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青 范重陽 王永娟
摘要? ?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提出的一個宏大規劃,涉及要素眾多,需多方面交聯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高等職業院校涉農專業應該發揮自身的人才、科技等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本文以高等職業院校動物醫學專業為例,提出從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科技下鄉、生產示范、成果轉化等方面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 高職院校;涉農專業;鄉村振興;動物醫學
中圖分類號? ? G79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26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且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立足國情農情,開啟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篇章。在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下,農業類高職院校應發揮人才、科技、文教優勢為鄉村振興助力。本文以動物醫學專業為例,圍繞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展開討論,結合自身優勢從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科技下鄉、生產示范等方面進行了思考。
1? ? 完善培養方案,為鄉村振興輸送“一懂兩愛”型人才
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前提和基礎,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三農”工作隊伍是黨的“三農”事業的基礎和支撐,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1-3]。因此,加強涉農專業學生專業思想教育,強化專業技能,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是高等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
1.1? ? 加強專業思想教育,為培養“一懂兩愛”人才夯實思想基礎
以入學教育為契機,激發學農愛農情感。入學教育是加強學農愛農思想教育、鞏固專業思想的最佳時期。鑒于此,抓住入學教育的契機,邀請校內專業教師、杰出校友、企業精英、基層骨干等,以講座、匯報交流等方式對學生詳細介紹專業內容、課程設置、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專業的發展前景,引導學生對專業、行業的初步認識及探索的興趣,引發對專業和將來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思想,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可度,解決學生“動醫相關專業能做什么”“如何學好本專業”“他們的價值何在”的迷茫和疑慮,為將來服務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圍繞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有效途徑。針對開設的專業,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詳細計劃,帶領學生參觀新農村建設典型、參觀校內外實訓基地、走訪規模化養殖企業、探尋農牧行業先驅者的真實奮斗歷程,使學生對農村、畜牧業形成新的認識,增強學生為農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宣傳獸醫文化,開展主題教育。探尋獸醫歷史,宣傳獸醫文化,讓學生了解獸醫因何偉大,樹立專業自豪感,建立與專業的感情。以“中國好獸醫”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通過杰出校友展板、杰出獸醫事跡宣傳等方式灌輸中國好獸醫的思想。
專業思想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各種形式的灌輸和刺激外,還需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常態化、持久化,使專業思想在學生腦海中生根發芽,為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懂兩愛”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1.2? ? 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專業技能,為培養“一懂兩愛”人才提供保障
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整合教學資源、合理布局課程內容。加強崗位資格證書的通過率,在教學過程中灌輸執業獸醫師考試的必要性和相應知識,使學生畢業后盡快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繼續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式,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訪養殖企業、動物醫院。突出“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強化學生獸醫臨床的操作技能,同時兼顧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明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向,學生通過3年的學習,可以直接步入社會,服務畜牧獸醫的最基層,為我國畜牧獸醫業的發展作貢獻。
完善培養方案,拓寬培養方式。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有一大批能夠回到農村、扎根農村、懂技術、善管理的高素質人才。盡管鄉村振興需要外部技術和人才的進入,但要把本土人才資源當作重要支撐,使振興的鄉村仍然是農民的鄉村。應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在傳統培養方式的基礎上拓寬培養方式,推行“送教下鄉”“骨干培訓”“定向培養”“半農半讀”等培養模式,使更多農村新增勞動力接受高等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復合型鄉土獸醫人才,為促進農村的發展和帶動農民致富發揮更大的作用。
2? ? 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精準服務
2.1? ? 科技下鄉
作為高校的涉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許多人曾經長期深入畜牧獸醫生產一線,實踐經驗豐富,能夠以接地氣的方式傳授專業理論知識、技術細節和操作要領,有利于養殖戶快速接受新知識、新觀點。鑒于此,從政策上鼓勵這類教師實行科技下鄉、登門指導,通過講課、現場咨詢、田間與養殖戶交流等多種方式向養殖戶傳授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提高基層養殖戶的科學文化素質,使其掌握實用技能。此外,可以利用寒暑假組建師生團隊,開展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的實踐活動,走到田間地頭,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2? ? 技術服務
適應戰略需求,組建專家團隊,依托現有資源,如教學動物醫院、各類動物健康檢測中心等資源優勢,開展現場診斷、咨詢等服務。依托遠程診斷平臺提供線上服務,專家可通過網絡平臺與養殖戶之間開展一對一的跟蹤咨詢服務,使養殖戶不需遠途奔波就能享受到專家的診斷及咨詢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決獸醫人才緊缺的問題。
2.3? ? 生產示范
畜牧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發展畜牧業,可使廣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充分就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但隨著畜產品產量和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禽糞便產生量大幅增加,還田利用渠道不暢,綜合利用水平較低,既浪費了寶貴的資源,也在局部地區造成了環境污染,同時病死畜禽收集處理設施不足、處理技術水平低,疫病傳播和環境污染風險較大,均限制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生態養殖成為發展現代化畜牧業的必由之路,在人才聚集的動物醫學院可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 “互聯網+現代畜牧業”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基地平臺,在傳統意義的養殖基礎上,運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打造現代綠色畜牧業的典范,建設信息化豬只生長、繁育等智能檔案;豬個體體溫監測與記錄,實時監控病情;統一養殖標準,加強養殖管理,建設智能生產管理系統;保障豬產品質量。平臺的建成可為地方養豬業發展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依托平臺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提升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的養殖技術和信息化水平,改變勞動者的人才結構和工作性質,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生產效力,使平均利潤率大幅提高。同時,依托平臺開展實踐教學、人才培養,將綠色、環保的養殖理念深入生豬養殖業,從而推進畜牧業綠色、健康發展。
3? ? 明確科研方向,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支撐
鼓勵專業骨干教師成立科研團隊,支持科研團隊的創作活動,明確研究方向和目標。緊扣農牧產業鏈,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產出一批理論上有突破、技術上有創新、生產上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4]。在智慧畜牧、動物疾病防控、糞污防控、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兼顧理論與政策的研究。在加強前沿技術、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保持農業科研的生命力和可持續性。此外,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增強科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解決生產實踐中的關鍵問題,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4? ? 凝聚學生力量,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文明鄉風的助推,塑造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鄉村思想文化體系,打造文化鄉村,培育文明鄉風,讓村民從生活和精神上都富起來,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真正實現。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可擔負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凝聚學生力量,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開展親情陪伴、輔導關愛留守兒童、基層巡演活動等方式,豐富農村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精神生活,改善農村的精神風貌,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5? ? 參考文獻
[1] 夏紅莉.黨的十九大關于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沈陽干部學刊,2018,20(1):15-17
[2] 陳建強.新時期“三農”工作隊伍建設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7):150
[3] 鄭鵬,譚志遠,劉雷,等.農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做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9(23):234-236.
[4] 李振陸,葉琦,尹江海.農林院校產教融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18(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