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娣
【摘要】幼兒是人生起步的一個初級階段,更是一個人人格、人品塑造的黃金時期。宋代的林同曾在《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中寫道:“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由此可見,在幼兒時期養成孩子文明禮貌的良好品德是至關重要的,孩子的文明禮貌體現的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教養,還體現出了幼兒時期的良好教育環境。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是幼兒德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幼兒話語時的文明禮貌,還囊括正確的餐桌禮儀、儀表的整潔以及行為舉止的文明等。然而幼兒正處于人生一個初始時期,一切都要靠學習,可塑性雖強,但是由于幼兒的心智正處于萌芽階段,自控能力較差,這也就造就了這不僅僅是幼兒養成良好文明禮貌習慣的關鍵時期,還是一個沾染不文明行為的危險階段。因此,在幼兒這一文明禮貌養成的黃金時期,良好的幼兒園教育與養成變得不可或缺。
【關鍵詞】幼兒;禮貌教育;養成策略;案例分析
本文旨在從多維度深層次分析幼兒園文明禮貌教育的重要性,在對現有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對幼兒的文明禮貌養成策略進行探討。
一、幼兒園文明禮貌教育的重要性
優良的文明行為習慣、彬彬有禮的行為舉止、口吻生花的禮貌談吐、書通二酉的文化修養,都是一個人在成功道路上的墊腳石。文明禮儀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更是一個人內在品質與品德素養的體現。一個人要想未來的路上獲得成功,招人喜愛,就應該從小培養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而幼兒時期正處在品性與個性形成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個人人格造就上具備極大的可塑性。
(1)談吐得體是為社交基石
在幼兒園的真實案例中,我們發現有這么一個現象,剛剛入園的一小部分小朋友會直呼家長的姓名,在用餐時這些小孩子只是自顧自地先吃了起來,并沒有請自己的家長先吃。或許平常人想來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孩子還小,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能懂什么?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孩子還小,才需要交給孩子們這些道理。首先便是要教會孩子禮貌用語,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多用“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禮貌用語,在與長輩交流時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給其他人起外號。有一次組織小朋友參與小活動時,本應該是小朋友相互合作一起完成任務。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因為其他人碰到了他,就說起了臟話,把另一個孩子說哭了,老師及時地制止了這位小孩子的行為,教會了他待人的道理,他也感到了自身的愧疚,日后再也沒有說過臟話了。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也會經常告訴孩子們用這些文明禮貌詞匯,同時老師自身也要常用這些詞匯,教會孩子以禮待人。
(2)以禮待人是為人之根本
陶行知先生曾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而道德的基礎便是以禮待人,在幼兒時期便養成以禮待人的品性,對于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記得有這么一次,一個孩子向另一個孩子借一個玩具,結果那個孩子沒有借給他,還給這個孩子起了個外號,只是自顧自地守著玩具玩,其他小孩子想要和這個孩子一起玩玩具,但是都被這個孩子拒絕了。后來其他孩子玩到了一起,只有他自己玩著不肯借給別人的玩具,感到了孤獨,想要和大家玩到一起,可是此時大家都不愿意他加入到大家的游戲里,他找到了老師,經過老師的調解與教導,這個孩子也懂得了以禮待人的道理,與其他孩子重歸于好。
人與人之間是有交流的,矛盾的出現自然是在所難免,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在不知不覺中教會孩子避免矛盾。在幼兒園中加強文明禮貌教育,每一個孩子變得有禮貌了,說話文明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這對于未來一個孩子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幼兒園幼兒文明禮貌養成策略探討
在幼兒的品性形成過程中,不同的環境與氛圍對于幼兒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形成也有著不同的作用。而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主陣地,其作用與意義十分重要。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應注意將活動與教育以及孩子的天性結合起來,做有用的教育、有意義的活動、于孩子成長有幫助的游戲。
(1)“滲透”教育培養法,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良好品性
良好的生活環境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幼兒的禮貌教育不應僅僅是在課堂上,還應在平時的每時每刻,“滲透”教育培養法的關鍵點便是教師。每日清晨,老師早早地在幼兒園門口等待著孩子們的到來。在孩子見到老師的第一面時,給孩子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師的彬彬有禮、面龐上的微笑以及老師那親切而又具禮貌的問候。首先和家長說句“您好”,接著和小朋友說句“早上好”,這便是一天文明禮貌教育的開始。當然,這也只是“滲透”教育培養法的第一步,除此之外,還要在課上時,通過講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進行文明禮貌禮儀的“滲透”。通過這些無時無刻不在的環境熏陶,于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的思想與行為,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氛圍。在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滲透”教育,這一過程看似不起眼,但卻對于孩子文明禮貌的養成十分重要。
(2)天性釋放興趣教育法,在玩耍中習得禮儀
孩子都有一個天性,那就是玩耍,對于孩子而言,許許多多事物都是充滿著新鮮感的,都是新奇的,同時這些事物與游戲也都將會是孩子感興趣的。那么,教孩子學習文明禮儀是否可以與游戲相結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我們創造的“誰正確?”小游戲,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孩子們誰答的最快最好便是最棒的,給一個小紅花,最終誰獲得的小紅花最多獲勝。老師問與人見面打招呼應該怎么說,孩子們就會舉手搶答,“您好!”在這樣的小游戲或者小活動中,不僅僅釋放了孩子們玩耍的天性,還在游戲中教會并且使孩子熟悉了文明禮儀。
三、結束語
孩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培養與指導,經過不斷重復的教育與實踐才能養成的。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各類方法,針對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運用多種途徑,開展各種各樣的有趣活動來吸引小朋友、教導小朋友,循循善誘加以引導。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習中不斷地受啟發、明道理,就一定能夠使孩子養成懂禮貌知禮儀的良好行為習慣。
[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農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ZC20182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易冰. 幼兒文明禮貌習慣養成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
[2]魏小弟.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主要方面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9(23):66.
[3]劉美紅.中班幼兒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行動研究[D].河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