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姣 黃躍平 徐海霞 周之暉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崇明區長興社區2019年戶籍居民死亡基本情況、死因構成、死因順位等信息,為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疾病預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戶籍人口死亡監測數據,按照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0)進行死因編碼,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戶籍居民的死亡情況。結果: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戶籍居民的總死亡率為733/10萬,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死因順位前四位分別為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結論:2019年影響上海長興社區居民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也占了很大比例,提示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措施,加強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并減少交通意外、溺水、跌倒等傷害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 死因;死亡率;死因順位;社區
中圖分類號:R19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08-0038-04
Analysis of death causes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in 2019
WU Jiao, HUANG Yueping, XU Haixia, ZHOU Zhihui(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Changx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9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cause 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of death causes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of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in 2019,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loc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to develop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The annual death monitoring data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in 2019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cod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 and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eath situation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Results: In 2019,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was 733/100 000,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with age. The first four sequential causes of death were tumor, circulatory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injury and external causes of poisoning. Conclusion: In 2019, the main causes that influence death of residents in Changxing Community ar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external causes of poisoning also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drowning, falls and other injuries.
KEY WORDS death cause; mortality; the sequence of death causes; community
死因監測工作是長期、連續、系統地收集轄區內居民的死亡資料并進行綜合分析,用以研究人群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因順位等,科學評價人群的健康水平,為政府制定社會經濟發展和衛生政策、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提供信息依據[1]。死因監測數據是公共衛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中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因順位等是評估人群衛生需求和人群健康狀況變化的基礎。從公共衛生和臨床角度,死亡水平都是一個說明衛生問題嚴重性的指標。通過死因監測分析,可確定不同時期人群的主要死因及疾病防治的重點。本文旨在分析上海市崇明區長興社區2019年戶籍人口死因監測數據,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關疾病防控策略,合理分配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人口死亡資料來源于2019年(2019年1月1日0時至2019年12月31日24時)上海市死因登記系統報告的崇明區長興社區所有戶籍人口死亡信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公安部門對死者開具死亡證明書、死亡推斷書、死亡確認書。長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人員每月至長興鎮派出所收集死亡證,并對轄區內戶籍人口死亡信息進行錄入、審核、編碼、統計,死因按照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0)進行編碼[2]。
人口資料來源于長興鎮派出所。根據長興鎮派出所編制的2019年長興社區人口及其變動情況統計年報表計算出2019年戶籍人口平均人口數和年齡組人口構成表。
1.2 分析指標
人口構成:是指各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粗死亡率:2019年粗死亡率=(2019年長興社區死亡人數/2019年長興社區平均人口數)×1/10萬。死因構成:死因構成比=(2019年長興社區某病、傷死亡人數/2019年長興社區死亡總人數)×100%。死因順位:指按各類死因構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說明各類死因的相對重要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ECL和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結果
2.1 上海長興社區人口現狀
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平均戶籍人口數為41 194人,男性20 181人,女性21 013人,性別比為96.04。65歲及以上人口構成比為19.36%,人口類型屬于老齡人口類型[3],且女性的老齡化程度高于男性,見表1。
2.2 上海長興社區人口死亡情況
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戶籍人口的總死亡率為733/10萬,男性的死亡率為808/10萬,女性的死亡率為661/10萬。
2.3 不同性別居民的死因分析
