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波, 李敏虹, 尚精娟, 周 穎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胃腸疾病診療部, 上海 200136)
胃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雖然化療和手術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由于大多數患者被診斷為晚期疾病階段,其預后中位數總體生存時間≤12個月[1]。因此,研究者致力于開發新的藥物和研究其機制,以提高胃癌的診療水平。胃癌的分子機制復雜,涉及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這些機制中,GATA轉錄因子6(GATA6)可能是治療人類癌癥的新分子靶點。GATA6是GATA家族成員之一,表達于肺、胰腺、胃腸道等內胚層組織和心臟等中胚層組織,通過與組織內的(A/T)GATA(A/G)序列結合,調控組織中各種分化基因的表達[2]。除了分化,GATA6還與細胞增殖、細胞存活和各種細胞類型的腫瘤轉化有關[3]。研究表明,GATA6在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癥中過度表達;同時,GATA6的活性升高通過促進細胞增殖、細胞周期進程和細胞遷移而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4]。葫蘆素是一類四環三萜類化合物,根據結構的不同分為葫蘆素A到T 17個亞型,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等作用。其中葫蘆素B、D、E、I 具有顯著的抗瘤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然而,葫蘆素D抗腫瘤的作用機制研究較少。本研究用不同濃度葫蘆素D干預SGC-7901胃癌細胞,觀察增殖和遷移情況,并檢測GATA6的水平,探討葫蘆素D治療胃癌的作用機制。
1.1主要試劑與儀器:SGC-7901胃癌細胞(批號:CK-0143,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昆明細胞庫);葫蘆素D(批號:3877-86-9,純度≥98%,成都麥德生科技有限公司);順鉑(純度99.99%,批號:P4394,美國sigma公司);胎牛血清(批號:TBD21HY,美國Gibco公司);RPMI-1640培養基、二甲基亞砜(DMSO)(批號:PM150210B、PM170319R,天津潤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四噻唑藍(Methyl tihiazolyl tetrazolium,MTT)(批號:M4016-5,美國Amresco公司);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和細胞周期檢測試劑盒(批號:CA1020、CA1047,美國BD公司);Trizol ReagentRNA提取試劑盒(批號:DP325,美國Invitrogen公司);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 Perfect Real Time RNA反轉錄試劑盒、UltraSYBR One Step RNA PCR Kit熒光定量PCR試劑盒(批號:RR047A、TK08045,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C170型二氧化碳細胞培養箱(德國Binder公司);3-18K型高速低溫離心機(德國SIGMA公司);奧林巴斯CX43型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NanoDrop2000c型蛋白核酸檢測儀(美國Thermo公司);7500Fast型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公司);FACSCanto Ⅱ型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
1.2細胞培養及實驗分組:用含胎牛血清(10%)的RPMI-1640培養液在37℃、5% CO2條件下培養SGC-7901細胞,選擇對數生長期細胞進行實驗。根據MTT法,以5×103/孔接種于96孔板中,200μL/孔,用不同濃度葫蘆素D(0、1.0、2.0、4.0、8.0、16.0、32.0 μmoL/L)培養48h后加入MTT(50μL/孔),繼續培養4h,離心棄上清,加入DMSO(200μ/孔),振蕩,用酶標儀在450nm處檢定吸光度值(OD值),計算細胞抑制率,細胞抑制率=(對照組OD值-處理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根據半數抑制率確定葫蘆素D的干預劑量。實驗分為對照組、順鉑組、葫蘆素D低、中、高劑量組。對照組不進行處理,順鉑組給予終濃度為10.0μmoL/L的順鉑,葫蘆素D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給予終濃度為2.0、4.0、8.0μmoL/L的葫蘆素D,繼續培養48h后進行相關檢測。
1.3細胞劃痕法檢測SGC-7901細胞遷移能力:以5×104/孔接種于6孔板內,200μL/孔,待細胞貼壁后,用100μL滅菌槍頭在單層細胞上呈“-”字劃痕,用無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清洗3次,用不同劑量的葫蘆素D干預48h,用顯微鏡下拍照,3-5個視野/孔,用圖像分析儀測量劃痕寬度,實驗重復3次。
1.4實時熒光定量PCR(RT-PCR)檢測miRNA-143和GATA6 mRNA表達:以5×104/孔接種于6孔板內,200μL/孔,待細胞貼壁后,用不同劑量的葫蘆素D干預48h,棄培養基,根據RNA提取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總RNA提取,根據RNA反轉錄試劑盒說明合成cDNA,再根據熒光定量PCR試劑盒說明,制備20ul反應體系進行擴增,在CFX-96 PCR擴增儀中進行擴增。GATA6、微小RNA-143(miRNA-143)和U6引物由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合成,GATA6上游引物為5'-CACACGCTGACAGTGCTGG -3',下游引物為5'-TACAGGGCGATACAAAGCAGGAGAA-3';miRNA-143上游引物為5'-ACACTCGAGCTGGGGCTTCTCCTGGCTCTCC-3',下游引物為5'-TGGTGTGGTGGAGTCG-3';U6引物序列:上游引物為5'-CTCGCTTCGGCAGCACA-3,下游引物為:5- ACGCTTCACGAATTTGCGT -3';反應條件為預變性95℃ 30s、變性 95℃ 5s、60℃ 44s、40個循環,61 ℃時采集熒光,用實時熒光定量 PCR儀檢測對其表達量進行結果分析,以U6作為內參,采用 2-△△Ct法計算miRNA-143和GATA6 mRNA的相對表達量。
1.5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情況:以5×104/孔接種于6孔板內,200μL/孔,待細胞貼壁后,用不同劑量的葫蘆素D干預48h,棄培養基,消化后轉移至離心管內,離心棄上清,根據試劑盒說明書步驟,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情況。

