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關于黨的領導的新觀點新思想,學術界重點圍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進行了闡釋和研究,形成了關于這一主題的基本內涵、必要性和重要性、實踐要求和推進路徑等研究成果,豐富和拓展了關于黨的領導的理論研究。但總的來說,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研究成果遠遠難以闡明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實踐和領導績效,迫切需要加強關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經驗和方法、領導制度和規則、領導理論和思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系統研究和比較研究,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話語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理論和中國化的領導科學學科體系。
[關鍵詞]黨的領導;全面領導;領導權;領導力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599(2020)02-0127-1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力量”[1]。這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經驗總結和規律揭示,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和準確闡釋,這是首次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理論邏輯、制度邏輯和實踐邏輯,這就迫切需要從理論和學理上總結、闡述和論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領導經驗、領導規律、領導制度和領導理論。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領導有一系列重要論斷,例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黨的政治領導”等新觀點新思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首要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并具體對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提出具體要求。[2]這表明關于黨的領導從注重領導思想和理論進一步拓展到黨的領導制度和規則以及領導機制,關于黨的領導的實踐推進,極大激發了學術界關于黨的領導主題的研究興趣,不同學科視角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多。目前大多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主題,因此,本文主要聚焦黨的十九大以來這一時間段,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相關學術成果進行述評。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
既有研究主要圍繞黨的全面領導的領導內涵、領導對象和領導方式等三個方面展開,從不同側面提出和拓展了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內涵界定。
(一)概念范疇視角下的全面領導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具體內涵,有學者認為堅持黨領導一切的核心要義,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突出黨的核心領導地位,發揮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從橫向來看,“一切”是指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工作的全覆蓋;從縱向來看,“一切”是指黨和國家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工作的全過程。[3]也有類似的研究提出:從廣度上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在“一切”上。“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確保黨的組織全覆蓋、無例外、無死角。從深度上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在“絕對”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集中體現在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4]還有研究從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論述出發,闡釋了列寧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內涵,認為黨的全面領導是黨的“總的領導”而不是“絕對領導”,要把黨和政權機關的日常工作區別開來,這才能保證黨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效率。黨的全面領導包括對經濟工作、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文化工作、工會和共青團等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5]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主要特點,有研究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黨的領導是集中統一的,而不是各自為政的;黨的領導是總攬全局的,而不是事無巨細的;黨的領導是普遍的,而針對具體領域實現途徑是特殊的。[6]還有研究成果從黨的全面領導的概念界定出發,提出了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容和特點,認為黨的全面領導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作為最高政治力量,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發揮全過程、全方位、各領域、各地域、多層級、多形式的領導作用。一方面,“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不等于“包攬一切,包辦一切”;另一方面,“黨領導一切”不限于“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7]。也有學者從一般和整體角度提出黨的全面領導的三大特點:一是黨的全面領導具有高度的權威性;二是黨的全面領導具有顯著的廣泛性;三是黨的全面領導具有鮮明的時代性。[8]
隨著關于黨的全面領導概念研究的深入,一些學者的研究從關注黨的領導的內涵為主,進一步拓展到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特點、本質、目的、動力、方式、體制等方面內容及關系,使得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更為全面和豐富。相關研究關注的側重點不同,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科學體系的觀點各不相同。有學者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準確把握其基本內涵,堅持黨的領導是其本質要求,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其關鍵內容,突出全面領導、提高黨總攬全局和協調各方的能力是其核心要義。[9]有研究提出,黨的全面領導是不同于過去那種以高度集權的方式對政權、市場、社會實行的“包辦一切”的領導,這是一種全新的領導體制,有五個特點: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的全面領導;第二,堅持以法治為基礎的黨的全面領導;第三,堅持以德治為保障的黨的全面領導;第四,堅持以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運行機制的黨的全面領導;第五,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來保證正確方向的黨的全面領導。[10]還有研究則把黨的全面領導的本質、關鍵、根本、目的和動力五個方面貫通起來,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重點把握的五個維度:本質在堅持黨是當代中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關鍵在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根本在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目的在確保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動力在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11]此外,也有研究成果從領導主體、領導內容、領導方式、領導體制、領導目標等方面闡述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其科學內涵和內在邏輯:從基本定位來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領導主體看,黨的全面領導依托于黨中央和黨的各級組織自上而下的領導;領導內容包括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方面的全方位的領導;領導方式是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領導體制是黨的組織制度和工作規則;領導目標是為了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12]
