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井慧玲
摘要? ? 本文介紹了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意義,并闡述了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具體包括制定科學的預防機制、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營林育林技術和建立完善的防蟲害檢測系統等方面內容,以期達到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林業產業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 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營林育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64.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11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林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營林育林技術,導致林業病蟲害多發。因此,為了保護生態系統,提高林業質量,實現林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必須將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到林業病蟲害防治中。
1? ? 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意義
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進程中,不僅能避免傳統防治技術造成的環境損害,保護生態系統,而且還能夠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經濟成本,提高林業產業的數量及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具體來說,傳統病蟲害防治技術多采用化學技術,即農藥噴灑。這種方式固然有效,但是由于農藥噴灑的廣度以及其中所含的有毒分子,對林業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此外,一段時間之后,當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時,會增加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因此,無公害防治技術應運而生,并被廣泛應用。運用無公害防治技術可以減輕防治病蟲害所帶來的經濟壓力,降低成本,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有重要意義[1]。
2? ? 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2.1? ? 預防機制的制定
為了使林業健康發展,使病蟲害防治更加有效,應制定一項科學、合理的預防機制。首先,工作人員應該了解當地林區自然環境,包含地形、土壤、水源和氣候等指標,并做好全面分析與監測工作,以便更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其次,相關部門應分析蟲害種類,并及時了解蟲害產生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提高防治效果。最后,當蟲害被清除后,相關部門還要定期對林區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新蟲害,應及時進行防治。綜合來看,預防機制的合理制定可以極大地減輕相關部門對林區防治的壓力,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2.2? ? 生物防治技術的利用
生物防治是無公害防治中的重要技術之一。此技術不僅能降低林區防治成本,還能提高林區病蟲害防治效果。相關部門檢測出林區病蟲害類型,并在林區選擇合理的地點為益鳥建筑巢穴,在林中放置此類病蟲的天敵或鳥類,通過益鳥吃掉害蟲的方法,有效防治林區病蟲害。也可以用一些污染相對較小的農藥進行林區病蟲害防治。也可以利用一些菌類(如細菌、真菌等)新陳代謝之后產生的物質進行林區病蟲害防治。通過這些措施對林區形成一道保護屏障,有效提升林區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
2.3? ? 營林育林技術的使用
根據林區情況,增加樹苗種類,使林區樹木多樣化、多元化。在林區種植樹木時,應該對樹苗的抵抗力及存活率進行有效的檢測,以保障林區樹木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病蟲害。同時,在種植時可以將不同種類的樹木穿插種植,以降低病蟲害帶來的損失。在種植樹木時,合理測量樹木之間的距離,以便所有樹木都能吸收到足夠的氧氣與水分。要定期對林區的樹木進行枝葉修剪、雜草清除及施肥,保證林木健康生長。通過科學使用營林育林技術,不僅能降低蟲害發生幾率,還能有效提升樹木的抵抗力[2]。
2.4? ? 防蟲害檢測系統的建立
在傳統病蟲害防治中,前期病蟲隱患經常被忽視。因此,防蟲害檢測系統的建立能有效控制林區病蟲害的產生。林業部門應該樹立樹木預防為主的觀念,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林區工作人員需定期巡邏,快速掌握林區情況。一旦發現蟲害,應及時向相關部門匯報,并及時根治林區病蟲害。管理人員應摸索出病蟲害發生規律,并不斷完善防蟲害檢測機制[3]。此外,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林區的氣候、水源、土壤等進行勘測,并定期匯報,以更好地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當發現此林區氣候、水源出現變化時,應及時匯報給相關部門,并需要快速隔離出現變化的樹林,降低病蟲害蔓延的速度與廣度,以減輕病蟲害所帶來的損失[4]。
3? ?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使用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預防機制、生物防治技術、營林育林技術及建立防蟲害檢測系統4種方式合理防治林業病蟲害,從而保證林業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5-6]。
4? ? 參考文獻
[1] 齊立會.探究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科技風,2019(5):247.
[2] 齊立會.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方法探究[J].南方農業,2018,12(35):76-77.
[3] 肖根君.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20,40(4):94-95.
[4] 米曉琴.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5(20):130-131.
[5] 劉啟斌,閆雙秋.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吉林農業,2012(11):205-206.
[6] 吳有聲.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