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純



【摘要】 目的:探討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胸痛中心2016年1月-2018年5月診治的40例主動脈夾層患者臨床資料,將未建立綠色通道前收治的2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建立綠色通道后收治的17例患者作為試驗組,比較兩組護理效果、臨床資料、治療前后基本生命體征及護理滿意情況。結果: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病情確診、急診停留及轉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各項基本生命體征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可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護理效果,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胸痛中心 急診綠色通道 護理流程 主動脈夾層
Effec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f Chest Pain Center Nursing Procedure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DENG Chu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3): -1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f chest pain center nursing procedure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of aortic dissection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chest pai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23 cases admitted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een channel were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17 cases admitte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een channel were serv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clinical data, basic vital sign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agnosis, emergency stay and transport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ll basic vital sig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green channel nursing process of chest pain center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Chest pain center Nursing procedure Aortic diss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Nanhai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2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3.027
主動脈夾層是指動脈腔內的血液從主動脈中層退行性病變或囊性壞死引起的撕裂處進入主動脈壁內,擴張發展成為主動脈壁真假兩腔分離狀態,引起臟器灌流不足或心臟壓塞,其起病急、發展迅速、死亡率高[1-2],因此,早期診斷并治療是提高療效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在急診過程中,迅速快捷的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就診時間和搬運次數,為患者贏得治療的寶貴時間[3-5]。為證實其在救治過程中的積極意義,本院2016年11月建立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模式,探討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胸痛中心2016年1月-2018年5月診治的40例主動脈夾層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斷層掃描造影和心臟超聲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夾層;均表現為胸背部撕裂樣劇烈疼痛伴大汗淋漓、臉色蒼白、惡心嘔吐。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器質性損害;合并精神或心理疾病。將未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前收治的2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建立綠色通道后收治的17例患者作為試驗組。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基礎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主動脈夾層護理流程,即患者就診,急診分診護士根據患者病情,臨床表現等分級分至急診室和搶救室,急診醫生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進行查體,開相關診查醫囑,護士執行醫囑,確診為主動脈夾層后,請相關科室會診,確定治療方案、轉運患者。試驗組給予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建立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由急診科、心內科(心導管室、超聲心電圖室和CCU)、心外科、手術室和麻醉科等多學科合作配合組成,具體流程:(1)護士發現疑似主動脈夾層患者或高危患者,如胸背部劇烈撕裂性疼痛、休克、四肢血壓不對稱者啟動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流程;(2)詢問患者既往病史,測量基本生命體征,評估患者病情,并建立外周靜脈通道,做好配血、備血等術前準備,同時通知超聲科和影像科為患者做影像學檢查;(3)若患者生命體征不平穩則快速行床旁心臟超聲和胸片檢查,待生命體征平穩后進主動脈CTA檢查,若生命體征平穩,心臟超聲檢查提示有真假雙腔,血流異常等情況,進行下一步檢查,若胸片檢查提示主動脈影增寬則進行CTA檢查;(4)通知相關科室會診;(5)轉運至手術室或ICT。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要求:實行24 h連續應診制;當患者被分診進急診綠色通道時,立即實行先救治后繳費,先搶救后辦手續原則,在救治過程中,所有的申請單蓋上“急診”字樣專用章,并在“綠色通道專用本”上完善相關信息,各相關科室憑“綠色通道”優先辦理,保證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相關檢查和得出檢查結果。相關科室在接到急診會診請求時必須在5 min內達到會診地點。相關人員管理: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主動脈夾層理論知識的培訓,掌握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病因、治療方法和分型,采取請專家舉辦相關講座或讓護理人員到相關科室進行輪轉的方法;評價護理人員對相關理論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如淺靜脈置管或配合醫生深靜脈置管,心腦肺復蘇技術,氣管插管等技能培訓;護理人員需熟練掌握各項工作及工作流程并與各科室配合協同,積極配合接診醫生完成相關檢查和會診申請,為患者縮短掛號、繳費和檢查時間,及時安排綠色通道電梯,轉運工具和相關搶救器械,為患者贏得治療時間窗。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護理效果。控制:患者胸痛等臨床癥狀緩解,患者收縮壓控制在100~120 mm Hg,心率保持在60~80次/min;有效:患者臨床稍有緩解,血壓、心率等趨于平穩;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加劇,患者血壓、心率等難以保持平穩。總有效=控制+有效。(2)比較兩組臨床資料,包括病情確診時間、急診停留時間、轉運時間[6]。(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基本生命體征,包括血氧飽和度(SaO2)、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搏(P)、脈壓(PP)水平。(4)比較兩組護理滿意情況,使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情況,總分100分,60~100分為滿意,小于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6例,女7例,年齡45~65歲,平均(55.37±5.24)歲,高血壓11例,糖尿病12例,主動脈夾層A型15例,B型8例;試驗組男12例,女5例,年齡45~65歲,平均(56.34±5.81)歲,高血壓9例,糖尿病8例,主動脈夾層A型13例,B型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
