30 cm左右,緩慢的注射藥液,灌腸完畢后,夾閉導尿管,盡量的延長藥液在患者體內存留的時間,每天2次。連續灌腸15 d左右,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的情況,適當的減少藥物劑量[3]。在插管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相應的衛生清潔工作,及時的觀察患者的情況,針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現象,要及時的停止灌腸,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腹部減壓工作。在拔出導管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動作的輕柔緩慢,且對患者的肛門進行輕柔,降低疼痛和不適感。在灌腸完畢后,要密切的觀察患者的排便情況,如果患者出現便意,指導患者呼吸,延長保留時間。在患者排便后,要叮囑患者做好相應的清潔工作,保持會陰的清潔。
1.4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各項臨床指標的水平對比以及護理滿意度。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從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開始排便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腸內營養開始時間來進行比較。各項臨床指標的水平從患者的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來進行比較[5]。護理滿意度從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當中的總質量、服務態度以及患者接受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好轉幅度來進行評判,總分為100,評價標準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評價分值依次為80~100分、60~79分和60分以下,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 試驗組護理后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相對于常規組有著明顯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對比 (例,
2.2 2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水平 試驗組護理后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水平與常規組相比更加穩定,差異明顯,效果更佳,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評分對比 (例,
2.3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6.97%)高于常規組(78.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對于ICU患者而言,病情危重,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在患者長期臥床治療期間,胃腸蠕動減少,對胃腸系統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時,不利患者胃腸功能更好的恢復。
在本次研究當中,對ICU胃腸功能障礙患者實施中醫灌腸治療以及中醫護理干預措施,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效果顯著。在中醫學的角度上,胃腸功能障礙屬于“腹痛、便秘”的范圍,致病原因主要是患者脾胃不和、氣機逆亂,與人們的飲食不當、情志不舒有關。在中醫用藥的過程中,以大承氣湯為主,藥方當中的厚樸能夠作用于脾胃腸經,具有祛痰、瀉火燥濕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便的功效;大黃有調節患者免疫機制、通便的功效;枳實有化痰、行氣消痞的功效;赤芍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效用;芒硝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在以上藥物的共同作用下,能夠有效的作用于患者胃腸道出現炎癥的部位,促進腸蠕動,緩解患者腹脹腹痛的現象,從而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且藥物會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直腸,避免藥物對其他器官產生的影響。能夠消除患者出現腹脹、嘔吐的現象,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應用中醫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引導患者以及家屬對中藥灌腸治療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做好灌腸過程中的護理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預,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從而提升患者對治療過程的配合度。落實灌腸前的準備工作,在保持患者腸道通常的同時,指導患者相應的體位,確保中藥灌腸的順利開展。在灌腸過程中嚴格的控制速度,保證插管的成功率。避免多次插管以及速度過快引起患者的應激反應。指導患者相應的自我調整方式,盡最大的努力延長藥物在患者體內存留的時間,保證藥效的全面發揮。加強患者的情志護理,針對中醫灌腸引起患者的焦慮、抑郁的心理,要及時的疏導,確?;颊哒w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試驗組ICU胃腸功能障礙患者實行中醫灌腸治療以及中醫護理干預,試驗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優于常規組;試驗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水平相對于常規組更加穩定;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護理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對ICU胃腸功能障礙患者在常規治療以及標準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中醫灌腸治療以及中醫護理干預,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明顯,護理質量全面進步的同時,治療效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