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華
摘要:思維導圖和整本書的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幫助學生建構有效的文本清晰圖,這樣能夠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讓學生徜徉在書海,“品味”著書香。
關鍵詞:細化思維;把握閱讀的內涵
思維導圖是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簡單而且有效,能夠突出主題。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協調左右腦的機能,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上,協助于人們科學與藝術、邏輯和想象之間的發(fā)展,這樣就能激發(fā)人的大腦。語文教學中能夠根據文本的思路,突出文本的內容,把握文本閱讀的內涵。
一、思維導圖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部編教材的使用,讓語文學習更具有方向感,但是教師要能整合,做到整本書的閱讀。它就是以整本書作為學生閱讀的對象,能夠從整本書上把握文本的結構和內容,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采取不同形式的閱讀。
思維導圖就是通過教師繪制梯度的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學的語文教學不僅是進行單項的閱讀教學,更要在閱讀教學中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將思維導圖與部編教材的整本書的閱讀結合起來,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欲望,提升學生語文的素養(yǎng)。
二、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實踐研究
當下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不是很多,從網絡中搜索了幾篇關于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文章,例如《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對整本書進行整合,然后再分解到各個單元,而且對示意圖進行細化,對文本所設計的內容能夠較好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驅力。在《如何進行閱讀整本書》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繪制出整本書內容的示意圖。同時指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總結能力不斷提升。還有《思維導圖,讓整本書閱讀向更深處漫溯》這篇文章也講到了整本書的閱讀,教師要能借助于思維導圖的系統性、發(fā)散性等激發(fā)學生多元的思維,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充滿著期待,提升整本書閱讀實效性。
三、思維導圖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繪制思維導圖突出主題
學生閱讀任務的提出,教師要遵循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結合文本的主題、內容和文本的結構,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內涵,理清思路,知道學生能夠自己繪制出思維導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繪制的圖形,進行有效的修改和指導。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這篇文章,讓學生在一張大的紙上,寫上閱讀文章的名稱,然后讓學生理清文本的人物閏土、楊二嫂、水生、寶兒等圍繞著主題周圍畫上圓圈,然后讓每個人物的后面不斷地發(fā)散,寫出他們的各自的特點、人物形象或者寫作技巧,甚至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等內容。經過教師的引領示范,能夠讓學生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當然,教師在繪制的過程,也應該呈現學生的個性,教師不要給予學生過多的限制,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自由發(fā)揮,有效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性的思維。
(二)細化思維導圖,突出文章的結構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繪制成思維導圖。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教師要能給予學生評價,自己學會細化思維導圖,突出文本的結構,豐盈思維導圖的內容。
例如在閱讀《儒林外史》這本書的時候,就可以圍繞著《儒林外史》繪制思維導圖,從作者介紹、作品的結構、創(chuàng)作產生的原因、后世影響、學界觀點等各個方面,讓學生有整體思維發(fā)散的結構,然后讓學生結合這些內容不斷地發(fā)散,特別是創(chuàng)作的原因讓學生細化,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生、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zhèn)壓武裝起義,反對八股文、科舉制等這樣細化,學生就能明白吳敬梓能用一支筆寫下來自己的時代。雖然是歷史悠久的白話小說,但是對當下的學生毫無閱讀障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做了一次旅行,作者用如此妙筆,把那個時代刻畫得竟然如此精彩。《儒林外史》對后世的影響,更是奠定了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在世界上廣泛傳播,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專著,“范進中舉”一節(jié),被選入部編本九年級語文教科書等,在細化后學生就能搞明白這本小說的有趣、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場舉子;清廉或者貪腐的官場老手;逃婚的才女,坑蒙拐騙的江湖游士等形形色色、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在不停地行走,有諷刺、有眼淚,更有溫暖和寒意。學生細化了這些內容,學生的閱讀也達到了頂峰,根本不需要教師的過多引導,只是逐步在細化的過程中,學生就能真正走進《儒林外史》的閱讀。
(三)完善思維導圖,突出整體把握閱讀內涵
學生在前面兩個板塊中繪制的思維導圖,教師在解讀的過程中要能幫助學生梳理,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文本的結構和脈絡。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本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就根據自己對文本的閱讀,根據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和側面繪制思維導圖,從孔乙己的外貌學生就能明白孔乙己的自命清高,從孔乙己的動作“排”、“摸”兩個動詞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好喝懶做、窮困潦倒;從孔乙己的語言“竊書不能算偷書”“污人清白”可以看出孔乙己的自欺欺人,迂腐不堪;側面短衣幫嘲笑,丁舉人毆打這些可以看出可悲可笑,備受摧殘。這樣學生放射發(fā)散的結構,將更多的信息融入其中。
四、結語
思維導圖與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相融合,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在關鍵的時刻讓學生建構閱讀體系,漸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信心,讓學生愛上閱讀。
總而言之,通過對思維導圖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實踐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建構清晰的閱讀體系,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心,使學生“徜徉”在書海,品味著書香,這樣就能提升學生語文的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