比性。
2.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試驗組病情確診、急診停留及轉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治療前后基本生命體征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基本生命指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SaO2、SBP、DBP、P及PP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4.12%(16/17),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65.22%(15/23),試驗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主動脈夾層屬致命性胸痛,其臨床變異性大,致死致殘率高,及時診斷和鑒別是重點和難點,通過急診科與相關科室共同搭建急診綠色通道,迅速完成手術或非手術搶救治療措施,能極大限度的減少患者再灌注時間,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7-8]。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是以胸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危急重癥患者提供的緊急快速治療通道,聯合多學科對患者快速診斷治療[9-11]。而在整個過程中,綠色通道護理流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診護士和搶救室護士對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快速甄別,對床旁心電圖的快速識別以及CTA檢查綠色通道的安排,能明顯縮短患者確診、停留和轉運時間[12]。在臨床癥狀和體征方面,護理人員熟練掌握主動脈夾層相關知識后,能對患者疼痛、血壓等迅速做出處理。由于快速診斷和治療,減少患者搬動,保證患者得到充分休息,為患者及專科醫生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13-16]。另一方面,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需要多學科、多環節的密切配合[17]。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流程中也扮演著協調者的作用,分診護士一定要將分級分診制度深入骨髓,一旦懷疑患者為主動脈夾層時,立即啟動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呼叫醫生,并協助搶救室護士和醫生對患者進行搶救[18]。
本研究中,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病情確診、急診停留、轉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各項基本生命體征均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有積極作用。分析原因為在對疑似患者分診過程中,能及時有效的將患者分診至合適的就診室,通過對患者細致的觀察和接診醫生檢查,能有效縮短對主動脈夾層的預警時間,提高搶救效率,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提供精心的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降低患者對其的恐懼,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致殘率[19-20]。
綜上所述,胸痛中心急救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可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護理效果,縮短救治時間,降低患者致死率和致殘率,贏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
參考文獻
[1]陸青,黃必山,林俊娟.主動脈夾層患者應用急診護理臨床價值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7):105-107.
[2]蔣艷妮,杜少蘭,朱波,等.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的作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8):150-151.
[3]呂寧.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和死亡率影響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8(48):96.
[4]駱福秀.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8,8(25):300-301.
[5]周利,趙丹,曹玉瓊.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8,8(18):282.
[6]劉慧.胸痛中心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對提高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效果的作用[J].護理研究,2017,31(31):4026-4028.
[7]盧紅濤,周艷華,楊克平,等.胸痛中心建設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對比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9,16(3):80-83.
[8]黃琴.急診綠色通道管理軟件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循證護理,2017,3(5):557-559.
[9]陳陽,張利珍,張偉,等.胸痛中心建設對胸痛患者診療時間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2018,(24):6,8.
[10]朱遠高,熊萬里,王東曉,等.胸痛中心建設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脈介入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9,24(2):177-178.
[11]趙倩,王燕,陳鈾,等.胸痛患者行急診PCI綠色通道時間點的監測及策略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8,41(12):1469-1472,1475.
[12]張明禮,尹可可.院內急性胸痛綠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7):1094-1095.
[13]陳思遠,陳濤.微信平臺在基層胸痛中心院外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9,14(1):33-35.
[14]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心血管健康(蘇州工業園區)研究院.胸痛中心(標準版)建設與評估標準[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8,13(10):933-942.
[15]李弘.綠色通道中胸痛患者護理特點的研究[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71-72.
[16]侯晉,周晟劼,李波.基于急診胸痛中心概念的遠程急救系統探索與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3):83-85.
[17]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救治體系建設項目——記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創新團隊[J].中國科技成果,2017(23):75-78
[18]蘇葵花,黃愛玲.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278-279.
[19]張巖,霍勇.中國胸痛中心認證的現狀和未來展望[J/OL].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1):1-6.
[20]楚英杰.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救治流程的優化[A].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河南:河南省人民醫院,2013:119-121.
(收稿日期:2019-08-15)(本文編輯: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