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娜
(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城關鎮南大街回民中心小學 河南 襄城 461700)
批注作為閱讀的方式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呈現的閱讀情況,檢驗閱讀的效果,實現閱讀的目的,達成語文教學的目標,實現語文教學的方法。在以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的結構閱讀中如何指引學生進行批注閱讀呢?結合結構閱讀的教學研究,依據名師經典教學課例,和部分代表性教學設計來看,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一單元單元要素: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句子。《大青樹下的小學》課后習題:在文中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進行交流。“新鮮”此處是新穎的、新出現的意思。好詞好句在這兒應該是指對學生來說沒有見過的、意思不理解的、形式特別,或者寫法上很新奇的、表達上很新穎的詞句。
1.1 有新鮮感的詞語。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一單元單元三篇教材為例:

還有特殊形式的詞語:連連點頭(AABC式)糊里糊涂(ABAC式);一些能夠體現人物特點的詞語:壯著膽子、嚇呆、厲聲問道等詞語。除此之外,其它單元教材中的疊詞、數量詞、關聯詞等都可以作為好詞好句畫出來。
1.2 有新鮮感的句子。
(1)特殊句式句子。如《慈母情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2)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如《大青樹下的小學》: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3)景物描寫的句子。《釣魚的啟示》: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4)表達做事過程或方法的句子。《松鼠》: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
(5)概括性的句子(點題句、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過渡句等)。
(6)體現人物或事物特點的句子。
(7)議論性、抒情性句子。
(8)富含哲理的句子或者含義深刻的句子。
(9)語言優美、表達上很新奇的句子。
(10)引用詩詞、名言、歌詞的句子。
2.1 明確批注的符號。
(2)重要句子下面一般畫上直線,或者波浪線,雙橫線等。
(3)有疑問的或者讀不懂的句子用符號畫出來后可以在后面打上問號。
2.2 指導多維度批注。
(1)質疑性批注或預測性批注。如《父親、樹林和鳥》:批注時既可以提出質疑:父親、樹林和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又可以對課文內容作出預測:這篇課文可能是寫父親在樹林里愛鳥護鳥的事。
(2)內容性、理解性批注:針對課文內容或段落的主要意思,做的理解性批注。可以寫出段落或者句子的意思,也可以寫出自己的理解。如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批注:這是作者在釣魚后獲得的啟示,判斷道德是非很容易,實踐道德卻很難,就像明知道不該在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前撈魚,但是要真的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卻那么不情愿。
(3)感受式批注。既可以是針對全篇文章的感受,也可以是針對文中幾句話的感受。
(4)提綱挈領式批注:批注時抓住文中關鍵性的一句話:如《凡卡》一文,可以抓住“凡卡生活悲慘”引導學生從三方面進行批注。①生活悲慘:挨打挨餓挨凍。②快樂回憶:用鄉下生活的快樂幸福進行比對。③寫信:滿懷希望卻只能絕望。
(5)矛盾疑問式批注:如《觸摸春天》中:“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引導學生質疑:安靜是盲童,怎么張望呢?
(6)評價式批注:用詞、修辭、對人物或事物等的看法等進行批注。
批注主要有以上幾種方法,另外還有比較式批注、寫法性批注,聯想或想象式批注,篇章結構性批注以及仿寫式批注等。批注的維度不同,形式也不一而足,有眉批、段批和尾批等。
批注時字體要稍小,字數要精簡,內容要精煉,但表達盡量通順完整。“批有定法,批無定法”,任何方法經驗都要靈活運用,不可面面俱到,也不能生搬硬套,針對不同的文體,批注的方法也各有差異,不同的年級批注的深度和要求也會不同。精讀課文可以批注詳細一點兒,略讀課文可以簡略一點兒。另外,引導學生批注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切不可一開始就交給太多太繁雜,讓學生感到為難,失去批注的興趣。再次,教師要注意批注方法的遷移運用,善于引導學生將批注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孩子們盡早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良好的批注習慣,發展思維,培養語感,提高涵泳語言、品評詞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