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趙忠 王方明
摘要? ? 為挖掘生產能力,提高油料生產總量,營山縣集成了油菜直播及病害、蟲害、草害、濕害綜合防控技術。通過近5年的應用表明,該技術可緩解農村勞動力緊缺的矛盾,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單位面積產量,提升生產者種油積極性,降低了生產成本,顯現出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 ? 油菜;人工直播;綜合防控;技術集成;四川營山
中圖分類號? ? S565.4?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11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營山縣油菜常年播種面積約1.35萬hm2,是四川省油料作物生產大縣。營山縣油菜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丘陵區二、三臺田和寬谷壩區稻茬兩季田。因當地常年秋澇頻發、土壤黏重,油菜“四害”——病害、蟲害、草害、濕害突出,加之農村勞動力緊缺、油菜生產比較效益降低等因素的影響,“十二”期間油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呈現遞減趨勢[1]。為促進油菜規模化經營,提高本地油菜生產總量,2014—2019年依托中央財政產油大縣獎勵資金集中使用項目,開展了油菜人工直播及“四害”綜合防控技術集成(下稱集成技術)試驗示范與應用,現已形成較完整的油菜輕簡化高產高效技術體系。近幾年的推廣應用表明,此項技術不僅能提高油菜產量,增加種植效益,提升農民種油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推動了油料種植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了本地區油料產業持續發展。現就其技術規范及應用效果作如下綜述,以供參考。
1? ? 技術集成
1.1? ? 直播技術規范
1.1.1? ? 品種選擇。宜選用產量高、抗病、抗裂角、耐密植、抗倒、耐漬、株高適中、分枝少、分枝部位高、分枝角度小、偏早熟、花期集中便于機械收獲且經國家或省級審定(登記)、質量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的甘藍型半冬性三系雙低(低芥酸、低硫苷)雜交種,如川油36、渝油23、旺成油8號、慶油3號、中雜油19等。
1.1.2? ? 開溝排濕。前作收獲后,人工或機械按2.0~2.5 m做廂,做到“三溝”配套,廂溝寬20~25 cm,溝深15~20 cm;田塊中間開腰溝,溝寬30~35 cm,溝深25~30 cm;四周開圍溝,溝寬35~40 cm,溝深25~30 cm。稻茬油菜田、地下水位較高的田塊要采用深溝窄廂,地塊較長時,每隔30 m開1條腰溝。
1.1.3? ? 播期確定。 根據本地農業生態多樣性特點及油菜品種春化特性確定播期。當日平均溫度下降至25℃以下時開始播種。一般情況下,北部深丘區安排在9月10—20日播種;中部、西南部淺丘區在9月15—25日播種;東南部壩區及河谷地區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種。
1.1.4? ? 少耕直播。在已開溝排水的田塊中,將底肥均勻撒施在未翻耕的田面上,破表土(淺旋)使肥料入泥,再按照各生態區擬確定的播種時段,用種量4 500 g/hm2,摻細土或細沙75 kg/hm2拌勻,分廂定量,均勻撒播,最后將田邊的稻草均勻撒蓋在廂面上,防草兼防鳥害。
1.1.5? ? 間苗定苗。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即一至二葉期間苗,去密留稀、棵棵放單;二至三葉期去小留大、葉不搭葉;五葉期去弱留強、去病留健、去雜留純,留苗37.5萬株/hm2左右[2]。
1.1.6? ? 平衡施肥??偸┓柿空奂僋 120~150 kg/hm2、P2O5 45~75 kg/hm2、K2O 75~105 kg/hm2、硼砂7.50~11.25 kg/hm2。推薦施用總養分含量40%的油菜專用配方肥525~600 kg/hm2,其中70%作底肥,剩下30%作越冬苗肥[3]。
1.2? ? “四害”綜合防控措施
1.2.1? ? 病害防控措施。①菌核病。油菜苗期選用40%菌核凈(紋枯利、環丙胺)可濕性粉劑700~1 000倍液噴施葉面,抑殺菌核病病源,有效預防菌核病;初花期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200~1 500 g/hm2,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750~900 g/hm2,兌水675~900 kg/hm2進行手動噴霧或兌水225 kg/hm2進行機動彌霧。②根腫病。忌在低洼積水地或酸性土壤上種植油菜;結合整地在酸性土中施消石灰1 500~2 250 kg/hm2,并增施有機肥;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拔除病株并攜出田外燒毀,在病穴四周撒消石灰,以防病菌蔓延;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 30~45 kg/hm2拌細土600~750 kg/hm2撒施淺旋后再播種。③霜霉病。發病初期用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隔6~8 d噴1次,共噴2~3次。④缺硼癥。此癥系非傳染性病害,表現為葉色失綠呈紫色、矮化、叢生、粗縮、角果畸形。預防措施:底肥增施硼肥7.5 kg/hm2;蕾薹期用硼肥1.5 kg/hm2,兌水1 125 kg/hm2噴施[4]。
