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武
摘要? ? 本文詳細描述了草地貪夜蛾各蟲期的形態特征,闡述了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性狀及特點,結合臨泉縣防控草地貪夜蛾現狀,提出了具體的防控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草地貪夜蛾;形態特征;危害癥狀;防控現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433.4?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11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及農業組織全球預警的重要農業害蟲,起源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于美洲大陸,肆虐于非洲,2018年在非洲造成高達3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2019年1月13日傳入我國云南[1],截至同年6月26日,全國已有19個省份發現,同年6月28日在臨泉縣土陂鄉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的蹤跡。
1? ? 形態特征
草地貪夜蛾為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有成蟲、卵、幼蟲、蛹4個蟲態。
1.1? ? 成蟲
成蟲展翅30~40 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窄褐色帶嵌在邊緣,雌蛾前翅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環形和腎形紋,輪廓線黃褐色;雄蟲前翅灰棕色,翅頂角向內有一大白斑。
1.2? ? 幼蟲
幼蟲有6個齡期,體長1~45 mm,體色有淺黃、淺綠、褐色等,最顯著的特征是幼蟲末端背部有排列呈麻將“四餅”形黑點,3齡后頭部可見倒“Y”形紋。低齡幼蟲為大頭娃娃。
1.3? ? 卵
卵呈圓頂狀半球形,直徑約為0.4 mm,高約0.3 mm,卵塊聚產在葉片表面,玉米喇叭口期多產于喇叭口處,每個卵塊含卵100~300粒,堆積呈塊狀。卵塊表面有雌蟲腹部灰色絨毛狀的分泌物覆蓋形成的帶狀保護層。剛產下的卵呈綠灰色,12 h后轉為棕色,孵化前漸變成棕色、黑褐色,環境適宜時卵4 d后即可孵化[2]。
1.4? ? 蛹
蛹的顏色為紅棕色,有光澤,長度為14~18 mm,寬度約為4.5 mm,化蛹初期體色淡綠。多在2~8 cm深的土壤中化蛹。
2? ? 危害性狀及特點
在臨泉縣草地貪夜蛾以為害玉米為主。通過觀察發現,在玉米上危害時,1~3齡幼蟲主要取食心葉、葉鞘,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口;4~6齡幼蟲危害最為嚴重,取食后呈長形孔洞。種群數量大時,幼蟲如行軍狀成群擴散,整株、整塊玉米葉片吃光,能鉆蛀心葉、幼嫩雌雄穗、破壞生長點。
草地貪夜蛾危害特點:一是幼蟲食量大,危害嚴重,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都是其危害對象[3],作物受害后常常減產20%~30%,嚴重時可致絕收;二是成蟲飛行速度快,可在幾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風力遠距離定向遷飛,每晚可飛行100 km,若在產卵前可遷飛500 km;三是繁殖和危害能力超強,草地貪夜蛾成蟲每次可產卵100~200粒,適宜條件下,30 d發生1個世代,1年可發生數代,單頭雌蟲全生育期可產卵1 500粒。
3? ? 防控現狀
2019年7月1日,農業農村部為全力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嚴防蟲害暴發成災,避免對糧食和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發布關于印發《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的通知;阜陽市于2019年5月20日專門下發文件《關于做好草地貪夜蛾查治工作的通知》及蟲情監測預警;同年6月20日在阜陽舉辦了全市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技術培訓班。各地均已制定了草地貪葉蛾防控技術方案、工作計劃以及防控指揮部,全市累計開展技術培訓144次,受訓人員達1萬人次。各縣、市、區嚴密監測草地貪夜蛾遷飛動態,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及時發布蟲情預報預警信息。農技人員深入一線,實行面對面檢測防控技術服務。認真落實指導服務責任制,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全力做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自從2019年6月28日在臨泉縣土陂鄉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的蹤跡后,有關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全縣所有農技人員立刻行動起來,深入到田間地頭,嚴密監視蟲情發展的同時,指導農戶進行科學防治,嚴密防控蟲情向外擴散蔓延。
4? ? 防治措施
4.1? ? 對成蟲進行誘殺
成蟲發生期,集中連片玉米種植區可采用性誘劑、食誘劑、殺蟲燈誘殺。臨泉縣根據蟲情發展狀況,在全縣玉米種植區共布置性誘劑捕蟲器1 200個,起到了很好的監測與控制作用。
4.2? ? 化學農藥防治
防控低齡幼蟲是防控草地貪葉蛾的關鍵,在幼蟲蟲口密度大于10 頭/百株,在玉米地草地貪夜蛾卵剛剛孵化成蟻蟲階段,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6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600倍液,或25%滅幼脲 3號懸浮液藥劑1 600~2 0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 000~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對玉米葉面均勻噴霧。或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氟蟲雙酰胺、多殺菌素、乙基多殺菌素、溴氰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蟲酰肼、除蟲脲和滅幼脲等殺蟲劑中任選一種對玉米實施噴霧防治。藥劑均采用二次稀釋法進行?配制,選擇在9:00—11:00或17:00—19:00時噴施在玉米心葉、雌雄穗部。防治時注意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輪換使用,延緩害蟲抗藥性。玉米出苗至大喇叭口期全株噴霧,選用氯蟲苯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防治。玉米高稈期全株噴霧,低齡幼蟲盛發期重點噴玉米植株中上部,高齡幼蟲盛發期重點噴上部葉片、被包裹的雄穗、葉鞘、雌穗部位。
4.3? ? 生物農藥防治
在草地貪夜蛾初孵幼蟲(1~2齡期)發生時期,蟲口密度小于10頭/百株時,可采用微生物農藥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或植物性農藥印楝素、苦皮藤素、苦參堿等進行葉面噴霧處理[4]。
4.4? ? 對蛾卵進行混合防治
可以選用氟鈴脲、滅幼脲、丁醚脲或氰戊酯等殺卵活性殺蟲劑,結合印楝油、礦物油和植物精油殺蟲劑溶滲卵塊絨毛,通過桶混噴霧處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草地貪夜蛾卵的孵化率。
5? ? 參考文獻
[1] 李亞紅,姜玉英,劉杰,等.云南省草地貪夜蛾發生特點及防控措施[J].長江蔬菜,2019(15):53-56.
[2] 劉毅.草地貪夜蛾的形態特征及防控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19):113.
[3] 秦譽嘉,楊冬才,康德琳,等.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玉米產業的潛在經濟損失評估[J].植物保護,2020,46(1):69-73.
[4] 王中林.草地貪夜蛾綠色防控技術[J].科學種養,2019(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