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承志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的過程中,英美國家不斷出現的“5G傳播病毒”“喝消毒劑治病毒”“炒掉福西”“新冠是比爾·蓋茨的一場陰謀”等言論和事件也反映出其社會中的反智反科學風氣遠比我們想象中濃厚。
在世人印象中,西方(尤其是英美)應該是科學昌明之地。文藝復興、科技革命、工業革命都是從西方興起并影響全球,“西方=現代化”已經被很多非西方民眾所廣泛接受。
然而,進入21世紀后,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西方社會,尤其是英美一些匪夷所思的現象也逐漸被人們關注到。比如在美國一些地方,神創論竟然安排和進化論一起講述;很多美國人相信地球是平的,還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200個證據:地球不是旋轉的球》;還有轟轟烈烈的“反疫苗”運動和流傳甚廣的NASA登月造假等。新冠病毒引發的反智反科學事件,并不是石頭縫里蹦出的新現象,內核是一脈相承的。
由于近代史的慘痛教訓,國人對科學和理性的推崇已經深入骨髓。然而,即使是這樣,由于人性中對神秘主義的自然傾向以及自身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也有一些群眾對于若干非理性概念趨之若鶩。而西方并沒有遭受中國這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對于西方的普羅大眾而言,歷史是逐步嬗變的,宗教和其他類似組織一直伴隨著西方社會,一些神秘主義思想也時常會影響理性。
而在信仰之外,英美基礎教育體系的二元化割裂也加劇了反智反科學風氣在普通人中蔓延。科學和理性不是喊出來的,是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悉心培養的。但是,現在英美私立學校林立,公立基礎教育經費則主要來自于學區所在地的房產稅,這導致精英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時候,大部分公立學校卻處于“放養”狀態。事實上,英美公立學校的科學和數學課程非常簡單,更有留學生發現很多英美普通人基本的心算都不過關。低質量教育導致低質量就業和低收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距日益拉大,反智主義逐漸成了一些普通群眾對抗不公和尋求集體認同的手段。
而英美政客為了選票,在很多場合甚至迎合這種反智反科學風氣。某些情況下,甚至把反智主義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比如特朗普曾經在推特上贊同“疫苗無用論”。歷史一再表明,精英階層的理性應該用來正確引導大眾,否則早晚會自食其果。▲
(作者是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副教授)
環球時報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