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藍芝麗 焦強
摘要? ? 采用劈接和插皮接2種嫁接方法,研究了山杏和山毛桃嫁接仁用杏的成活率和生長情況。結果表明,山杏嫁接仁用杏成活率高,產生經濟效益快,嫁接第2年即可結果,且劈接比插皮接效果好。
關鍵詞? ? 山杏;山毛桃;嫁接;成活率;生長情況
中圖分類號? ? S662.2;S66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04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來年,為了響應國家退耕還林的號召,定西市巉口鎮在退耕地上種植了大量山杏、山毛桃。盡管退耕地栽植山杏和山毛桃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和生態效益,但除此之外并不能給當地農民帶來任何經濟效益,因而農民的管護積極性不高。如果仁用杏嫁接成活,在發揮其水土保持效益的同時,按現在市場對杏仁的需求,可為當地農民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激發農民對其管護的積極性,既可使退耕林地得到有效管護,又可提高樹種的經濟效益,提高水土保持效益,使生態環境建設邁上良性循環的道路[1]。本文對試驗區山杏、山毛桃2種不同嫁接方法進行了試驗,以期為大面積推廣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選擇定西市巉口鎮龍灘流域李家灣、觀景臺、塘窯3個退耕地的山杏和山毛桃林,屬黃土丘陵溝壑區,海拔高度1 900~2 100 m。
1.2? ? 試驗方法
山杏和山毛桃嫁接采用劈接和插皮接2種方法,接穗為仁用杏。2008年嫁接時間為4月8—13日,此時正值砧木現蕾期,接穗來自定西市巉口鎮車道嶺林場經營的仁用杏林一年生木質化枝條,接穗于嫁接當年春季樹液萌動前剪取并冷藏于地窖[2-3];砧木為定西市巉口鎮龍灘流域李家灣、觀景臺、塘窯3個退耕地的山杏和山毛桃林,退耕時間為2002—2004年,林齡8~10年。2009年嫁接時間為4月中下旬,接穗來自平涼地區表現較好的仁用杏品種龍王帽和一窩蜂種條,引進接穗種條共2 000根。2009年仁用杏嫁接,除對2008年嫁接未成活和成活后風折的植株進行補接外,重點推廣和擴大嫁接規模,將李家灣社鄰近的退耕地成片進行嫁接,共嫁接約600株,約1 800個接穗。2010年利用2008年和2009年已嫁接的仁用杏,繼續擴大李家灣的嫁接規模。經3年的示范和推廣,仁用杏嫁接面積達20 hm2。由于這些試驗地立地條件好、管理好,所以林木生長良好。嫁接后,及時進行抹芽、松綁等管護[4],并于5月和6月對山杏和山毛桃分別進行嫁接成活率和生長發育狀況觀測與調查。
2? ? 結果與分析
2008年調查結果顯示,山杏嫁接仁用杏平均成活率為73%,山毛桃嫁接仁用杏平均成活率為44.5%,其中,觀景臺山毛桃嫁接成活率為48%,塘窯山毛桃嫁接成活率為41%。可見山杏嫁接成活率高于山毛桃近1倍,這主要與2種砧木與仁用杏接穗的親和力有關,此外也與山毛桃嫁接較晚接穗略微失水和山毛桃已進入盛花期有關。說明樹種間親緣關系越接近,親和力就越高,因而嫁接成活率就越高。在2種嫁接方法中,山杏劈接和插皮接成活率均為73%,說明2種嫁接方法的接穗成活效果相同,且生長均良好,新生苗枝葉繁茂且健壯;但嫁接苗由于松綁較晚,造成嫁接接口處接穗和砧木較細甚至略微畸形,加之試驗地春季風沙大而頻繁,導致嫁接成活苗遭風折嚴重[5-6],到秋季時50%以上的嫁接苗遭風折,由于插皮接的砧木對于接穗的固定作用較弱,所以插皮接苗比劈接苗風折更重,說明在風沙嚴重地區采用劈接比插皮接效果好。但2種砧木類型和2種嫁接方法的嫁接當年新生枝長勢都非常好,生長迅速,枝長60~120 cm,且枝繁葉茂。
2009年調查結果顯示,仁用杏嫁接成活率高(93.5%),保存率也較高,達90%以上。鑒于2008年嫁接苗松綁晚導致接口處枝條較細和新生枝條生長旺盛及遭風折嚴重,2009年對嫁接苗采取了及時松綁和生長旺盛枝短截的保護措施,2009年的嫁接苗保存率大幅提高。同時,單株掛果率達63.1%,平均單株產量0.85 kg,且長勢良好。
2010年調查結果顯示,仁用杏嫁接成活率較高,達90.7%,保存率高達92%以上。經調查,2008年嫁接苗掛果單株達96.4%,2009年嫁接苗掛果單株達48.3%,且長勢良好。
2010年9月對連續3年嫁接的仁用杏生長量調查顯示,一年生苗株高達1.71 m,冠幅達0.94 m×0.86 m;二年生苗株高和冠幅分別達1.82 m和1.02 m×1.05 m;三年生苗株高和冠幅分別達2.16 m和1.22 m×1.35 m。可見,嫁接苗不僅成活好,而且生長較快,嫁接第2年部分植株即可結果,說明退耕地山杏嫁接仁用杏是成功的,可在研究區大力推廣。
3? ?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山杏嫁接仁用杏成活率較高,產生經濟效益快,嫁接第2年便有50%以上的植株結果,第3年普遍開始結果,而且生長良好,在研究區可以推廣。試驗分析表明,在此研究區采用劈接比插皮接效果好。
4? ? 參考文獻
[1] 曲志義.山杏人工林豐產技術研究[C]//中國科學技術學會.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學會,2000.
[2] 馮軍仁,陳斌,甄偉玲,等.干旱荒漠區李樹良種砧木選擇試驗研究[J].林業科技通訊,2020(1):58-61.
[3] 代金玲,張勝利,烏日罕,等.山杏育苗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果樹,2019(6):17-21.
[4] 劉國輝.退耕還林的優良樹種山杏[C]//遼寧省植物保護學會,遼寧省昆蟲學會.遼寧省植物保護學會、遼寧省昆蟲學會2011年學術交流研討會(西安)論文集.沈陽:遼寧省昆蟲學會,2011.
[5] 陳思.歐李嫁接育苗及栽培技術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6] 馬文海.黃土丘陵區山毛桃育苗嫁接技術探討[J].農技服務,2015,32(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