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近現代中國歷程中,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一件大事,應運而生的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百年來廣為傳頌。當今我們處于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引領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人發揚和踐行五四精神,將五四精神厚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中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五四精神;新時代青年;歷史使命
1919年五四運動的開端和進程都是歷史性的,100年里,五四精神仍然散發著璀璨和不朽的光芒。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新時代我們如何繼承和發揚偉大五四精神,深情寄語當代中國青年,提出美好希冀,極大增強了當代廣大青年奮進新時代的信心。
一、五四精神的主要內涵
(一)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愛國主義內涵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歸根結底都是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五四運動的過程中,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將廣大青年凝聚在一起。他們立足實際,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而呼號、探索。在新時代的征途中,全體人民將愛國主義情感深深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
愛國主義作為維護全體人民的“情感源泉”,是我們對祖國在思想上的支持和行為上的表率。在思想上對于祖國和人民要有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行為上我們做所的每一件事都是為祖國的復興繁榮貢獻力量。
(二)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有力武器
民主與科學是五四先進知識分子打破舊制度、文化,迎接新曙光的重要武器。五四運動前期,涌現出了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對中國封建思想、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沖擊。這就清掃了舊的基地,為人們接受馬克思主要作了重要準備。
五四運動中所倡導的民主精神,字面含義是“權力屬于人民”或“人民進行治理和統治”。中國5000年封建制度將權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在西方資產階級社會中的民主、人權,主要掌握在少數的資本家手中,都不是真正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而社會主義的民主則是多數人民群眾的民主,這也是人民大眾所盼望的民主。
五四運動人們倡導自然科學時,也包含著對社會科學的新認知。晚清時期,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尋求器物的御侮強國之道。馬克思主義則是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給全世界無產階級一種新的科學思想,主張采用科學的觀點來剖析社會,探究問題。五四運動中人們追求民主與科學精神,明確了人民大眾的美好期盼,也為探索中國未來新道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新時代下,人們對民主的詮釋會更加豐富,對科學的探索會更加深。
(三)進步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不竭動力
社會的發展都是向前的。五四運動是當時社會一大批進步的革命者、知識分子掀起的一場對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進步運動。“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為近代中國輸入了新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也是先進分子尋求進步的結果,正因如此也逐漸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最終也會實現強國夢。
進步精神在中國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體現。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到如今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都是全體中國人民追求思想和行為進步的結果。新時代對全體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提出了新要求,我們中國當代青年繼續弘揚進步精神,將其充分融入到青年人的使命擔當中去,在實現中國夢的路途中有一番新作為。
愛國、民主、科學、進步的五四精神,是當時中國先進分子、革命者在探索革命道路時,所見、所聞、所感、所獲的高度凝練表達。五四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鼓舞人們勇于追求新的方向、新的道路,必將被一代代中華兒女傳承。
二、五四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的前進方向
五四運動作為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的愛國主義運動,拯救中華民族于危亡,挽救中國人民于水火。百年來五四精神早已與我們的血脈相融合,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人更應以五四精神為指引,做好新時代的奮斗者。
(一)新時代青年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思想基礎
愛國主義不僅是百年五四精神的核心,更是當代中國人民建設祖國、造福人民的精神動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有范仲淹“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今有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心懷對祖國的滿腔崇敬,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不懈奮斗。
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一直是我國為之奮進的方向。詩人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9年澳門回歸是20世紀末期中國人民歡天喜地的一件大事。如今海峽兩岸在通商、通行、通信上較之前有了重大改變,經濟交流呈現出了繁榮的景象,兩岸同胞一家親的信念也愈加強烈。我們始終堅信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同胞同我們一樣都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臺灣回歸祖國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和光榮使命,我們必須高喊愛國主義口號,用實際行動反對敵對勢力,加強與臺灣同胞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做一個堅定的愛國者。
對于每一個中國人民來說愛國是我們發自肺腑的期盼。這其中飽含我們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民的深切情感,也是祖國母親給予的最好回饋。愛國無小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的言行舉止都代表著我們的祖國。
(二)新時代青年以追求進步為根本目的
進步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內涵,包含思想和行為兩個方面。五四運動前夕,自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掀起了一場思想上的浪潮,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始深入人心。思想上的改變帶動了民眾行為上的突破,五四運動期間學生、工人自發組織罷工、罷課、游行等活動以此來反抗北洋政府的屈辱行為。
新時代下的新思想。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新時代應運而生新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當前中國存在的問題、最難啃的骨頭,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導。為推進貫徹這一思想體系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就要有新作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為中華民族的振興,中國人民的幸福進行了積極探求,更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幸福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世界各國人民同中國人民一樣為新時代中國的方案所認同、為新時代中國的智慧所震撼。
當代青年人理應追隨國家的腳步,積極投身于自身與國家進步的大業,擔當起時代責任。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開闊的思想境界引領我們在新時代、新歷史方位上,有目標的參與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是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朋友的接續奮斗的結果。青年時期是人的一生最具朝氣蓬勃的時期,青年人應該充分利用并發揮自身優勢,進步不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是在每一件小事中挖掘自身的創新潛能,勇做走在新時代前列者。
(三)新時代青年為倡導民主和科學而不懈奮斗
民主與科學作為五四精神的兩翼。五四運動期間,追求自由,反對封建專制;追求科學精神,即理性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當代青年作為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份子,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思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做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其次關于民主建設,強調法律的保障,我們必須逐漸提升法治觀念,做一個懂法知法守法的新青年。最后要立足于實踐,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以實際行動為我國民主、科學建設獻計獻策。
自古英雄出少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五四精神作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早已與中華兒女的血脈、情懷相融合。當前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我們身處于此是一件幸事。五四精神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柱,對于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理應順應時代浪潮,響應夢想召喚,擔當時代重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添磚加瓦、獻計獻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灑下青春的汗水。
參考文獻
[1] 胡繩武,金沖及.從辛亥革民到五四運動[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魏源.海國圖志[M].湖南:岳麓書社,2011.
[3]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M].北京:新華書店,1949.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習近平.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N].北京:人民日報,2013.
作者簡介:張艷茹(1996- ),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