(二)領導對象視角下的全面領導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領導對象,有學者認為黨的全面領導和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二者的領導對象是一致的。具體來說,從理論上看,黨的全面領導包括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從實踐上看,黨的全面領導就是指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是指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對內政、外交、國防、民族等工作,對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監察機關的工作,對經濟、文化、社會、群團等組織和群眾工作進行領導,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13]還有研究重點探討了黨對經濟工作、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等具體領導領域的全面領導,認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加強黨對政治建設的領導,始終堅持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加強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切實保障意識形態安全。[14]
(三)領導方式視角下的全面領導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領導方式特點,有研究認為,黨的全面領導是指黨既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同時肩負全面領導責任,要從過去不夠全面、不夠集中統一、不夠有力的領導,走向全面的、集中統一的、堅強有力的領導,并特別指出三點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不能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誤認為是回到了極“左”的領導方式;二是不能把黨的領導簡單等同于管理;三是不能把黨的領導方式等同于黨的執政方式。[15]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具體領導方式,有學者提出,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重要構成。黨的全面領導首先是對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領導。黨的全面領導在實踐上等同于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16]黨的全面領導,作為一種領導方式而言,究竟包括哪些具體方式?有學者進一步具體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的三種領導方式,認為法治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方式、群眾路線是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方式、協商民主是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方式。[6]
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從三個研究視角展開: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未來邏輯。
(一)歷史邏輯的視角
歷史邏輯的研究視角側重從總結黨的領導的歷史經驗、超越歷史文化局限、中西方政黨差異比較、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等幾個方面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分析。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經驗,有學者認為,黨的全面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成功的歷史經驗。[17]有的研究重點關注改革開放這一時間段,提出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14]還有研究比較全面闡釋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體現出來的正是依靠黨的全面領導。[18]也有成果從總結教訓出發,認為這是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的必要之舉:一是蘇聯和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中放棄共產黨領導(執政權)的教訓;二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政治體制改革一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黨的領導被削弱的教訓。[19]
關于文化和政黨差異比較,有學者重點從文化基因重構的角度出發,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對傳統和外來政黨文化局限性的超越。[20]還有研究從中西政黨差異的邏輯,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的必要性。[21]
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角度,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基礎。[21]具體來說,黨的全面領導是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執政規律。[17]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鮮明特征。[22]還有研究從中國共產黨執政進入新時代后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性,拓展到闡釋普遍意義上共產黨執政前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性,闡述列寧對黨的全面領導重要性的認識,認為黨的全面領導是無產階級專政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在經濟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是實現黨領導國家的根本原則。[5]
(二)現實邏輯的視角
現實邏輯的研究視角側重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應對社會主要矛盾等方面探討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必然要求,有研究從具體三個方面探討了這一問題:一是系統回答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共產黨的時代要求;二是基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推進政黨建設創新發展的理論要求;三是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實踐理路。[23]
黨的全面領導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有學者指出,黨的全面領導與國家治理現代化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遵循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向,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核心和龍頭。[24]有研究進一步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作用機制:黨的全面領導是引領國家治理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保證,是國家治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路徑的根本保證,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最終目的的根本保證。[25]還有研究指出,統攬“四個偉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26]
黨的全面領導是統籌社會多元利益、應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需要,有研究重點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對適應和應對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黨的全面領導面對的兩大挑戰:一是制度成本上升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二是基層治理中的陣地意識淡漠與群眾組織力的弱化。[20]“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國情迫切需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18]
黨的全面領導是應對各種風浪考驗的需求,有研究認為加強黨的領導是應對新時代改革開放復雜考驗的關鍵,具體包括應對改革開放方向性考驗的關鍵、化解改革開放艱巨性考驗的關鍵、抵御各種錯誤思潮侵蝕的關鍵。[14]有學者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解決黨的建設“寬松軟”的要害和關鍵。[22]還有研究具體分析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三方面現實意義:一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經驗總結,二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為黨領導一切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27]
黨的全面領導的現實邏輯,一方面在于必要性,另一方面在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優越性帶來的充分性,使得黨的全面領導成為可行。因此,有研究分析了黨的全面領導的自身優勢。[17]有學者進一步闡釋了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18]
