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方

摘要: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將幼兒科學教育列為兒童身心發展五大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兒科學教育在對學前兒童啟蒙的過程中,能有效幫助兒童認識世界和周邊環境,從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而對于不同年齡段,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層次性,教育的要求也是層層遞進、逐步加深。分析、比較小、中、大班幼兒科學教育目標在情感、方法技能和知識方面的區別和特點,以加強教師對幼兒科學發展水平的了解,將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和活動的實施。
關鍵詞:幼兒園;各年齡段;科學教育
皮亞杰曾說:“兒童就是科學家。”科學領域活動的目標,不僅要使幼兒掌握靜態的知識,而且要更加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興趣,強化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注重他們的情感體驗,加強他們在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一、各年齡段科學教育情感目標的深度不同
情感相對于其他方面的目標來說,屬于上位目標、高層目標,幼兒情感的發展是不能簡單灌輸或手把手教的。而在情感方面,首當其沖的就是要發展幼兒的好奇心。范圍上,小班只要求對周圍事物,如玩具、家中擺放的物體等,中班上升到周圍生活中,如校園里的動植物和公園里的金魚等,而大班則無固定范圍。另外,在接觸事物上,小班旨在感知擺弄的簡單動作,中班是探究,大班則是好問探索,這個目標的變化是基于幼兒生理、語言和思維發展水平考慮制定的,探索物也從自然人造物變化到自然環境和現代社會中的科技產品,更加細致具體。因此,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教師應在兒童對蘊含科學原理的“問題”感興趣的基礎上,慢慢引導幼兒自己運用科學的方法,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去尋找答案,增進體驗,因為科學的目的與生命力直接指向創造未知的事物。從小班一直到大班,情感上對幼兒的要求也逐漸清晰明確,小班的幼兒自我中心性強,不善于交際,而中大班的孩子開始產生探索的強烈需要,產生情感的內驅力,渴望合作,社會性交往行為加強。因此,科學教育目標在這方面也要求幼兒從簡單的萌發興趣到主動參與活動,包括對動植物的關心也從需要成人的感染到主動關心,小班注重習慣情感的養成和適應性,中大班則重視與同伴的合作和自由探索,小中大班目標層次的加深,體現出幼兒科學情感的內化和升華,更注重幼兒自主的科學探索過程。
二、各年齡段科學教育能力目標的寬度不同
在方法技能方面,科學教育目標對小中大班的要求高度不一,小班在感官上只需要了解并正確使用感官,中班開始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并感知觀察事物特征,大班強調幼兒多感并用的主動性,一層一層,對幼兒知覺協調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嚴。在對物體的分類和測量上,小班是根據一兩個特征分類,用目測等方法做比較,幼兒只需根據自身的“物體經驗”做判斷,中班是按制定標準簡單分類,用簡單工具測量,相比小班更具操作性,大班是按自己的不同標準分類,用各種工具測量,讓主體作用于客體來更仔細的認識事物。由此可見,從小班到中班到大班,分類標準增加,工具多樣化,結果精確化,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難度加大。言語上,小班只需用詞句簡單描述,如“這是一朵花”,中班用自己語言描述重視詞匯知識經驗的積累,如“在角落里長了一朵漂亮的紅花”,大班則需要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情感,如“我真喜歡那朵長在角落里的漂亮的大紅花”,這些不同體現出對大班兒童有意溝通的更加注重,語言也更加豐富。在科技制作活動上,對小中大班的目標也有很大區別,鑒于不同年齡班的發展水平不同,中大班更注重幼兒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幼兒自己探究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狀態,大班兒童就可以自己設置實驗,選取不同材質的物體進行試驗,并通過畫圖的方式記錄,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解決這個科學問題。當然,這也需要教師的引導幫助以及良好的環境創設和充足的材料準備等。
三、各年齡段科學教育認知目標的廣度不同
在知識方面,認識的范圍從小班的單一的周邊小范圍擴展到中大班的不同環境的大范圍。小班要求兒童對自身和環境的關系初步了解,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著重于認識單個事物的特征,比如說了解電視機的形狀、大小;中班認識的事物數量增多,如認識電腦、冰箱、手機等多種科技產品的特征;大班引導幼兒逐漸形成類概念,如哪些人造產品屬于電器。大班提倡幼兒開始接觸現代科學技術,而小中班則了解科技產品即可,可見年齡越大,在目標上也更注重幼兒對科技的直接經驗。在環境意識上,大班較小中班來說,思維更加具體形象,目標要求兒童進行邏輯思維,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親社會行為也增加,小班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孩子了解自身的行為可能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何種影響,到了大班,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做DIY環保袋和進行環保宣傳。
四、結語
科學教育目標各方面對于不同年齡班兒童來說層次要求是不同的,但差異性不是絕對的,年齡目標還具有連續性,各年齡班目標都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也要求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個體差異,從他們的年齡特征出發,順應兒童興趣需求,激發幼兒學習動機,按照教育目標開展教育活動。教師通過彈性規劃,能夠更好地進行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