2.1不同濃度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生長的影響:隨著葫蘆素D劑量增加,SGC-7901細胞抑制率增加,與0μmoL/L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葫蘆素劑量為8.0μmoL/L時,抑制率為53.07%,故選8.0μmoL/L作為最高干預劑量,并設2.0μmoL/L和4.0μmoL/L兩個劑量,見表1。

表1 不同濃度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生長的影響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aP<0.05
2.2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順鉑組SGC-7901細胞遷移能力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葫蘆素D處理后,SGC-7901細胞遷移能力降低,呈劑量依賴性,但效果不如順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1。

表2 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遷移能力和ROS水平的影響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順鉑組比較,bP<0.05;與葫蘆素D低劑量組比較,cP<0.05;與葫蘆素D中劑量組比較,dP<0.05
2.3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中miRNA-143和GATA6 mRNA表達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順鉑組SGC-7901細胞中miRNA-143 mRNA的相對表達量增加,GATA6 mRNA相對表達量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葫蘆素D處理后,SGC-7901細胞中miRNA-143 mRNA的相對表達量增加,GATA6 mRNA相對表達量降低,呈劑量依賴性,但效果不如順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中miRNA-143和GATA6 mRNA表達的影響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順鉑組比較,bP<0.05;與葫蘆素D低劑量組比較,cP<0.05;與葫蘆素D中劑量組比較,dP<0.05
2.4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順鉑組SGC-7901細胞凋亡率和S期細胞比例增加,G0/G1期細胞比例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葫蘆素D處理后,SGC-7901細胞凋亡率和S期細胞比例增加,G0/G1期細胞比例降低,呈劑量依賴性,但效果不如順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凋亡和細胞周期的影響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順鉑組比較,bP<0.05;與葫蘆素D低劑量組比較,cP<0.05;與葫蘆素D中劑量組比較,dP<0.05

圖1 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
注A:對照組,B:順鉑組,C:葫蘆素D低劑量組,D:葫蘆素D中劑量組,E:葫蘆素D高劑量組
胃癌是導致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最常見原因,盡管研究者對胃癌做了很多研究,但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多數侵襲性胃癌患者對手術和放療無效,但作為姑息性治療對全身化療敏感。因此,開發胃癌潛在的替代化療藥物是非常令人鼓舞的。順鉑是常用一線化療藥,但其毒副作用較多。據報道,葫蘆素D可以抑制不同癌細胞的增殖,包括乳腺癌細胞、細胞淋巴瘤細胞和肺鱗癌細胞[5]。本研究發現,葫蘆素D對SGC-7901細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
胃癌細胞的運動性在轉移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報道的研究已經證實了葫蘆素D對不同癌癥類型的遷移和侵襲的影響[6]。葫蘆素D的治療通過下調GATA6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抑制肺癌遷移[7]。在另一項研究中,葫蘆素D通過體外抑制GATA6和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員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的表達,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9,MMP-2/9)的表達,抑制了人骨肉瘤細胞的遷移和侵襲[8]。然而,葫蘆素D對胃癌SGC-7901細胞運動功能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葫蘆素D在體外降低了胃癌SGC-7901細胞遷移。因此,葫蘆素D有望成為抑制腫瘤進展和轉移的有效候選藥物。
GATA6參與細胞周期進展、細胞生長、分化、代謝和凋亡的調控[9]。研究發現,過表達GATA6增加了MKN28胃癌細胞系的細胞增殖;同時,通過對Wnt拮抗劑Dickkopf-1進行負調控,激活Wnt信號通路,發現過表達GATA6可促進胰腺癌細胞株AsPC-1和PANC-1的增殖[10]。已有研究表明,葫蘆素D對不同癌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與G0/G1期、S期或G2/M期阻滯有關,而細胞阻滯在S期被認為是細胞凋亡的標志[11]。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miRNA-143在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人類癌癥中發揮抑癌作用,參與包括腫瘤發生和發展在內的許多生物學過程[12]。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miRNA-143與GATA6的3'UTR結合,表明GATA6是miRNA-143潛在是靶基因。在胃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miRNA-143調控了胃癌間質成纖維細胞中Ⅲ型膠原的表達,通過靶向GATA6抑制胃癌細胞自噬,促進胃癌細胞凋亡,增強了槲皮素的化學敏感性[13]。本研究顯示,葫蘆素D可以上調miRNA-143的表達,從而抑制GATA6的表達,抑制了SGC-7901細胞的增殖,將SGC-7901細胞阻滯在S期,誘導SGC-7901細胞凋亡,這更激發了我們對葫蘆素D潛在作用機制的探討。
綜上所述,葫蘆素D能抑制SGC-7901胃癌細胞增殖和遷移,引起細胞周期阻滯和誘導細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機制可能與葫蘆素D通過下調GATA6表達有關,為葫蘆素D治療胃癌提供理論依據。總之,葫蘆素D可能是一種有希望的抗癌藥物,能夠對抗胃癌的進展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