(三)未來邏輯的視角
未來邏輯的研究視角側重探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黨的長期執政和人民美好生活有重要作用和價值。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價值維度,有研究探討了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蘊含著三種價值維度:一是實現黨的政治目標和歷史使命,穩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二是推進黨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8]這三個維度分別指向黨、國家和人民,比較全面闡釋了黨的全面領導的未來價值。還有研究把三種價值維度整合為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的視角,提出黨的全面領導根源于黨自身的根本屬性和社會革命的內在規律,黨的全面領導的目的不是為了黨自身,而是為了以人民幸福和國家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革命。實現黨的全面領導,只能在社會革命的實踐和進程中展開,同時,黨是在引領和推進偉大的社會革命中實現全面領導。[29]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實際作用,有學者從國家復興和崛起的角度進行了論述。有研究從歷史使命擔當的角度,重點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是大國崛起的應然選擇。[20]有研究則從建成小康社會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現實之需角度進行論述。[23]還有研究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推進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的根本保證。[22]
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和路徑
關于怎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現有的研究主要圍繞全面從嚴治黨、黨的領導體制機制、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力和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展開,探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要求和具體路徑。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
相關研究重點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的辯證關系和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具體內容之間的關系,比如政治建設、黨內法規建設、自我革命等方面。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的關系,有研究探討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一致性。[20]有研究進一步指出二者的關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障,全面從嚴治黨的功能和效果歸根結底要落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上來。[28]也有研究具體指出,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之間相互關聯、高度統一,前者是后者的目標導向,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保障。沒有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全面領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沒有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就會失去動力、失去方向、失去意義。[30]進一步說,“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統一于黨的群眾路線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進行”[31]。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政治建設的關系,有學者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決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13]實際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的領導”[16]。有研究圍繞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意義和功能,認為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領導體制中的最本質要求。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強調就是要進一步優化黨與國家政權、中國社會的領導關系,進而更加有效地實現這一龐大實體的有序運行和全面進步。[32]還有研究認為,黨的全面領導根本在于確立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33]黨的政治建設強調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民主集中制的重點也在于集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要求,這就是不少研究已經關注到的黨的全面領導中的“全面”二字的要求。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思想建設的關系,在不少成果關注政治建設的同時,也有少量研究關注到黨的全面領導中的“領導”的本質,強調應當研究黨的全面領導中的人民群眾的力量凝聚和自覺認同問題,也就是思想建設的問題。有研究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首要前提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6]思想建設中關鍵是把發揮思想引領力作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在要求,有學者提出加強思想引領力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第一,要有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思想和理論;第二,發揮思想引領力需要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第三,發揮思想引領力離不開各級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34]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同向發力,共同推進。因此,一些學者關注黨的全面領導和黨內法規建設的關系。有的研究認為,“依規管黨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和重要舉措,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中積累的重要經驗。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更要求堅持依規管黨治黨”[35]。有的成果對黨的全面領導對黨內法規建設的要求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分析。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對黨內法規建設帶來的挑戰:第一,黨的全面領導要求黨的領導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第二,黨的全面領導要求黨的領導方式更加協調科學;第三,黨的全面領導要求黨內監督更加完備嚴密。黨的全面領導對黨內法規建設提出目標要求:短期目標為強化黨的組織能力建設;中期目標為強化黨的領導能力建設;長期目標為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黨的全面領導為黨內法規建設劃定重點方向:進一步實現黨的組織、領導全覆蓋;進一步完善黨和國家組織機構職能體系;進一步強化黨的紀律,完善黨內監督。[36]因此,有學者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應緊緊抓住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黨內法規制度,使黨的全面領導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法規制度建設的關鍵是正確理解黨的政治領導的科學內涵與核心地位,這是實現黨的全面領導法治化程序化的關鍵。[37]并進一步探討要重視健全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規則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中的作用與功能,重點是信息公開規則、調查研究規則、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決策規則和責任規則等方面構建黨的全面領導基本規則,使規則作為配套黨內法規在黨的全面領導中發揮應有作用。[38]有學者注意到自我革命與黨的全面領導的關系,認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把馳而不息自我革命作為重要法寶。[39]
(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機制
