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高速增長,如今已經開始逐步向平穩發展轉變,整體的經濟結構需要持續的改善[1]。如今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千變萬化,需要選擇和建立良好的商業模式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健康平穩發展的堅實保障。
許多學者對于商業模式的概念模型、構成要素以及分類指標等問題展開過不同角度的討論,得出各有不同的結論,目前仍然沒有完全一致的定論。基于理論和現的實需求,當前亟需一個適當的視角來對商業模式的概念模型、構成要素以及分類指標進行梳理和討論。商業模式的作用就是為企業尋求積極的發展方向、確立合適的經營活動和經營方式,以確保企業在競爭中持續穩定地發展和壯大。企業進行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和經營都是在其自身所處的價值網上展開的,隨著企業價值網的持續擴張和走向平穩,選取價值網來作為研究企業商業模式的視角是十分合理的。因此本文將選取價值網這一視角來首先進行商業模式概念模型的構建。
部分國內外的學者圍繞價值對商業模式進行了探討。早期研究中,Teece 把商業模式的作用表述為區分企業輸出價值、吸引消費而獲取效益的途徑[2]。Chesbrough 和Rosenbloom 通過分析提取出6 個共同組成商業模式要素,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來推動企業發掘和積累更多的經濟價值[3]。Amit 和Zott 則是從焦點企業的角度出發,將商業模式定義為以通過商業機遇來發現價值而構建的自上而下的組織架構[4]。這些研究都著重于價值鏈的創新視角,但是價值鏈視角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目前的經濟背景,價值網的邏輯應運而生,從價值網這一視角對商業模式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具有實用性和適用性。
價值網是指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快速變化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及加快產品交付時間,與各相關企業建立起的合作聯盟系統[5]。它涵蓋了眾多企業本身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他們以各自持有的信息、資源和能力為基礎建立起一個巨大的資源網絡動態系統,互相之間協調共贏,達到高效地向目標客戶傳遞價值的目的[6]。
目前學界仍然缺乏對商業模式的統一定義和理解。因此,本文首先通過價值網視角建立商業模式概念模型來更好地研究。基于價值網視角、以價值創造為核心,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我們選擇用四個單元模塊來對商業模式進行重新架構,分別是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價值獲取與分配以及價值網絡。各個模塊及其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商業模式架構圖
在圖1 中,價值網是貫穿于企業的整體價值活動之中的,處在價值網中的企業會依據所處內外部環境而選擇合適的價值主張,并以此為基礎來布局價值創造所需要的各種條件和資源,同時還要完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價值獲取及分配機制,為企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動力。在價值網中,不斷有新的價值主張被提出、創造、獲取、分配,形成一個循環往復的鏈條來推動企業發展。
本文通過對過往商業模式相關文獻[7-14]的查閱和梳理,以上述四個單元模塊為基礎,分別提煉其主要的觀點及最為核心的要素,最終建立了完整的商業模式概念模型,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商業模式概念模型
首先,企業在明確價值主張的同時,明晰自己所處的價值網:當前內外環境如何、與行業內其他企業及供應商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服務對象有哪些等,以此來確定為哪些客戶提供何種價值主張。其次,在價值創造過程中,企業依據所處價值網,充分整合供應商、合作伙伴的資源和能力,為顧客發掘比其他競爭者更為優異的價值主張。最后,企業依據現有價值主張和價值創造來設計價值獲取及分配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獲取價值并進行利益分配。
在構建好商業模式概念模型之后,需要對商業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分類。現有文獻中,學者們大都是選擇不同視角來提取要素,以此作為商業模式分類的指標。本文從建立的商業模式概念模型中提取十個最為核心的要素,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商業模式分類維度及指標選取
本文采用K-均值聚類方法來對創業板制造業的商業模式進行分析,在可能得到的多個分類結果的基礎上確定最終分類結果。本研究選取了國泰安數據服務中心中,創業板證監會行業分類中C 類制造業304 家上市企業進行研究,商業模式各分類指標數據均從2017 年年報中摘取,各績效指標數據則從國泰安數據庫中提取2017 年6 月份數據。
自變量為商業模式,因變量為依據商業模式構成要素選取的測量指標。由于選取的樣本都是制造業企業,其產品都是以實物形態為主的,因此不將價值主張模塊中的產品/服務列入衡量指標中。本文最終選取的商業模式分類變量及指標如表2 所示。

表2 商業模式分類變量及指標
通過SPSS 軟件進行K-均值的分析和計算,得到的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聚類結果
分析表3 可知,304 個樣本最適合聚成6 類,其中14 個樣本聚在了第一類上;第二類聚合了60 個樣本;第三類聚合了59 個樣本;第四類聚合了67個樣本;第五類聚合了30 個樣本;第六類聚合了74個樣本。304 家樣本企業全部都有效,沒有缺失。

表4 最終聚類中心
表4 分別對10 個變量的中心值進行了羅列,如第一類中,固定資產一項標準化之后,比重的中心值為0.124 87,通過與原始數據進行比對,我們可以知道原值實際為21.04%。

表5 分類方差檢驗表(ANOVA)
表5 顯示,這10 個聚類變量對應的p 值都要小于0.01,由此可見,在6 個類別中,10 個變量的差別均比較顯著,這表明,本文所選的10 個變量對商業模式的分類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基于SPSS 對304 家樣本企業進行聚類分析之后,結合現有商業模式分類研究以及本文構建的商業模式模型概念,本文把制造業上市企業的商業模式劃分成六類,如表6 所示。

表6 各商業模式類型特征、典型企業及企業數量
對于商業模式這一熱門領域的研究,各界學者研究視角的多樣化,致使這一領域中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等基本問題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商業模式分類指標體系的構建也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最終導致商業模式理論難以真正做到切實指導現實中的實踐活動。以價值創造為主線,基于價值網絡視角,對商業模式進行研究是目前這一領域發展的理論及實踐的需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及操作性。本文依據價值網的視角構建商業模式概念模型及指標體系,通過聚類分析最終把創業板制造業企業的商業模式分成了各具特征的六種類型。本文為商業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能夠為制造業企業商業模式的設計、改進和創新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及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