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麗
摘要? ? 從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3個方面分析了杉木與檫木混交造林的效益,總結了杉木多代萌蘗林與檫木混交培育技術,以期為皖南山區林業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杉木;檫木;混交;效益;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25.2?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15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是樟科檫木屬落葉喬木,在皖南山區高生長可達30 m以上,胸徑達2.2 m;葉片互生,聚集于枝頂,葉長9~18 cm、寬6~10 cm,葉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淺裂,裂片先端略鈍,堅紙質,上面綠色,晦暗或略光亮,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或下面尤其是沿脈網疏被短硬毛,羽狀脈或離基三出脈,中脈、側脈及支脈兩面稍明顯,最下方一對側脈對生,十分發達,向葉緣一方生出多數支脈,支脈向葉緣弧狀網結;葉柄纖細,長3~7 cm,常帶紅色,腹平背凸,無毛或略被短硬毛。頂芽發達,呈橢圓形,長達1.4 cm,直徑0.9 cm,芽鱗近圓形,樹皮幼時黃綠色,較平滑,老時變灰褐色,并呈不規則縱裂。果近球形,直徑達8 mm,成熟時藍黑色而帶有白蠟粉,著生于淺杯狀的果托上,果梗長1.5~2.0 cm,上端漸增粗,無毛,與果托呈紅色。花期3—4月,果期8—9月。檫木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陰。深根性,萌芽性強,生長快,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或黃壤上均能生長良好,陡坡土層淺薄處亦能生長,西坡樹干易遭日灼;喜與其他樹種混種,但水濕或低洼地生長不良。
休寧縣位于安徽省南部,境內最高海拔1 630 m,中、北部以低山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6.3 ℃,年降水量1 937 mm。境內溝壑眾多、水資源豐富、土壤深厚肥沃,年均日照時數1 304.2 h,陽光非常充足。獨特的生長環境,非常適宜杉木和檫木的快速生長。20世紀70—90年代,休寧縣造林一般多營造杉木純林,一代純林采伐以后,繼續培育杉木二三代林時,會出現生長緩慢、土壤肥力跟不上等情況。如果在培育杉木二三代林時,采用與檫木混交就可以解決土壤肥力不足等問題。本文從林分穩定性以及發揮森林多種效益等方面探究多代杉木萌蘗林與檫木混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在幼齡階段檫木對杉木生長都有促進作用的特點,增加檫木所占比例,同時杉木能覆蓋林地、給檫木側方蔽蔭,有利于提高檫木材質[1-2],達到營造針闊混交林、促進兩樹種速生、豐產、優質生產的目的,為維護多代杉木萌蘗林山地地力提供實踐依據。
1? ? 效益分析
1.1? ? 經濟效益
杉木連栽地力會衰退,也會出現杉木生理性瘠薄型黃化病,無法繼續培養出大徑材。杉檫混交以后,可以提高地力,利于杉木的生長,改善木材的品質。
檫樹是強陽性樹種,不耐上方蔽蔭;在側方蔽蔭下,自然整枝加劇,抑制檫木生長。而杉木幼齡階段恰好在檫樹上方或側下方蔽蔭能正常生長,光合速率加快;進入中齡階段,杉木喜光程度增加,不耐檫樹上方庇蔭,但有檫樹側方庇蔭時,能加快生長,自然整枝良好,提高木材形質。
1.2? ? 生態效益
杉檫混交的林分特點是在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內,檫木始終居于上層林冠,杉木居于第2層林冠,而且杉木大多數植株處在檫樹側方蔽蔭條件下生長。這種林分群體的成層性為充分利用光能提供了有利條件。
