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濤
摘 ? ?要:基于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基本特征來說,在建筑設計中更需要關注建筑物主要構架等因素,而現階段必須關注城市規劃的要求,優化整個設計流程。近年來,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建筑設計人員必須結合建筑物本身特征,選擇與城市規劃相適應的設計流程、設計模式,對現有城市規劃進行完善。基于此,加強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市規劃;建筑設計
1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建筑設計的內容與城市規劃相比較為單一,城市規劃內容較多,包括建筑設計、建筑設計的內容,還含有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等內容,是范圍比較廣的學科,它的對象是城市,目的是為了設計出符合城市發展的方案。而建筑設計則是以建筑為對象,主要是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對建筑的功能和外觀進行設計,看其是否相匹配,對建筑周圍進行設計,使其符合城市的發展需要。總而言之,城市規劃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前提和依據,建筑設計影響城市規劃設計,兩者之間相互聯系,共同影響城市的建設。
1.1 ?城市規劃設計是建筑設計的依據
城市最美妙的風景就是這座城市的建筑組成的景觀。可以說建筑物是城市最直接的代表物,一座城市的整體形象由垂直交通、平面交通、建筑物和道路綠化、城市排水等組成,這些內容的協調需要城市規劃來指導。建筑設計師會根據城市規劃設計的引導進行設計,建筑設計的目的不同,建筑建造過程中的要求不相同,使其不僅達到該建筑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使用功能,還符合該建筑物在城市中所處的地位。城市規劃設計,是為了協調城市因素,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其設計往往涉及到城市不同區域之間的功能布局關系,因此建筑設計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嚴格遵循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這樣才能使得建筑與環境之間和諧一致。
1.2 ?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設計的基礎
如果說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那么城市的建筑物也可以說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每一個建筑物都有其標準和規定。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建筑中蘊含的享受功能也有了變化,除了使用便利之外它還需要滿足人們的審美享受。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除了滿足建筑功能之外,還要讓建筑滿足視覺享受。當然這種需求需要遵循城市規劃的根本原則,要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開展工作。因為建筑物在一個城市里,并不僅僅是一棟建筑物,它還涉及到這棟建筑物與周邊的環境以及整個城市規劃是否協調,這個建筑是否符合城市的文化理念。一個建筑,只有和它所處的環境協調,其功能才會顯露,其經濟效益才會最大化,才能為城市增色,成為城市的地標。只有建筑設計合理,適應城市規劃的要求,使得建筑物的設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發展,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城市規劃設計的合理化,進而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1.3 ?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具有約束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進程不斷的推進,城市的數量和規模越來越大,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下,城市的建設需要出臺一些強制性的措施對建筑的設計進行控制。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應該對城市進行區域細分,分清各個區域建筑的各種指標,比如建筑密度、容積率、建筑的體型、建筑的顏色等是否符合建設。指導建筑設計師在初期設計某區域的建筑時考慮這些約束指標,保證其設計的建筑滿足城市規劃設計,符合城市建設的硬性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建筑與周邊環境相融合,保證建筑適合該城市的建設發展。
2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現狀
雖然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從實際角度出發可知,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實際實施現狀并不樂觀,且存在有許多問題。主要可體現以下幾點。
2.1 ?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實施方式
通過對有關法律流程的分析了解可知,只有經過批準后的城市才能實施規劃布局與設計。城市規劃布局中若存在有與政策不符的環節,設計人員必須立即修正。如果沒有通過規劃審批,并且規劃中存在有許多違法操作行為,將得不到政府與有關人員的支持。但即使有這一政策約束,部分房產企業仍會在實際經營中存在僥幸心理,私自執行沒有的都批準的規劃,最終給城市建設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2.2 ?沒有重視對文化遺跡的保護
不同城市在自身發展歷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歷史建筑。而這些歷史建筑不僅是該城市的特色代表,更是該城市的文化檔案。但隨著經濟與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失去了自身原有的特色。地方政府單純地將經濟發展當成政績,無視了老建筑自身的價值,導致土地無序開采、歷史建筑被毀壞,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不佳。1.3沒有在規劃管理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經研究調查可發現,大部分城市在建設設計與規劃上都沒有完善公眾參與,大部分建設規劃中都是政府部門占主導作用。這種權利過于集中在政府部分,而非公眾,無疑將讓監督難以在實際規劃中得到實施。
3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
3.1 ?善于借鑒先進的設計理念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建筑領域也得到了顯著發展,相關建筑設計理念也不斷積累,但與國外先進建筑設計理念相比,城鎮化建設中建筑設計還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必須全方面進行改進。所以,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借鑒先進的設計理念,將其融入到建筑設計全過程中。具體來說,不同城市發展中,其建筑特色不同,這與城市歷史演變、文化沉淀、人民風俗等有直接關系。借助先進的設計理念,創新工作思路,體現建筑物本身的優勢特點。建筑自身融合綠色、生態的設計理念,建設出實用、創新、節能、環保的作品。對建筑的設計和構件手法進行科學調整,能夠有效地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還能提高建筑的應用品質。
3.2 ?確保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之間相互協調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同樣存在本質區別,但同時在城鎮化發展中也無法將兩者完全區分出來,否則無法突出建筑設計多樣化的特征。為了能夠切實改進城鎮化設計方案,設計人員必須重視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相互協調。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設計必須服務于城市規劃,應該突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讓建筑與自然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體現社會人文性、社會功能性等優勢。
3.3 ?加快社會資源配置模式轉型
基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必要性,在城市規劃設計及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提升社會資源的價值性及合理性。社會資源是社會穩定及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科技資源、生產資源、教育資源、維穩資源、商業資源、農業資源及組織資源等,具體如下:第一,在進行其轉變社會資源配置中應側重于資源價值性、合理性發揮,社會資源配置應該以大多數社會群體及個人利益為主,將社會資源的價值發揮進行充分體現,規避浪費資源、剩余資源及不合理資源配置。第二,在轉變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應該以平等為原則,社會資源配置中一定要采用均勻、平等的原則,例如:在教育資源配置中應該縮小城市與農村的差異性,對重點學校、學區等進行地域平均設置,而不是強調高干子弟及經濟構面。
4 ?結束語
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隨之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面對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人員必須從做好周圍環境協調等方面著手,提高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效率,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曉.解讀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江西建材,2017(23):22+26.
[2] 盧朋,徐敏.論城市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關系[J].低碳世界,2017(35):218~219.
[3] 耿磊.如何促進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協調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7(3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