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作為班主任,我深知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向往美好,他們渴望關注和理解,渴望引導和幫助。所以,我們要用心靈贏得心靈,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真愛。當孩子主動向老師敞開心扉的時候,教育之路也就開始通向成功之門了。
期中考試過后,小帆、小燁等幾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在自習課上又開始蠢蠢欲動。課間,我點名這幾個孩子去辦公室。他們自知惹了禍,都默不作聲,有些膽怯地跟在我后面,走進辦公室等待我的審判。
這是幾個學習基礎差、各種習慣差的孩子。他們活潑好動,對學習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但卻始終保持著積極為班級服務的熱情,無論是班級衛生、勞動,還是各項活動,時時處處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淳樸、善良、友好,但對他們的不良習慣,我必須正確引導,嚴格管教。
我平靜地對圍坐在我周圍的幾個孩子說:“你們感覺這段時間的表現如何呀?有需要老師幫助解決的問題嗎?”孩子們眼里閃爍著一種內疚的、驚奇的亮光望著我。“老師,對不起,在自習課上有時我和小宇聊天了。”小慶說。“這幾天有時我上課睡覺了!”小帆說。“你們能認識到自身錯誤,這很好。現在讓我們重溫《中學生一日常規》和《中學生守則》吧!”我把早已經準備好的兩個小本子放在他們面前。“誰來讀呢?”愛說愛鬧的小帆搶先舉手認真地讀著課堂常規:“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其他幾個小伙伴專注地聽著。“請同學們對照自己的行為,你們是否盡到了中學生應盡的學習責任和義務?”我嚴肅又溫柔地說。“老師,我們錯了。請老師監督,我們一定會遵守規則做好自己。”“好,老師相信你們。”幾個孩子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接著小燁鄭重其事地讀起了自習課常規:“自習課上要學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保持教室安靜。”這個正直又有頭腦的孩子一邊讀一邊對照自己的行為習慣,說出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值得發揚的優點,其他幾個孩子也非常直率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
可能是孩子們把自己的內心表達了出來,也可能是這種談話方式使他們原本緊張的心理放松了下來,這個時候,辦公室的氣氛已經有了溫度,幾個孩子的臉上洋溢出青春的光。我笑著對他們說:“在老師的心里,你們都是好孩子,你們為班級做出的貢獻,老師和同學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了。老師希望你們能遵守規則,珍惜青春年華,好好學習。當你們回首往事時,會有一段豐富的、美好的中學生活記憶。”“請老師放心,我們一定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不讓您失望!”我用信任的目光看著他們說:“老師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棒的,一起加油!”孩子們抬著頭自信地、心情愉悅地走出了辦公室。
之后,我有意安排這幾個孩子做值日班長,沒想到他們把班級管理得井然有序,他們驕傲地戴著“值日班長”袖章,非常認真巡視同學們做眼保健操,看到有哪位同學做得不認真或不規范,就會立刻提醒。自習課上,兩個孩子坐在講臺上,一邊作業一邊管理,教室里靜得可以聽到呼吸。看到他們認真負責的樣子,我心里暖暖的。年終小燁被評為“優秀值日班長”,小帆獲得“班級突出貢獻獎”。
孔子一生中花費了很多時間來了解學生的性格、智商、情商、特長,有時他能從學生優點方面分析,指出:子路果敢決斷,子貢通情達理,冉有多才多藝;有時他能從學生缺點方面分析,指出: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張偏激,子路魯莽。蘇霍姆林斯基也告訴我們:“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作為班主任,一個基層的管理者,我們更應該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不管他是優秀還是一般,不管她是富貴還是貧窮,只要是善良勤勞的,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我清晰地記得初一剛入學時,小燁每到上課就趴在桌上睡覺的場景。談心,批評教育,各種方式用盡,效果甚微。學校實施家長開放日活動,孩子的父親到學校聽課,那個上午的數學、語文和英語課,父親聽懂了,而孩子卻是昏昏欲睡,父親急得一節課起來好幾次提醒,可無濟于事。偶然,我注意到這孩子的桌子上放著厚厚的漫畫或武打之類的書籍,不睡覺的時候他就看這些書。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找到了突破口。“這些書一定很有趣,能講給我聽嗎?”孩子眼睛一亮,轉而眉飛色舞地講起來。我和藹地說:“你喜歡看書,很好,這正好與我們的班級文化主題相吻合,但老師希望你可以從我們的圖書漂流站借閱經典書籍閱讀。”孩子使勁點了點頭說:“好的,老師!”或許是學生感受到了我對他的關注,得到了很少有的老師贊賞,從此,他的讀書一發不可收,有時候我都開始上英語課了,他還在專心看書,好像周圍沒有別人一樣。不知何時,小帆等幾個不愛學習的小伙伴也加入了讀書行列,從此,教室里多了一群愛看書的孩子。后來,他們竟然去學校圖書室辦理了借書證,定期從圖書室借閱經典閱讀。
看到他們享受書的營養大餐,看到他們的內心越來越強大,看到他們學習文化課的積極性增強,看到他們總體成績的較大提高,看到他們在人生目標一欄寫道“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我內心感到一種莫大的欣慰。
每一個孩子都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始終保持一顆純凈的愛心,一顆比愛心更重要的童心,善于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那個獨一無二,幫助他們擦亮并看到自己身上的火花,從而成為堅強地向著自己的夢想奮斗的人。
做一束光,為迷茫的孩子照亮前方,以一顆純凈之心,尊重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生命,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是教育之本。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