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強 高曉陽 王關平 楊婉霞
摘? ?要:《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而言是一門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核心專業課,同時,《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在國網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該課程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所有相關課程中,難度系數最大、理論性最強、綜合性最廣,加之國網考試對該課程的要求更高,考察強度更大,故教學團隊采用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需求。通過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機制等三個方面的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素養,提升了國網公司入職考試的競爭力。
關鍵詞:國網考試? 電力系統分析? 過程性考核機制
近幾年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穩步上升,為我國電氣與電力相關企事業單位輸送了大量優質人才[1]。而對于該專業而言,國家電網是廣大電氣學子夢寐以求的理想單位,2012 年以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分布在電力生產業(華能、大唐、華電、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電力制造業(南瑞、許繼、平高、北京四方、明陽等)以及電氣相關企業。而國網公司自2012年以來展開了全國統一招聘考試,在為國家電網吸納大量優質電力人,提升國家電網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廣大畢業生提供了一條公開、公平、公正的就業渠道,實現了學校、國網、個人多方共贏的美好局面。本學院畢業生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符合國網公司的報考條件,自2013 屆畢業生起,我院為甘肅電力公司、陜西電力公司、新疆電力公司、青海電力公司、寧夏電力公司等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學子,在通往國網的路上,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與挑戰并存,同時也給我們教學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說《電力系統分析》這門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相關課程的靈魂,并不為過。《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在國網考試第一批電工類專業筆試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并且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廣大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討在國網考試背景下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意義重大。
1? 優化精化課程內容
電力系統分析教材版本眾多,韋鋼老師的教材內容構架方面確實使用反饋很好。陳珩和李光琦老師(第四版改為同教學組的方萬良老師修訂)這個組合最全面,因為很多教材限于篇幅,在穩態和暫態方面都有刪減,這就造成后續課程銜接不連續以及就業、考研的知識缺漏,而這個版本剛好彌補了這個缺點。于永源老師的教材較為淺顯,適合學時較少、不需要深入學習的場景。夏道止老師的教材也非常系統,側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對于一般學生來說稍難,習題也不是簡單的內容復述。劉天琪老師的教材是為研究生教學編寫的,本科生教學不太適用。李庚銀老師的教材則側重于穩態分析。綜上所述,我院結合自身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國網考試的大綱要求,采用韋鋼老師的教材。然而各個版本的教材重點不夠突出,完全體現不了國網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需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優化和精化。
由于各個版本教材重點不夠突出,針對國網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考試大綱電力系統分析部分的內容[2],教學團隊對考綱做出了調整和模塊劃分。首先將考綱分為穩態部分和暫態部分,在穩態部分,將電力系統的基本概念、電力系統各元件特性及數學模型作為基礎模塊,該模塊中,電力系統和電力網的基本概念、電力系統運行的基本要求、負荷的分級、電能質量、電力系統結線方式、電壓等級的分級及其適用范圍等均為常考考點,而電力系統中性點的運行方式、變壓器的參數和數學模型、電力線路的參數和數學模型、電力線路按長度的分類、負荷的運行特性和數學模型、有名制和標幺制的概念及其應用均為考點的難點內容。將電力系統潮流分析與計算、電力系統有功功率和頻率調整、電力系統無功功率和電壓調整作為穩態運行模塊,該模塊中,電力系統潮流分析與計算是常考點,其中,電力線路和變壓器運行狀況的計算和分析、輻射網和環形網絡中的潮流分布相關的概念和定義是一個常考點,電力系統有功功率和頻率調整、電力系統無功功率和電壓調整為考察的難點和重點。在暫態部分,將電力系統故障的基本概念、同步發電機數學模型作為暫態部分基礎模塊,該模塊中,故障分類、短路和斷線的基本概念、無限大功率電源的定義及其三相短路后的電流分析均為基本考察點。電力系統簡單故障分析與計算的相關概念、定義及公式為近幾年考察的熱點內容,將電力系統穩定的基本概念、電力系統靜態穩定分析、電力系統暫態穩定分析作為電力系統穩定性分析模塊,該模塊中,同步發電機組的機電特性、電力系統靜態穩定的概念、小干擾分析法、提高系統靜態穩定的措施、電力系統暫態穩定的概念、等面積法則、極限切除角的概念、提高系統暫態穩定的措施等均為考察的重點難點內容。
2? 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教師與學生基本是零交流,造成滿堂灌的現狀。然而電力系統分析這門課程偏概念理解,加之公式推導與計算也多,知識涉及面廣,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不適合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的講解。為此,教學團隊引入了導入式教學方法和討論式教學方法。