檫樹的遮蔭作用從前期轉入中、后期,將逐漸減弱,處于下層的杉木,既能得到適當的光照,又有陰涼濕潤的林內氣候,形成一個充分利用陽光和空間的復層林冠:首先,由于檫木喜光怕陰,杉木生長抑制著檫木冠幅的擴展;其次,檫木冬季落葉,春末夏初剛發芽展葉,遮蓋度不大,酷暑夏天枝葉濃密,遮蓋度大,秋季枯枝落葉多,遮蓋度又減小,杉木在這種半陰半陽和濕度較大的環境條件下,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冠幅和冠層,能得到正常生長。杉檫混交林比純林郁閉早,復層林冠厚,能明顯提高林分生產力,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照。
1.3? ? 社會效益
改變以往營造人工林以針葉純林為主,向營造針闊混交林轉變,優化森林資源結構和促進人工林樹種的多樣化,模擬自然狀況,發展生態林業,充分利用當地采伐跡地資源,大力營造杉檫混交和其他針闊混交林。根據大洪嶺林場森林經營規劃,每年都有采伐跡地53.33 hm2以上,只要立地條件符合杉檫混交造林要求的,將大力推廣此種造林模式,為森林后備資源打下堅實的基礎。
2? ? 杉檫混交造林技術
2.1? ? 林地條件及苗木要求
皖南山區杉檫混交林地要選擇立地條件較好、海拔<600 m、土層深厚肥沃、光照充足、經營面積相對比較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經營管理的二代或多代杉木萌蘗林。混交杉木苗以林地內伐樁上健壯的萌芽條為主,留苗時盡量在伐樁上方留取,留取數量1根,其余的萌發條全部伐去;混交檫木苗選擇一年生、苗高80 cm、地徑>0.8 cm、苗頭粗壯、頂芽發達的苗木,檫木苗來源以就地解決為主,苗源不足時可就近采購,盡量避免遠途運輸[3]。
2.2? ? 整地
杉木一代或多代的采伐,待樹木全部運下山之后,于當年秋季或初冬季節開始對采伐跡地進行全面整地。先全面砍除采伐跡地上的雜灌,要求根樁均<10 cm,將砍除的雜灌歸堆平鋪,堆間距以5 m為宜,也可以根據采伐跡地進行適當的調整。之后在采伐跡地上沿等高線進行布穴,布穴可以采用“品”字或梅花樁形。挖穴規格以40 cm×40 cm×35 cm為宜,挖穴時盡量做到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利于苗木栽植。皖南山區杉檫混交最佳密度825~1 125株/hm2,栽植穴要經過一個冬天的熟凍。
2.3? ? 苗木栽植和杉木萌發樁除萌
檫木苗木發芽較早,起苗栽植時間宜早不宜遲,苗木栽植一定要在芽萌動前完成,休寧縣齊云山最遲苗木栽植時間為3月5日。檫木苗當天起苗,必須當天栽植完,利于苗木成活。苗木栽植要求在雨后進行。苗木栽植時,先回填部分表土,再將苗木放入穴中,繼續回填表土,最后回填心土,并在栽植過程中分層踩實,將上面培成饅頭形,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莖處覆土1.5 cm左右為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表土土質疏松肥沃,利于苗木根系生長,心土病蟲害少,可有效防止病蟲害對檫木的危害。
皖南山區杉木萌發樁除萌時間,一般在5月,用鋤頭挖去萌發樁旁邊的雜草灌樁,在萌發樁上方位置留1個粗壯的芽條,其余萌條全部用手抹去[4]。
2.4? ? 杉檫混交林撫育管理
皖南山區檫木栽植后的林地,每年進行擴穴、松土除草2次。第1次在5月中旬,松土深度為25 cm左右,并把雜草埋入土中,增加肥力;第2次在9月結合施肥進行,松土深度為10 cm,并將除下的雜草鋪于林地。
3? ? 參考文獻
[1] 吳敏.杉木二代萌蘗林與檫木混交造林技術初探[J].安徽林業科技,2019(4):30-32.
[2] 連進能.6種杉闊混交林造林效果的調查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0(4):77-80.
[3] 芮祝松.楓香與杉木混交林、楓香純林生產力研究[J].中國林業,2010(19):53.
[4] 蔣妙定,周子貴,孫敏華,等.杉木混交林營造技術及效益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1993(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