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戶籍居民全人群的前四位死因依次是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粗死亡率在50.98/10萬至271.88/10萬之間,占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全死因的81.79%。男性居民的前四位主要死因依次是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粗死亡率在54.51/10萬至351.82/10萬之間,占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男性全死因的85.28%;女性居民的前四位主要死因依次是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其他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粗死亡率在47.59/10萬至223.67/10萬之間,占2019年長興鎮女性全死因的79.85%。見表2。
2.4 不同年齡居民的死因分析
0~14歲組人群的死因為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為30.77/10萬,占2019年總死亡的0.33%。15~44歲人群的前三位主要死因為腫瘤、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神經系統疾病,死亡率為88.13/10萬,占2019年總死亡的4.97%,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該年齡組死亡的79.99%。45~64歲人群前三位主要死因為腫瘤、循環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率為256.85/10萬,占2019年總死亡的17.88%,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該年齡組死亡的77.78%。65歲及以上人群前三位主要死因為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2269.02/10萬,占2019年總死亡的76.82%,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該年齡組死亡的78.01%。見表3。
2.5 部分重點疾病死因分析
上海長興社區2019年全人群、男性、女性的腫瘤死因專率分別為271.88/10萬、351.82/10萬、195.12/10萬,死亡構成比分別為37.09%、43.56%、29.50%。腫瘤是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男性居民的首位死因,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胃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是腫瘤中的前三位主要死因,分別占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腫瘤死亡的8.61%,4.97%,4.30%。
上海長興社區2019年全人群、男性、女性的循環系統疾病死因專率分別為223.33/10萬、222.98/10萬、223.67/10萬,死亡構成比分別為30.46%、27.61%、33.81%。其中,腦血管的死因專率為150.51/10萬,占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全人口死亡的20.53%;心血管病(心臟病計)的死因專率為65.54/10萬,占2019年上海長興社區全人口死亡的8.94%。
上海長興社區2019年全人群、男性、女性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的死因專率分別為50.98/10萬、54.51/10萬、47.59/10萬,構成比分別為6.95%、6.75%、7.19%,男性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的死因專率高于女性。另外,0~14歲年齡組死亡全部由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導致,構成比100%,其中有2例為家庭關系不和導致的自殺。
3 討論
長興社區位于上海市崇明區長興島,地理上屬于上海市市郊,島上氣候適宜,環境好,且遠離市區喧鬧,適宜居住,又稱長壽島。由于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現代社會競爭和生活壓力增大,導致人口出生減少,人群年齡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口呈現負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人群疾病譜和死亡譜也發生了重大變化[4],這給社會醫療服務和衛生保健帶來了新的挑戰[5]。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長興社區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是影響長興社區戶籍居民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這與上海市其他區某些社區監測的結果相似[6-9],也與我國其他部分省市的調查結果一致[10-12]。不同性別的死因前兩位都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除了有環境惡化的影響外[13],也與新時代人們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如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體力活動、精神壓力過大等[14],提示衛生行政部門在制定衛生策略、相關政策和工作規劃以及分配衛生資源時應重點考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針對不同危險因素采取不同措施,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網絡,積極開展社區慢性病健康講座和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群慢性病防治意識和能力,降低慢性病的發病和死亡,減少慢性病并發癥的發生,以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邢秀雅, 賀琴, 陳葉紀. 安徽省2013-2014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質量評價[J]. 安徽預防醫學雜志, 2016, 22(6): 384-427.
[2] 世界衛生組織. 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10次修訂本(ICD-10)[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89-918.
[3] 總報告起草組.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J].老齡科學研究, 2015, 3(3): 4-38.
[4] 彭希哲, 胡湛. 公共政策視角下的中國人口老齡化[J]. 中國社會科學, 2011, 3: 121-138.
[5] 楊功煥. 中國醫改進程中的慢性病預防控制[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10, 31(1): 13-16.
[6] 夏明. 2011年上海市天平街道戶籍人口死亡監測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16, 11(4): 295-299.
[7] 徐荊庶, 顧海雁, 李申生. 2011年上海市徐匯區戶籍人口主要死因及潛在壽命損失流行病學分析[J]. 疾病監測, 2013, 28(2): 144-147.
[8] 張民, 馬穎. 上海市浦東新區大團鎮2013年居民期望壽命及死因順位[J]. 上海預防醫學, 2014, 26(10): 561-564.
[9] 李望, 沈淵, 王琛. 2013年上海市普陀區居民死因調查分析[J]. 上海醫藥, 2015, 36(10): 41-46.
[10] 龔鶴琴, 張茂镕. 2008-2011年昆明市居民主要死因順位分析[J]. 衛生軟科學, 2012, 26(4): 394-397.
[11] 盧志慧, 陳光中, 盧志敏. 2010-2014年東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對壽命損失的影響[J]. 中國衛生統計, 2016, 33(4): 631-635.
[12] 蘇露, 胡金諾, 周靜. 我國居民死因分析研究現狀[J]. 現代醫藥衛生, 2018, 3(19): 3011-3014.
[13] 徐艷鴿, 徐衛文. 上海市金山衛鎮2013-2015年戶籍居民死因分析[J]. 上海預防醫學, 2016, 28(11): 796-798.
[14] 秦江梅. 中國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流行趨勢、面臨問題及對策[J]. 中國公共衛生, 2014, 3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