2.1 導入式教學方法
導入式教學是按照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它是一種用學生已獲得知識去解決未知問題的教學方法[3]。導入式教學是一門藝術,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是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必經之路,是師生建立良好感情的一座橋梁,也是決定整個課堂氛圍的一個關鍵點。下面通過舉例進行說明,在講解“故障”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先給學生導入一個蘋果的故事,一個蘋果本身有一塊斑點,我們發現之后,必然會在第一時間使用刀具將這塊斑點切除。然后再一一對應,將大的電力系統比作蘋果,將故障比作這塊斑點,當發現斑點之后,迅速及時地切除它就好比在檢測到故障點之后,在大的電力系統中迅速切除故障。這樣一來,把故障這個枯燥難懂的概念對應于蘋果這個簡單易懂的例子,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了“故障”這個概念,而不是簡單的概念重復,進而達到了學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2.2 討論式教學方法
為了加強學生理解,促進學習效果,在導入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加入討論式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精心的指導下,給學生拋出問題[4],學生圍繞該問題在課堂上相互啟發、共同討論、各抒己見以求弄懂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討論,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加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用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理解透徹、印象深刻。討論式教學方法是一種不同于傳統課堂討論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由教師備課、布置討論、組織討論、討論總結四個模塊組成,在其實施過程中需堅持知識與能力并重、課上與課下同步、面向全體與照顧重點相統一和恰當性原則。
3? 建立過程性考核機制
電力系統分析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習慣,顯然,學習過程和態度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這方面教學團隊審時度勢,對傳統考核機制進行優化改革,在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過程性考核機制,建立的過程性考核機制是由過程性考核成績(含出勤成績、課前預習成績、課堂討論成績、課堂筆記成績、課后作業成績、綜合性作業成績六部分)、期中考試成績、實驗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四個模塊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50%,期中考試成績占5%,實驗成績占5%,期末考試成績占40%。這樣一來,把原來占比20%的平時成績轉變為占比50%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加大了過程性考核的強度,有效地考察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同時,新增了期中考試,是對學生期中學習情況的一個摸底和考察,也是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評估;另外,把實驗成績的占比從原來的20%調整為5%,減小了實驗成績的占比,做這個調整是因為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總共就4個課時,2個實驗,實驗內容簡單、淺顯、好懂、易操作,對學生的區分度較小;最后,把期末考試成績的占比從原來的60%調整為40%,減小了期末考試成績的占比,這樣有效地回避了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在這四個模塊中,重點研究第一模塊——過程性考核成績,教學團隊把過程性考核成績分為6小部分,分別為出勤成績、課前預習成績、課堂討論成績、課堂筆記成績、課后作業成績、綜合性作業成績,這6小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平時考核,包括出勤成績、課前預習成績、課堂討論成績、課堂筆記成績;二是階段性考核,包括課后作業成績;三是綜合考核,包括綜合性作業成績。
4? 結語
通過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國網公司入職考試的競爭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教學團隊會不斷地學習與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緊隨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加強與科研結合,為培養出更多的、更優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李建軍,孟令鵬,楊偉杰.“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7(17):59-60.
[2] 2020年國網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考試大綱[Z].
[3] 徐志偉,丁旭東,姜燕.基于應用型本科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9(6):90-91.
[4] 張永熙,周任軍,王媛媛.《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的工程實踐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4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