相關研究主要分析了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并重點從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三個層面提出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的對策建議。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有研究指出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第一,對黨的全面領導的宏觀體制需要統一認識;第二,實施黨的全面領導的機構本身存在不足;第三,黨的全面領導的實現方式有待規范。[40]因此,有研究提出黨的全面領導的落實有賴于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工作機制。黨的制度體系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保障,黨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支撐,黨的工作機制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舉措。[13]
有研究認為,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貫徹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這一本質要求,二是必須完善黨的權威高效的制度執行機制。[41]還有研究認為,黨的全面領導是新型政黨政治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涉及到制度體系、組織體系、法治體系、運行體系,還涉及到一系列相關的政治理念、政治原則。在制度體系中,黨的領導制度是管總的制度。[42]具體來說重點是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二是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三是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四是統籌設置黨政機構;五是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43]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關系,有學者認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根本保證。[3]還有研究進一步指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根本保證,還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同時也指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也是為了優化黨的全面領導。[44]這就意味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本輪機構改革要實現的主要目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服務服從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工作機制,有學者探討了作為執政中介的黨組、作為上下一體的黨內請示報告制度、作為總體型治理的“歸口管理”制度。[21]也有其他研究對黨組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進行了初步分析。[6]關于黨的全面領導工作機制的研究使得把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具體和深入到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邏輯和運行邏輯,更加凸顯黨的全面領導的現實價值。通過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機制建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明確黨組織履行黨的全面領導職責,要求黨的組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同時,把發揮領導作用貫穿于各項工作全過程。[25]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是一個層級體系,因此,還有研究關注到黨的全面領導在基層組織的落地問題,認為基層黨組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原則是發揮政治功能,當前影響各級黨組織發揮黨的全面領導作用的重要原因是存在制度短板,提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賦予各級黨組織充分的探索空間,各級黨組織可以在把握基本規范的前提下通過積極的制度創新提升工作的實效性。[45]
(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相關研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應當與人民當家作住、依法治國、群眾路線和政權建設等方面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黨的全面領導的合力。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國家治理的關系,有學者認為,黨的全面領導需要從制度上將中國共產黨作為核心能動者貫徹到新時代的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去,實現黨對國家政權、法治建設和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46]有研究提出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在國家治理全過程,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而且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離不開黨的領導。要處理好三大關系:一是處理好黨同國家政權的關系,二是處理好黨同法律的關系,三是處理好黨同群眾的關系。[47]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有學者提出要構建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相互統一、相互協調的法律保障子系統,保證實踐一致性。[20]還有研究進一步深入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與人民主體、依法治國的統一: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人民利益與黨的利益、人民意志與黨的意志具有一致性。二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依法治國的統一,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另一方面,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必須通過社會主義法治來實現。[48]有研究探討了黨的領導、民主和法治有機統一的政治邏輯關系。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49]
一些學者把黨的全面領導與群眾路線、依法治國和政權建設等主題相結合重點探討。有研究把黨的全面領導與群眾路線結合在一起探討,認為貫徹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就要切實做到將旗幟鮮明講政治落到實處,竭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9]有的研究成果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把黨的全面領導內化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中,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從而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嵌入和內化。把黨的全面領導融匯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中,黨要加強對社會各領域發展的綜合分析研判,強化黨對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的領導,黨的全面領導地位鞏固還有賴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動。[18]還有研究重點探討了黨的全面領導是如何貫徹落實到政權建設中去的,認為在國家行政機關的干部遴選、人大的代表選舉和政協委員的推薦中,加強黨的領導都是第一原則。黨的全面領導將貫徹到中國國家司法建設的制度體系中,黨對國家事業單位也進行了強有力的領導,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是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的一個重要話題。[46]
(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黨的領導力和干部領導力建設
相關研究則把黨的全面領導聚焦到黨的領導力和干部領導力建設層面,黨的全面領導歸根結底要通過干部的領導力來體現和保障,探討了提升黨的領導力和干部領導力的具體方法。
關于黨的全面領導與黨的領導力,有研究認為,黨的全面領導需要發揮黨的領導力,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視閾下領導力構成的六大因素:制度運行力、戰略決策力、社會動員力、資源配置力、統籌協調力、組織保障力。[10]也有研究認為,黨的領導力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疊加,領導干部需要錘煉過硬本領促進領導科學與藝術的相互轉化。[50]因此,有研究認為,黨的全面領導要把制度轉化為黨員干部內在思想行動自覺,保證有效性。[20]
關于黨的領導力與干部隊伍建設。從領導制度到干部行動自覺,就涉及到干部隊伍建設問題,有研究明確提出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問題。[13]有學者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持三個統一:一是黨的領導地位與黨員領導干部能力素質相統一;二是務虛與務實相統一,既要運籌帷幄,還需深入實際、深入一線,身體力行,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甩開膀子帶頭干;三是統率與服務相統一。并提出,要努力改善黨的領導,使領導思想和領導方式、方法符合客觀規律;要接受全面監督;領導主體必須接受全面監督;要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質和能力。[19]
