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三個問題是總書記多次提及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論述的重大問題?;仡欀袊鐣l展變革的光輝歷程,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產生、發展都與這三個重大問題息息相關。認真學習并深刻領會這三個問題的理論精髓,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把握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擁護者。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理論與信仰相統一的現實維度
三個“為什么”從理論高度解答了中國的發展邏輯,又從根源上提供了不竭的信仰動力,為中國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支持改革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強大的思想武器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行動指南,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各項工作。同時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更具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特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上的堅定性也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根本原因。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深入研究社會基本矛盾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分析得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取得成功,從理論層面來看,就在于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理論成果,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美好發展前景,為中國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二)堅定的信仰的力量
堅定的信仰源自于堅實的理論基礎。經過歷史和實踐的反復探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也就使得中國共產黨不僅具備了理論上的堅定性,同時也具備了信仰的堅定性。
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馬克思為全人類描述了一種美好的社會理想,即表現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美好的社會理想,始終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部階段,成為激勵中國人民改變中國社會面貌的精神支柱。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敝袊伯a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鮮明旗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回應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維度
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
馬克思主義是在對工人階級的社會實踐和革命活動的總結當中得出的一門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此馬克思主義根植于人民,同時也服務于人民,人民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
堅持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體現,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的要求,人民立場是衡量我們黨一切工作成敗和得失的根本評判標準。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時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等理念。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為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滿足人民群眾獲得感,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從西部大開發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再到中部崛起,區域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再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戰成績斐然。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減貧速度不斷加快;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充分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好就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充分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訴求,使人民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堅持人民民主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體現,也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通過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民主形式得到了不斷豐富,民主權利實現了充分表達,民主制度逐步健全。在開創偉大事業的過程當中,人民群眾的權利和地位得到了充分保障,智慧和力量得到了充全面釋放,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民主特色和制度優勢,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同時也為世界上所有渴望獨立和發展的國家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案,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廣泛認同,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社會對我們的攻擊和批判?!皹嫿ㄈ祟惷\共同體”、“一帶一路”的提出,為全人類的共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維度
馬克思主義是理論研究與工人運動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中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觀點。馬克思主義就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地驗證了自身的科學性、真理性,拓展和深化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而成為指導各國工人運動具體實踐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
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推動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相互促進與轉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實踐標準,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基本國情聯系在一起,同世界發展格局聯系起來,同黨情聯系起來。從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再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始終如一深入改革、豐富實踐、化解風險和矛盾。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同樣注重改造主觀世界,勇于進行自我革命,始終保持自身先進性、純潔性,警惕“四個危險”,強化“四個意識”,化解黨內各種問題,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是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統一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鮮明旗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開辟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并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嶄新內容,使其得到深化和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發展中的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走自己的路,并且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這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道路的開創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三個問題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指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探索,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為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提供了依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描繪了可行道路和美好前景。同時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深刻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為“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寫下了時代宣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三個“為什么”就構成了有機的統一整體,不斷續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新境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 郭大為.從“三個為什么”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J].新西部,2019(19):7-9.
[2] 張云飛.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J].先鋒,2019年05期:11-13.
[3] 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學習出版社,2019.6.
作者簡介:石琳(1989- ),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