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鈿
摘要:安迪·沃霍爾是著名的美國藝術家,也是富有代表性的波普藝術家。他最為著名的作品《夢露》是本文將要分析的目標。本文旨在通過對《夢露》的繪畫背景、畫面構成、色彩構成以及黑白灰構成等方面進行賞析,同時了解上個世紀版畫藝術的格調。
關鍵詞:沃霍爾? ?波普? ?色彩? ?版畫? ?簡化分離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6-0054-02
隨著技術的發展,成像的方式越來越高級,常用的數碼相機、手機等設備能夠完整且清晰的呈現出事物的具體形象。本文將要分析的版畫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雖然是20世紀的繪畫《夢露》,現如今,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可借鑒性。
一、沃霍爾和《夢露》
說到安迪·沃霍爾,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藝術品太庸俗。確實,他是一個能將平日所見的東西能夠畫出來的畫家,甚至是一些罐頭、日用品都能是他的創作來源。他對藝術有著非凡的才能,而版畫就是他著名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于瑪麗·蓮夢露,我們并不陌生,一個傳奇的好萊塢明星,性感的外表、出眾的演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沃霍爾在1962年,用她作為自己的繪畫模特,用版畫的藝術形式繪作了一副與眾不同的經典。
提到他,就不得不提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20世紀50年代的產物,它源于英國,在英國嶄露頭角后輾轉在美國得到興盛,是一個十足的現代藝術流派。它是一種抽象的藝術表達形式,藝術家們對肌膚、紋理以及色彩等一系列材料表現出排斥的心理,相較于此,他們更樂意用輪廓、干凈的表達方式來體現現實當中的文化和消費觀念,企圖打破傳統的藝術表現方式和思想。波普藝術是一種符合大眾心理狀態的時尚,所以在美國以極快的速度流行起來。他的藝術作品還有很多,如《花朵》《可口可樂》《坎貝爾罐頭》等,這些作品都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和流行色彩,并且通過展覽使其作品獲得極好的口碑,讓沃霍爾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藝術生涯上的巨大成功。
二、《夢露》的畫面構成
《夢露》和沃霍爾的其他作品在畫面構成和繪畫手法上基本相同。傳統的繪畫手法主要包括筆觸、肌膚紋理、定點透視等畫面語言和視覺上的三維立體效果,摒棄了傳統的構圖方法,以平面性的繪畫手法得以著稱。在畫面的深度上,沃霍爾削弱了它所存在的作用,甚至直接用線條描繪和平面涂抹的方法來將畫面元素進行構造和歸納。這幅畫沒有對這位明星進行完全的肌膚紋理繪畫,也沒有用定點透視這樣的方法進行三維效果表現,甚至夢露的面部表情和細節紋理上都沒有深度的刻畫,僅是用了一些簡單的色塊來填充夢露的面部,更談不上細節繪畫了。說到繪畫手法,就不能不提沃霍爾最為拿手的絲網版畫,就是通過批量制作的絲網印刷術,將空白的絲網覆蓋在想要制作的畫面上,抹平均勻,再涂上一層能夠進行曝光的感光劑,再利用機器將圖像轉嫁印制到絲網上,從而得到一張模板,這張模板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鹽膠片,將油墨潑到模板上,利用工具進行反復刮磨,得到一張混著多層顏色的新照片,之后再通過一些原料,將照片當中的細節進行強調,就完成了一張絲網版畫。
三、《夢露》的色彩構成
《夢露》的色彩的構成運用是沃霍爾在絲網印制中絕妙的一筆,在這幅畫中,濃厚的畫面色彩的藝術表達方法是對波普的強化,特別是其中的文化,這幅畫能夠充分展示其符號內涵,運用我們極為常見的色調分離手法將那個時代傳統的繪畫語言進行歸納,特別是對色彩的畫圖式語言更為突出,通過對《夢露》的整體和部分進行集中概括,將這幅畫的色彩以簡單明了的方式凸顯出來,同時因為絲網印作的特殊方法,使它的色彩在過渡的時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而這變化被沃霍爾稱為“神來之筆”,展現了他對這幅畫絕妙的掌控力。另一方面,它運用飽和度很高的色彩進行繪制,達到將畫面色彩的層次進行等級序列,再利用深暗的單色調作為背景顏色進行對稱,最終突出整個畫面主題。[1]
