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欣媛


今天王老師來家訪,我正在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于是趁機問王老師:“老師,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酷愛讀書,讀書方法巧妙。你能給我介紹一下他的讀書方法嗎?”
王老師很高興地說:“當然可以。你對知識如此渴求,我怎么能不滿足你的求知欲呢?其實啊,魯迅先生的讀書方法主要有六種。”
1.多翻法
魯迅先生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么,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他認為這種多翻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影響,受騙上當;另外還有開闊視野、啟迪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2.博覽法
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寫道:“……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堅持博覽群書。他在年輕時,除規定的功課之外,天文地理、花卉鳥獸、世界知識,幾乎都讀。他說:“愛看書的青年,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專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博覽群書,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優點”,學到更多的知識。
3.跳讀法
讀書遇到難點,當然應該經過鉆研弄懂它。但遇到暫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么辦?魯迅先生認為,要“跳過去,再向前進”。這樣,讀到后面“連前面的都明白了”。讀書要“先易后難”,不鉆牛角尖。書讀多了,理解力就提高了,知識面就擴大了,先前不懂的疑問就會迎刃而解了。
4.設問法
魯迅先生讀書,愛向自己提出問題。他拿到一本書,先大體了解一下書的內容,給自己提出了一大堆問題。例如:書上寫的什么?自己對這個題目又該怎么寫?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細讀,效果會更好些,這樣邊讀邊問,逐漸深入,會更有實效。
5.背書法
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制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簽,上面寫有“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整的小楷字。他把書簽夾到書里面,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簽上一個字。讀了幾遍后,他就理解默誦一會兒,以加強記憶。等他把書簽上的10個小楷字蓋完,也就把一篇文章背下來了。
6.剪報法
魯迅先生在學習中,非常重視資料的積累,剪報就是他積累的一種方法,他的剪報冊貼得整齊,分類很嚴格,每頁上都有他簡要的親筆批注。他曾利用這些剪報寫過不少犀利的雜文。他還用剪報編選過一部《蕭伯納在上海》的書,該書的封面也是先生用各種剪報圖案畫拼成的。剪報的確有益于學習與習作。他曾經說過:“無論什么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他終于成為一名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