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曉
摘 ? ?要:深化民用建筑防火設計研究,做好設計溝通,加強設計的準確針對性,需要實施有效的技術模式拓展。隨著城鎮人均密度的不斷增長,應注重人均住房模式的應用,加強超高氣趨勢的完善。依據高層樓的防火設計思路,需要實施有效的技術模式提升,完善設計下的操作模式,確保生命財產的整體安全優勢效果。以準確的建筑安全管控為標準,確定設計思路模式的安全調配,實現有效的防火設計應用。
關鍵詞:建筑防火技術;民用建筑設計;應用
1 ?民用建筑火災發生的原因
1.1 ?密度大、疏散模式應急不足
人口快速增長,為了增強樓層建筑發展高度優勢,需要注重方法的解決拓展。面對火災問題,高密度人口需要實施安全化調配,結合人口疏密情況進行分析,注重配比實際情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疏散操作有一定的困難。
1.2 ?火勢發展迅速,蔓延快
對于民眾建筑而言,建筑往往缺乏有效的防火操作,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蔓延,后果將不堪設想。面對嚴重的火災問題,民眾無法快速地反應逃出。為了保證墻體保溫,需要選擇PP材料為建筑施工標準材料,否則墻體易燃,容易促進火勢的蔓延,造成嚴重的損失。
1.3 ?補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施工中,消防云梯使用的速度慢,空間不足無法發揮其價值,延緩火災的最佳時機。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建筑有裙房,影響消防的開展,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補救難度非常大。
2 ?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綜合應用
2.1 ?裝修材料據
第一,在選擇建筑材料的過程中,對其防火性能的考慮仍然不足,很多施工單位僅僅將建筑材料的價格和性價比擺在首位,這基本符合當前絕大多數施工企業利潤優先的基本理念,但是這種考慮方式不僅使很多沒有達到相關標準的材料流入到施工過程中,同時也在建筑的最初階段就埋下了后續的安全隱患,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二,很多建筑材料的內部組成成分十分復雜,一旦發生燃燒的現象,很可能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和煙霧,這些氣體和煙霧很可能會對人們的呼吸道產生很嚴重的危害和影響,甚至在火災發生的時候阻止人員的逃生和外部的救災工作。根據上述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在民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對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做出明確的考慮,絕不能僅僅把價格擺在首位,只有針對材料的價格和性能進行了綜合性的選擇和分析以后進行選擇的材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火災的材料的防火問題,最終確保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安全。
2.2 ?防火結構
2.2.1 ?防火墻的設置
在民用建筑設計中,防火墻的設置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建筑的防火性能。在設置防火墻的時候,不宜設置在L型和U型建筑的轉角處,如果要在轉角附近設置防火墻,內轉角兩側墻的門窗洞之間近的距離不宜小于4m;如果在其相鄰一側進行乙級防火墻的固定,距離沒有限制,而在緊鄰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的近邊緣水平距離不宜小于2m。
2.2.2 ?管道井的設置
民用建筑中管道井的設置應該每隔2~3層設置一個管道井,在樓板處使用不燃燒體做為防火分隔,需要注意的是不燃燒體的耐火極限應與樓板的耐火極限相當;如果民用建筑的高度超過100m的時候,應該每隔1層就要設置一個防火分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為耐火極限為0.6h的丙級防火門。
2.2.3 ?防煙和封閉樓梯、消防電梯的設置
民用建筑的防火設計中,防煙樓梯間的前室和封閉樓梯間的內墻要設置在同一層開設通向公共走廊的疏散門外,不得在此處設置其它房間的門窗;消防電梯應該層層停靠,消防電梯的前室宜設置在與室外直接相通的出口或經過長度不大于30m的通道。
2.2.4 ?鋼筋保護層的設置
在我國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鋼筋小保護層的厚度只是考慮了鋼筋不被腐蝕或者出現生銹,很少考慮鋼筋保護層的防火功能,一旦出現火災,大火產生的高溫很容易對鋼筋造成損害,降低鋼筋的承載力,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也將大大降低。因此,在設計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的時候應該適當的增加保護層的厚度。由于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的小厚度在規定中比一般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還要低,其耐火性能更差,所以,必須加大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提高鋼筋的耐火極限。
2.3 ?民用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設置
為了增加民用建筑中的防火功能,降低甚至是避免民用建筑因火災給人們生命財產帶來的威脅,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設計標準以及各類建筑特殊的防火要求進行設計。建筑防火設計必須結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制定和實施建筑防火設計方案,從方案設計階段開始就進行認真的考慮,注重民用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設置。
2.4 ?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
防煙區和防火區是民用建筑設計中的兩個重要區域,設計人員需要根據實際要求科學設定。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的相關規定,如果建筑物房間的凈高不超過六米,則需要設計擋煙垂壁,并且要劃分防煙分區,并保證各個防煙分區的面積在五百平方米以內,且要區分好防煙分區和防火分區的范圍,嚴禁出現跨區域的情況發生。在確定防火分區的時候,則需要合理的設定防火分區的面積,并且需要在充分地考慮到防煙分區設置的基礎上開展這一工作。在進行地下車庫相關設計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設置排煙系統,并且要保障防煙面積在兩千平方米以內。如果高層建筑物內部的固定扇窗房間、無窗戶房間以及超過二十平方米的無自然排煙管道房間,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都必須要設計好防火區和防煙區,這樣能夠提升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
2.5 ?安全疏散
首先,在進行民用建筑防火設計時,民用建筑中的公共活動空間的安全疏散距離要控制好,最近疏散口的最短距離要控制在三十米以內,房間最遠點和疏散口的距離需要控制在十五米以內。雖然說這兩個距離在建筑防火設計規范中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必須要引起設計人員的高度注意。其次,在設置房間內部和房門距離的時候,需要將二者的距離控制在走廊兩側最大間距范圍之內,如果建筑物的內部存在自動噴水滅火器,則可以將二者之間的距離適當的加寬,但是不能夠超過四分之一。對于丁字形等特殊的情況,設計人員在進行防火設計的時候,則需要對兩個安全出口的距離進行合理地把握,如果有袋形走道,對于其長度需要加倍進行計算。
3 ?結束語
我國的大量高層建筑,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的拔地而起,這些建筑在節約了大量的占地面積的同時,也使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但是我國目前對于民用建筑的防火設計行為研究和實踐都相對薄弱,造成很多建筑在建設過程中和投入使用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可靠性較差現象,甚至一些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已經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生存財產安全威脅。在日常的建筑防火設計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和準則進行施工,這對于我國相關領域技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曹娟.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探析[J].山西建筑,2017(6):27~29.
[2] 陳磊.探討民用建筑設計中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J].江西建材,2017(21):47+52.
[3] 農智.民用建筑設計中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S1):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