四、研究述評和展望
從研究成果數量看,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相關研究與黨的十九大之前相比明顯增多,很顯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領導的一系列新觀點引起學術界的密切關注。從研究內容看,既有研究成果涉及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為什么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怎么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基本研究主題和內容都有所涉及。從研究觀點看,對主要研究問題已經取得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成果,為進一步豐富、拓展和深入黨的全面領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但毋庸置疑,目前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研究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于黨的領導的一系列重要論斷、蘊含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治國理政領導實踐的要求相比,仍然是很不夠的,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入和系統研究,大力推進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研究的科學化、規律性和實踐性。
(一)進一步探討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力量。這句重要論斷是國家治理理論和領導理論的重大創新,有著很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理論邏輯、制度邏輯和實踐邏輯,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重大創新。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從“黨的領導+”的理論邏輯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的領導+”的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黨的領導+”的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的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黨的領導+”的中國文化,但從學術界目前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來看,對此還缺乏足夠、深刻而系統的認識和重視。
既有研究成果主要從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內外挑戰和自身的優勢等方面分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研究邏輯很大程度上有著循環論證的特點和不足,自說自話,難以以理論的邏輯征服人、贏得人。因此,后續有必要從既有的研究邏輯中跳出來,把黨的領導置于更宏大的全球背景和國家治理角度,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視角,運用國別比較的方法,闡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理論、領導制度和領導實踐的特殊性及其蘊含的普遍性價值,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政的良好績效。
(二)進一步研究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
總體來說,目前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研究,多數研究是在黨建視角下進行的,對黨的全面領導進行整體性研究的不多。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全面領導是這種領導核心價值和作用的集中體現,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黨的全面領導有一個歷史邏輯,黨的全面領導與新中國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把黨的全面領導與“四個全面”“四個偉大”等貫通起來進行整體性研究。
要進一步研究黨的長期執政、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三位一體”的整體領導觀。重點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的黨的全面領導思想;黨的長期執政、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內涵,分析和探討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
要進一步研究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問題。重點研究黨的長期執政目標提出的理論依據,探討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的科學性和真理力量源自哪里,共產黨的領導特質是什么;黨的全面領導的領導權理論來源是什么,以及相關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和邏輯;為什么黨的長期執政需要黨的全面領導,而不是黨的全面管理,分析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和領導權的辯證關系,以及領導權的有效運用問題。
要進一步研究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邏輯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問題。重點研究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邏輯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涵;黨的全面領導的實現機制與關鍵路徑,包括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等方面的能力和定力;黨的領導的具體方式,包括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方式、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方式、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方式等具體內容,分析和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力構成與提升的特點、規律和方法。特別需要關注黨史中的重要時期,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地方探索和具體經驗,切實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為黨組織和干部的領導力和領導藝術,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內心認同和持續追隨。
(三)進一步總結和創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踐和領導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完善關于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既有研究主要是抽象層面分析和探討黨的全面領導,或者是從黨中央層面進行闡釋,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對黨的全面領導的一般性的論述上,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和領導實踐經驗缺乏深入研究,缺少理論總結。總之,對黨的全面領導的一般性和普遍性探討比較多,對黨的全面領導的特殊性和具體性研究不足。理論研究當然是要探討一般性的規律,但一般性的規律更多應當從特殊性中體現和揭示出來。因此,深化和拓展黨的全面領導的研究,需要深入分析總結和創新在領導實踐中黨的全面領導的領導制度、領導規則、領導程序、領導方法。
從研究領域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來說,黨的領導是普遍性的遵循,黨領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黨領導這些工作必然有著普遍性,比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但各個領域必定有著內在的特點和規律,就有必要揭示和探討黨領導這些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哪里,黨的領導是如何具體體現和有效實現的。
從研究對象看,需要進一步總結和提升黨的全面領導的地方做法和微觀經驗。特別需要關注地方黨委在領導地方工作中的領導制度及其體系、工作機制和領導方法,闡明黨委是如何具體領導人大和政府等政權機關、如何具體領導政協等政治機關等內容。比如,黨的領導小組制度的成立背景、人員構成、機構設置、運行機制、責任績效和調整改革,以及地方治理中的干部專班制探索、四套班子秘書長聯系會議制度等。通過對黨的全面領導經驗和做法的總結提升,一方面推動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研究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也推進黨的全面領導操作化、具體化,真正通過一系列領導制度、領導規則、領導機制和領導方法,把黨的全面領導思想轉化為健全的全面領導制度、黨的強大領導力和干部的領導力,最終轉換成強大的國家治理效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
[3]丁俊萍.黨的全面領導:機構改革的一條貫穿主線[J].人民論壇,2018(9).