1.2.2? ? 蟲害防控措施。①菜青蟲。菜青蟲世代重疊現象嚴重,3齡后的幼蟲食量加大、耐藥性增強,應在幼蟲2齡前噴藥,消滅在3齡之前。藥劑可選用1%殺蟲素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0.6%滅蟲靈乳油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幼蟲發生盛期選用20%天達滅幼脲懸浮劑800倍液、10%高效滅百可乳油1 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0%殺滅菊酯2 000~3 000倍液、21%增效氰馬乳油4 000倍液等任一種藥劑噴霧2~3次。②蚜蟲。因油菜病毒病經蚜蟲傳播,及時有效防治蚜蟲既可防止蚜蟲為害油菜,又可防止傳毒引發病毒病。在菜苗長出真葉后即用22%蚜虱靈300 g/hm2或35%吡蟲啉75 g/hm2,兌水675~900 kg/hm2進行手動噴霧或兌水225 kg/hm2進行機動彌霧。重度發生田塊,每隔7 d左右噴1次,連治2~3次。
1.2.3? ? 草害防控措施。油菜直播田雜草防治以主控冬前雜草為防治目標,施行“一殺、二封、三蓋、四補”的防控技術方案。①殺:上茬作物收獲后,油菜播種前10~15 d,用滅生性除草劑50%草甘磷1 050 mL/hm2兌水450 kg/hm2防除已出土前茬老草。②封:在播后苗前使用50%乙草胺2 250 mL/hm2兌水450~675 kg/hm2噴霧,進行土壤封閉處理,防除未出土雜草。避開低溫階段、無風天氣施藥,退步施藥,以免破壞藥層。③蓋:封閉除草噴藥24 h后可進行稻草覆蓋,稻草用量1 500~1 875 kg/hm2,短草覆蓋。④補:在油菜五葉期后,使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450~600 mL/hm2,兌水450~600 kg/hm2噴施,防除看麥娘等單子葉雜草;使用50%草除靈懸浮液600~750 mL/hm2兌水750 kg/hm2噴施,防除牛繁縷等雙子葉雜草。
1.2.4? ? 濕害防控措施。油菜秋、春季常遇到連續陰雨天氣,田間土壤含水量過高,通氣不良,導致油菜幼苗根系發育受阻,生長緩慢甚至死苗,花角期易早衰和倒伏,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同時,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和傳播,造成菌核病、霜霉病、根腫病和雜草等大量發生和蔓延,引發漬害次生災害。油菜返苗后或在冬、春季需進行”三溝”整修和清理工作,確保溝溝相通,雨后要及時進行疏溝瀝水,做到雨住田干。濕害發生后,追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鉀45~60 kg/hm2或者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15~30 kg/hm2。
1.2.5? ? 花期“一促四防”綜合措施。根據油菜生產特點,在初花期葉面噴施速效硼、殺菌劑、磷酸二氫鉀,即一次性混配噴施以下幾種制劑: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磷酸二氫鉀1 500 g/hm2+速效硼750 g/hm2(有效硼含量>20%),可實現油菜“一促四防”,有效促進油菜后期生長發育,防花而不實、防菌核病、防“老鼠尾巴”、防高溫逼熟,確保油菜高產穩產。
2? ? 應用效果
2014—2015年度,營山縣農技站大區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集成技術與常規栽培(育苗移栽)比較,油菜株數增加24.46萬株/hm2、單株分枝少4.36個、角果數少267個、角粒數少3.2粒、千粒重低0.11 g、產量高21.66 kg/hm2,單產增幅達9.9%。2015—2016年開展油菜直播“四害”綜合防控技術集成千畝攻關示范結果,單位面積有效株數比常規栽培(對照區)增加2.2倍,株高降低15%,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等農藥總使用量減少20%,病蟲害損失率低于3%,單產增幅4.2%,且集成技術省去了育苗、翻耕、移栽等工序,勞動生產效率顯著提高[2]。2016—2019年營山縣在中央財政產油大縣獎勵資金集中使用項目高產高效創建區累計應用集成技術6 000 hm2,單產平均增幅3.4%,節省生產成本3 150元/hm2,增加經濟效益3 600元/hm2。近幾年,通過培訓宣傳、示范輻射,集成技術愈來愈被生產者所接受,推廣應用率逐年增長,2019年全縣種植面積已達到4 000 hm2。由此可見,推廣應用油菜直播“四害”綜合防控技術集成,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油菜生產成本,拓展適度規模經營,對促進勞動力轉移、穩定和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提高油菜總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 結語
地處川東北丘陵地區的營山縣,其地形、地貌、土壤質地、氣候等生態因子制約了油菜機械化播種技術的推廣應用。要實現解放油菜產業生產力的目的,應用人工直播“四害”綜合防控技術集成將是一項有益之舉。實踐證明,應用此技術不僅可以顯現出增產、節本、增效等方面的經濟效益,而且在秸稈還田、減少農藥用量、增加蜜源供給、美化鄉村田園等方面顯現出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促進本地區油料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
4? ? 參考文獻
[1] 吳曉清.營山縣壩區稻茬油菜輕簡化高效防草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2):27-28.
[2] 胡強,王方明.營山縣“稻-油”綠色增產模式示范應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7(9):182-184.
[3] 陳東紅.油菜直播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8):18.
[4] 郭超永,朱明.我國油菜直播的研究現狀[J].農機化研究,2009,31(10):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