夢露面部色彩運用精致的彩色油墨進行繪作,同時又將夢露的面部色彩進行一定的簡化,利用色塊對面部畫作進行填充,將我們常見的對比色和補色等方式進行略化,將色彩的淺與深加以簡化和拋棄,利用明快的色彩將整個五官加以表現。特別是她的眼影和口紅,眼影的色彩像是小孩子在嬉鬧中隨手涂抹的,隨意的形象一眼就能看出,口紅的顏色鮮亮,但又不像女孩子精致的涂抹,和傳統用筆進行繪畫的方法毫無相近的感覺。特別是面部表情,頭發的梳理和背景的運用都進行了有條理的分類,看上去像是隨意性的涂抹和顏色的拼湊,通過將面部不同的色調進行簡單分類分層,讓整個畫面感呈現出不同的分層,最終形成色塊的不同等級,湊成了五官等細節以及整體的畫面感,達到了不同色彩等級下的完美和諧。這種色調分離的運用為這幅畫帶來了新的感受,色彩運用方式的改變也凸顯了美國當時波普藝術家對于色彩不尋常的觀念和認識,在當時環境下,這幅畫展示了與大眾流行文化的契合點,與群眾的文化意識形態達到了重疊的效果,而這樣的表現形式也解開了《夢露》色彩構成當中的獨特藝術語言。
四、《夢露》的黑白灰效果
黑白灰的運用效果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既然在整個絲網版畫當中很少存在三維立體效果,那么扁平化是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主要特點,通常我們對扁平化的認識,是屬于極簡主義風格,這種風格能夠迅速準確地表現出繪畫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但扁平化的極簡主義格調,造成了整幅畫面對于感情方面的表達缺失,甚至是整體的表現形式不夠精彩,容易出現乏味枯燥的現象,而絲網版畫利用的是扁平化的設計方式,那么在黑白灰的運用上也擁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借助圖形以及顏料色彩的關系從而營造出這樣的黑白灰效果,沖擊和打破了毫無特點的扁平化繪畫所帶來的不和諧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拍照留念,通常用的膠卷式照相機都要進行照片的沖洗,而膠卷永遠是黑白的畫面。通過黑白和灰度的調節,對膠卷呈現出的畫面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一張簡單卻又真實的畫面。黑白灰在生活中很常見,也是最基礎的色調,我們在使用Photoshop軟件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色調分離這樣的選項,甚至在蒙版當中也會運用不同黑白灰的效果來調節畫面色彩,同樣,《夢露》在黑白灰的使用上也恰到好處,這個效果在重復與重疊的作用下愈顯得真實和有趣。前文提到,這幅畫的制作手法主要是利用絲網進行繪作,最后再通過畫家的藝術加工來達到最終效果,可以說,絲網版圖制作是這幅畫的基礎,也是這幅畫的靈魂。在制作當中,反復的刮擦和畫面內容的不斷重疊能夠將黑白灰和彩色進行不斷地符號化,它沖淡了在繪畫過程當中顏料的表面涂層,再通過重復的印刷將這幅畫的整個畫面感呈現出難以言表的質感,同時由于絲網的運用,使得整個畫面的黑白灰度呈現出模糊的樣式,讓原本鮮活亮麗的顏色逐漸褪色,黑白灰度提高,讓整幅畫模糊到不能清楚地辨識。[2]《夢露》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在不斷地印刷當中重復進行,最終把鮮亮的顏色進行沖淡,慢慢的消逝,黑白灰的合理使用讓整幅畫體現出難以言表的情感。
五、《夢露》的整體構成意義
圖像是一種保存記憶和留住畫面的主要方式,但隨著時代的變革,不同的畫面形式需要更新,《夢露》從整體上改變了傳統的畫面整體構成方式,呈現出新的繪畫藝術符號。人們對視覺效果的重新定義和不同追求促使了這幅畫的產生,作者也是通過滿足人群的眼光來創造和制作這樣的一種新穎畫作。[3]這幅畫的整體構成上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到當時美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背景,是一種可以解讀的畫面圖像。
通過這幅畫的整體構成以及外部環境信息,再結合這幅畫的整體,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幅畫的自由感。這幅畫對美國文化的藝術觀念是顛覆性的,它賦予了當時繪畫的流行方式,對于觀者的審美觀念進行了新的引領。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美國當時社會的商業性、大眾性、藝術性[4]。在這樣的一種表現形式下,構架了一座連接傳統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之間的橋梁,讓兩種文化之間的鴻溝變得不是不可逾越,讓更多的觀者有藝術欣賞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馬文哲.復制與差異:安迪·沃霍爾藝術作品中的色彩運用與意義表達[J].藝術百家,2017,(05):228-230.
[2]樊卉.安迪·沃霍爾繪畫的藝術語言與構成形式探析[J].美與時代(中), 2017,(09):77-78.
[3]武男亞.安迪·沃霍爾的藝術價值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 201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