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張琳 張琬琳 辛景雯
摘要? ? 本文分析了桂林農產品銷售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生產者綠色生產意識薄弱、生產者對農產品的供給關系認識不足、農產品機械化生產缺乏,并提出了要對桂林農產品銷售模式、渠道、特色進行創新,以期為推動桂林農產品銷售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 ? 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模式;創新;廣西桂林
中圖分類號? ? F32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26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健康、綠色的農產品觀念深入人心。桂林有著豐富的農業產品和生產資源,享有廣西的“桂北糧倉”譽稱。桂林市農產品商標和許多地理標志的證明商標經由引導、培育現已進入初步發展階段。截至2009年6月,桂林市農產品注冊商標已有160多件,并且還在逐年遞增[1]。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農產品銷售渠道在互聯網時代中的建立,尤其是對于像桂林這樣的一線旅游城市,農產品銷售更迭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尤為迅速。客戶對桂林農產品的需求逐漸轉向質量,人們更喜歡新鮮、綠色、安全的有機農產品,盡管這類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的價格更高,但是仍無法抵擋廣大客戶的喜愛[2]。
1? ?桂林農產品銷售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 生產者綠色生產意識薄弱
桂林部分生產者為了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量而輕視環保意識和綠色觀念,在農產品發展生產過程中過度追求中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過量、長期使用人造植物激素和農藥等,嚴重影響了農產品質量。
1.2? ? 生產者對農產品的供給關系認識不足
農產品在對客戶的宣傳方面考慮不充分,以致客戶在選擇農產品時持觀望態度,對農產品了解少。對于客戶的大規模采購,生產者不能快速做出反應并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同時在量產過程中無法保證其質量與安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品牌化進程和客戶對農產品品牌的認知。這不僅使農產品的各種生產資源所需成本提高,還使其生產所需規模被局部化[1],進而間接導致市場上農產品供不應求[3]。
1.3? ? 農產品機械化生產缺乏
農產品生產主要依賴于人們的手工勞作,這不僅使農產品產量過低,還使其生產成本過高。由于農業生產設施落后,在相同時間內與機械化程度高的地區相比,可明顯看出其對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社會資源等的過度消耗。在運輸環節中,農產品不能采用保鮮程度高的運輸工具,造成其在運輸過程中形成不必要的損耗。保鮮效果不理想,最終影響客戶對農產品的消費體驗,從而直接反饋給農產品的生產者。
2? ? 桂林農產品銷售模式創新
2.1? ? 模式創新
可以在傳統銷售模式的基礎上融入互聯網銷售模式。傳統的銷售模式有一定的客戶基礎。在此基礎上建立互聯網銷售模式能夠緩解傳統銷售模式長期的資源占用問題,如用地資源、人力資源、門店租賃、農產品儲藏、宣傳推廣等。通過不斷加強線上線下渠道的宣傳,提高桂林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在互聯網的自媒體、新聞媒體、新媒體、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平臺上,加大對桂林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再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將桂林農產品由傳統銷售模式轉變為互聯網銷售模式,實現客戶從進入門店購買到坐在家里瀏覽商品購買的模式轉變。
2.2? ? 渠道創新
創建互聯網銷售平臺,即將桂林農產品的批發市場轉移到互聯網平臺,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流溝通和瀏覽查看。當前,互聯網早已進入千門萬戶,要學會依靠當前的新型渠道將桂林農產品傳遍全國各地,而且國家現在大力支持互聯網銷售渠道,并給予銷售培訓、資金、技術、答疑解惑等方面的幫扶。因此,進行互聯網銷售渠道的創新符合當今時代要求,順應時代潮流。如今,消費者購物更傾向于互聯網平臺購物,因而農產品生產者要順應時代發展,與客戶的消費理念與時俱進。桂林農產品的農戶、商戶必須要與時俱進,在確保傳統營銷渠道的基礎上增加電子商務渠道的投資,可以通過入駐可靠的、穩定的大規模電商平臺,例如阿里巴巴、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通過這些電商平臺渠道,實現大范圍的產品銷售。需要強調的是,電子商務渠道的發展必須要有專業的運輸條件,政府相關部門要大力發展物流配送產業,提高農產品運輸效率,這樣才能夠降低經營成本,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4-6]。
2.3? ? 特色創新
桂林農產品在傳統銷售模式上創新,不僅需要新的銷售理念,還需發現農產品自身特色[7]。要想讓桂林農產品在激烈的全國農產品市場上盤踞一隅,就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遵守市場規則。針對傳統銷售模式重新調整銷售渠道,將銷售重點從傳統平臺轉移到互聯網平臺,這不僅擴大了桂林農產品的銷售空間,還提高了銷售量,為客戶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桂林農產品的選擇和購買,也為種植農戶增加了更多的利益[8-11]。發揮桂林農產品自身獨特的亮點,提高競爭力,大力發揚產品特色和品牌競爭力。建立獨特的網絡銷售平臺,根據自身特色發展業務需求,將線下的口口相傳轉換為互聯網銷售平臺上的視覺盛宴,進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應始終堅持“從無到有、從有到特”的原則,立足于桂林農產品特色,以桂林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為切入點,尋求和塑造桂林農產品鮮明的獨特個性。
3? ? 結語
綜上所述,為保證客戶與生產者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互聯網模式下的桂林農產品銷售創新勢在必行。創建桂林農產品互聯網銷售創新體系刻不容緩。生產者要強化農產品的生產意識,平衡農產品的供給關系;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技術,以保證桂林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提升農產品的銷量滿足廣大客戶對桂林農產品的需求;推進桂林農產品行業的高效發展,推動桂林農產品銷售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4? ? 參考文獻
[1] 蘇江炎.桂林市農產品商標發展現狀[J].中華商標,2010(1):54-56.
[2] 石楊,左強.互聯網背景下綠色農產品銷售模式的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8):63-64.
[3] 鄭小為,楊亞柳,劉文慧.“互聯網+”時代下的綠色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9,28(3):58-61.
[4] 李遠遠,何達旭,曾慧妮,等.桂林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調查研究[J].市場論壇,2013(10):68-70.
[5] 唐梅.“互聯網+”背景下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以桂林為例[J].山西農經,2019(14):60-61.
[6] 鄭婷,康平,李宇慧.在桂林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的戰略意義[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1):146-147.
[7] 王愛萍.“互聯網+”與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融合的可行性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6(14):134-135.
[8] 余小艷.網絡環境下桂林地區農產品推廣的挑戰與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7(6):134-135.
[9] 張晉芳.分析互聯網+時代下的傳統企業營銷策略創新[J].現代商業,2018(33):24-25.
[10] 陳功宇,顧宏杰,亓慧,等.淺析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策略創新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8(21):55-56.
[11] 景川.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營銷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