[4]宋文新.如何正確理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1).
[5]張振.列寧黨的全面領導思想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6]付啟章.新時代黨的領導內涵、方式與制度保障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9(3).
[7]張世飛,黎田.論“黨的全面領導”的演進歷程的內在邏輯與所涉及的重大關系[J].理論與評論,2019(1).
[8]張世飛,黎田.論黨的全面領導的特征[J].南方,2019(5).
[9]徐晨光,王小萍.黨的全面領導:邏輯、內涵與路徑[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10]李君如.從“全面領導”看中國共產黨領導力[N].北京日報,2018-08-20.
[11]裴澤慶.深刻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五個維度[J].探索,2019(2).
[12]王銳.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演進、內在邏輯和實踐進路[J].鄧小平研究,2019(3).
[13]祝靈君.深入理解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10).
[14]王明生,王永義.堅持和加強黨全面領導的歷史經驗與現實路徑[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8(5).
[15]張志明.黨的全面領導與科學領導[J].中國領導科學,2019(1).
[16]張弛.堅持和加強黨全面領導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J].理論視野,2019(1).
[17]張振,曹亞雄.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多重邏輯[J].人民論壇,2018(5).
[18]李曉剛,蔡良志.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在邏輯及現實路徑[J].福州黨校學報,2018(6).
[19]黎民,黨的全面領導的深刻內涵[J].黨建研究,2018(10).
[20]郭世軍,王書波.新時代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基本問題探析[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1).
[21]王敏,馮秋婷.黨的全面領導:理論邏輯與實踐機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8(11).
[22]祝靈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J].黨建研究,2019(3).
[23]劉呂紅.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J].湖湘論壇,2018(4).
[24]胡仙芝.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辯證統一關系[J].人民論壇,2018(9).
[25]李拓.黨的全面領導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J].國家治理,2018(10).
[26]黃相懷.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芻論[J].黨建研究,2018(10).
[27]張曉燕.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探析[J].黨建研究,2018(9).
[28]張燦,王進芬.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邏輯理路“根本保障和價值指向”[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8(4)
[29]王海峰.社會革命進程中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9(6).
[30]李照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11-22.
[31]宋剛.論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的辯證關系[J].文化學刊,2018(7).
[32]程竹汝,李熠.論新時代“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戰略意義[J].探索,2018(4).
[33]方濤,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J].求實,2018(1).
[34]戴焰軍.不斷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是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在要求[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3).
[35]李君如.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依規管黨治黨[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4).
[36]朱道坤.黨的全面領導背景下的黨內法規建設[J].黨內法規理論研究,2019(1).
[37]韓強,劉蒼瑜.論加強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的法規制度建設[J].理論探討,2020(1)
[38]韓強.論健全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規則[J].治理研究,2020(1).
[39]毛騰飛.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7).
[40]韓強.論健全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J].紅色文化學刊,2018(2).
[41]陳希.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J].黨建研究,2019(11).
[42]尹漢寧.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幾點認識[J].機關黨建研究,2019(6).
[43]李景治.深化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J].學習論壇,2018(5).
[44]李君如.正確認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關系[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5).
[45]張弛,梁慧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規范化[J].理論與改革,2019(5).
[46]賀東航,胡榮濤.“黨的全面領導”與新時代中國現代國家建設研究[J].國外理論動態,2018(3).
[47]張榮臣,蔣成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首要原則[J].國家治理,2018(2).
[48]宋儉.在國家治理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兩個重要維度[J].國家治理,2018(2).
[49]李志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三大邏輯”[J].社會主義論壇,2018(8).
[50]錢振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須強化科學與藝術基礎[J].領導科學,2018(28).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in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Comprehensive Leadership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ZHANG Guo-yu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Party Building,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about the Partys leadership,and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carried on interpretation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having formed a series of results relating to the basic connotation,necessity and importance,practical requirements and promotion path of this subject and thus enrich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Partys leadership.But on the whole,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Partys leadership could not sufficiently clarify the outstanding leadership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PC,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n-depth,systematic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s and methods,leadership institutions and rules,leadership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CPC,so as to build a leadership theory of the CPC and a sinicize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leadership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style,Chinese manner,and Chinese discourse.
Key words: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comprehensive leadership;power of leadership;force of leadership
(責任編輯:鐘亞玲)
[收稿日期]2020-02-28
[作者簡介]張國玉(1980—),男,安徽蕭縣人,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教授,《中國領導科學》雜志社副社長,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方向為黨的領導與領導科學。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思想理論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8BDJ02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