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銀玲
摘要: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其中,情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情商是一種識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尤為重要。隨著兒童健康教育觀念的加深,兒童的身體健康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試圖探索“運動”與“心理成長”之間的潛在關系,分析并透視體育運動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并以兒童戶外活動為例,嘗試改善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機制。本文討論了情商的概念,情商培訓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情商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其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幼兒期是兒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國,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建議在學前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這是未來學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將改善學前教育的內容。此外,兒童在成長之初應獲得足夠的心理和健康價值的指引,這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當下幼兒健康教育現狀
什么是健康教育呢?健康教育是幼兒在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體質即是身體的素質。它是以人的遺傳和構造形態結構為基礎,綜合生理機能和心理因素,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包括生理機能水平、身體發育水平、運動能力水平和身體狀況、心理發展水平和靈活性五個方面。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幼兒的心理發展。孩子自身的感覺可以很好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情感和社會發展,積極的心理狀態,幸福感,良好的情緒,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良好適應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至少要展示你的感受和技巧。
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的幼兒應有“有信心”“幸福感”“勇敢”“喜歡交流”和“不畏懼困難”的心態。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一些兒童群體,都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易感,自尊心低,固執,自我表達能力差,缺乏創造力,缺乏合作和溝通以及控制自己的能力低下等問題。一些孩子甚至有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例如攻擊性行為,膽怯和不安情緒的困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幼兒園教師的一般素質不盡相同,缺乏適當的體育培訓,缺乏體育活動的長期計劃,無法確定體育和教學活動的發展方向,缺乏考慮到他們在計劃活動中的實踐經驗,對當前狀況的評估,忽略了兒童心理發展所經歷的階段性,因此,缺乏認識兒童身心的階段性認同以及體育技能的特性,缺乏針對兒童體育運動的重點和科學性,無法遵循適當的教學標準。
二、針對幼兒心理生理特征,優化教學模式
幼兒年齡太小時,其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都非常特殊,因此在使用游戲教學方法時應當重點考慮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其中,尤其是幼兒的認知和人格心理學,因此,幼兒因為對現實生活缺乏知識和認知,生活技能和經驗比較欠缺。所以,幼兒心理教育必須在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以說除了積累生活技能和經驗以外,也可以通過玩玩具來改變幼兒的感性、觀察、表達、記憶、思考和想象力。幼兒的身體沒有完全發育好,身體礦物質少,特別是一些重要關節發育不完全,其心理和生理未充分發育,腦部神經控制只有少部分功能,因此在兒童早期非常活躍,但并沒有持續下去的原因。因此,在提高游戲教學的同時,教師應當著重注意幼兒的心理和生理情況。通過游戲使兒童可以加深對生活技能和經驗的理解,并促進兒童完成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根據兒童的生理特征,進行游戲活動的時間不應太長,運動的程度不應太強,體育活動應該多樣化,達到吸引幼兒的專注力,只有教師在通過教學過程中來實現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優化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發揮教學的作用。
三、采用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在兒童仍處于心理發展階段時,如何解決他們的身心發展問題?一是組織每周一到兩次的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兒童的主觀活動,系統地、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豐富兒童的心理健康知識,并適應和維持其心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課程的設計。例如,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情緒以及情緒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我們為中班孩子設計了一個“有趣的表情”心理健康課。通過照片討論、執行、交流和猜測,孩子可以理解“憤怒”“幸福”“懷疑”等情緒的各種表達及目的,要讓幼兒能夠充分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師還在教室里布置了心情墻,將代表三種不同面部表情的角色放在三個桶中,讓孩子們進入幼兒園時在照片前插入適當的表情牌。不僅為兒童提供了觀察他人和敞開心扉的渠道,而且允許教師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以便他們每天都能很好地控制孩子的情緒變化,并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
四、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
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成長條件。有些孩子喜歡獨自玩耍,不想與其他人交流。有些孩子在感到不安全的情況下無法獨自入睡。他們中有些人更喜歡與同伴爭奪玩具,不喜歡遭受挫折,反而過于興奮。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及時制訂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適當教育計劃,并每月組織一次心理健康領域的各種主題和情景。例如,“幼兒園里有更多的朋友照顧我”“溫馨的家庭”“我長大了”“禮貌”等。孩子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認識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以實現引導和教育孩子的目的。另一個例子:我們為害怕或不愿與他人交流的幼兒開發了角色扮演游戲“我是小老板”。娛樂室設有“起居室”,孩子們在其中積極地向客人打招呼,自我介紹,與客人交談并幫助幼兒克服心理障礙。課后,孩子們希望家人成為客人,他們可以像小主人一樣熱情、大方,而不會害羞。
五、結語
有鑒于此,學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許多領域仍存在差距,教學經驗有限。為了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前教育,還要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不足并提供有效的方法,并針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的學前教育中,我們可以為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提供有效的指導,并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