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萍
摘要:教學課堂不僅僅是機械地傳遞知識的過程,更要提升教學的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高中歷史教學,教師要讓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多樣化,讓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對此,本文將以“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為例,對活動型課堂的實踐與研究策略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歷史;活動型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2-124-2
教學活動是連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有效吸收學習知識,提高對歷史的探究興趣。同時,在活動引導下,教師的授課過程也會更加順利,無論是個人活動還是小組活動,都有著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要注重改善傳統課堂中,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制定多樣化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歷史知識的魅力,全面優化師生教學活動,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構建高中歷史活動型課堂的積極意義
1.有助于營造輕松教學氛圍
在傳統歷史課堂上,教師大多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并采用說教式的方法,機械地傳遞著相關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其中,很容易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沉悶呆板、形式僵化。通過豐富活動,滲透歷史知識,可以有效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2.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
只有雙方共同參與,歷史課堂才會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例如在高中歷史“甲午中日戰爭”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構建豐富的課堂活動:①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影片,調動其探究興趣;②開展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圍繞相關問題展開思考,并進行自主交流;③組織“走進歷史”活動,促使學生完成實踐性探究活動,并有效擴充歷史知識資源,增強歷史核心素養。豐富的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使其與教師、同學形成良好配合,并能夠跟隨教師引導,完成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吸收,完成對問題的思考探究。
3.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高效課堂一定是教師教的開心,學生學的愉快。豐富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吸收理解知識,促使豐富的歷史問題更易于被學生找到答案,因此,在高中歷史課上,創設豐富的歷史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可以幫助教師更快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進而有效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構建高中歷史活動型課堂的有效策略
1.樹立目標意識,明確課堂教學方向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開展課堂活動的重要因素,它為教師的授課活動指明了方向,也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了打造高質量的活動型歷史課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備課,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清晰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備教材”,也就是對本課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找到教學重難點,并清晰地了解到,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有所收獲。其次,要“備學生”,要對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綜合水平有一個確切認知,制定出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
以“甲午中日戰爭”為例,在課前,教師對教材和教學大綱細致研讀,預設出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過程及結果影響;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能夠更好地結合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設計出清晰高效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與師生展開良好配合,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2.創設情境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活動型課堂的打造,可以讓原本單調的授課過程變得趣味盎然。教學情境作為豐富歷史活動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起著重要作用。教學情境活動種類豐富多樣,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迸發對歷史的探究興趣,并積極調動內在情感,更好地吸收相關知識。
例如,在“甲午中日戰爭”這節課的學習活動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內容,通過多彩的圖像、音頻,可以促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得以充分調動,從而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期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出示與之相關的文字材料,促使學生閱讀吸收,以此豐富學生對相關問題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3.構建小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在傳統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占據著教學的主體地位,習慣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授課,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機會較少,難以達到深入思考問題的效果,教師可以積極吸收相關學習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教師要意識到班級中學生個體差異性,要想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通過開展交流、完成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探究。
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時,教師構建小組活動,并出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思考,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導火索是什么?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是什么?通過具體問題和史料引導,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當學生能夠對閱讀材料進行細致分析,并全面發揮自身思維能力,理清問題邏輯,可以有效提高對問題的認知度。在討論期間,學生還可以在聽取其他同學對問題的看法時,有效拓寬思路,切實增強對歷史知識的探究動力。
4.制定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以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學習。在活動引導下,潛移默化中提升愛國主義情懷,這樣的學習過程,要比教師單純地口頭引導學生要愛國,來得更加順利。
實踐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課堂情景劇的表演,并結合其中的典型事件,進行表演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梳理時間線,并據此設計一幅“手抄報”,并寫一寫自己通過本節課學習所收獲到的感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有效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加強自身對知識的感受力,并從中獲得熏陶和感染,提升愛國主義情懷。
5.開展評價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自信
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學生,都需要來自教師的正面評價。對此,教師要意識到,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活動,還要提高對學生開展評價活動的重視度。當學生能夠有效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認可,會切實增強自身學習積極性。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向可以來源于教學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甲午中日戰爭”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從學生在學習課堂中的表現、學生的知識吸收效率、學生的課堂互動積極性、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等多方面綜合評價。身為教師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結合學生的缺點巧妙地指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活動型課堂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歷史教師要積極吸收先進教育理念,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案,并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以便學生能夠不斷感受到歷史知識的魅力,從而有效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頻率,切實增強歷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付西蓮.在課程實施中培育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與策略——教學教研活動課反思[J].名師在線,2020(6):41-42.
[2]劉鵬.小課堂,大作用——淺談微課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J].學周刊,2020(4):147.
[3]孫德霞.淺析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途徑[J].求知導刊,2019(52):29-30.
[4]黃輝.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優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9(35):116.
[5]梁建紅.基于史料研習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2019(18):111.
注:此文是湛江市霞山區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高中歷史活動型課堂的實踐與研究》(xs2019y057)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十中學,廣東湛江5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