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劉妮
摘 要: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多次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五四運動的工作,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宣傳黨的革命主張、提升群眾的思想文化水平,為新中國的建設儲備青年干部,其基本的經驗對于新時代紀念五四運動有著重要啟示。
關鍵詞:延安時期;中共;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黨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黨中央在延安時期高度重視對五四運動的紀念,目的是爭取全國進步青年、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等。文章立足于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的紀念和經驗啟示為基點,以《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群眾日報》、《群眾報》為主要參考材料,對中共在延安時期關于五四運動的紀念和評價加以論述。
一、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紀念的方式
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這以后,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中共格外重視對五四運動的紀念,在延安時期開展了大量紀念五四運動的工作,總結起來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報紙宣傳引導
延安時期,中共利用報紙作為宣傳輿論的主要陣地,科普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宣傳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發揚五四運動的精神,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廣大群眾中去,將中共倡導國共統一戰線的戰略意愿傳播到廣大群眾中去,將中共積極反對世界法西斯,倡導和平的理念傳播到廣大群眾中去。以《解放日報》、《群眾日報》、《群眾報》為例,在五四運動紀念日期間,這些報紙都刊登了大量的社論、宣傳紀念類的文章,以及開展的各項相關活動內容的報道,主要宣傳了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揚,中共依據抗日形勢對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張,以及革命建設的相關舉措。充分展現出報紙作為宣傳媒介在延安時期的革命建設中發揮了其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通過報紙,黨的政策導向、工作內容及時的同群眾見面,加深了黨和群眾之間的聯系。
(二)召開紀念大會
召開紀念大會是中共中央向群眾宣傳政治主張的重要途徑。延安時期,中共中央多次召開關于五四運動的紀念大會且規模宏大。通過召開紀念五四運動紀念大會,向群眾宣傳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明確抗日主張,倡導邊區軍民團結一致,激發群眾的愛國情感,迅速恢復戰爭創傷,積聚力量建設新中國。延安時期紀念五四運動大會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延安市各界代表的紀念,另一方面是地方各縣的紀念。
延安市各界代表的紀念大會內容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致電慰問前線抗戰青年戰士;二是向在革命斗爭中犧牲的青年們默哀致敬;三是重要領導人發表講話,解讀形勢;四是青年代表發表講話,表明決心。地方各縣的紀念大會在集中領會中共中央的關于紀念五四運動會議精神之后,依據自身的發展情況,適時調整紀念方式,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紀念活動依據農村生產情況的繁忙程度適時調整,主要在學校舉行,干部可依據自身實際工作情況自由參加;二是借助五四運動紀念大會精神,提高農村青年的知識水平;三是強調學校之間的相互交流。
(三)群眾自發組織紀念
延安時期,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群眾自發的組織起來紀念五四運動。通過標語張貼、譜寫歌曲、緬懷先烈、舉辦照片展覽會、文藝表演等方式來紀念五四運動。這些群眾紀念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開展群眾工作的成功之處,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深入學習了先進的思想,明確中共倡導的革命主張,激發了抗日救國的愛國情感,為根據地建設貢獻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紀念的經驗
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紀念的經驗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國統區學生運動做出指導
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的紀念很大程度上為國統區的青年運動做出了明確有效的指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國統區青年運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鞏固發展“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成果,直接影響國統區學生運動,促進西安事變的爆發,從民族利益出發,實現了團結、統一、和平、民主的奮斗目標;二是向國統區的青年宣傳了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推動國統區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帶動了工、農救亡運動的興起;三是鍛煉、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青年,為國統區的青年運動儲備了重要力量;四是在帶領國統區青年實現黨的總任務中,維護、爭取青年的特殊利益,充分發揮青年積極性,使國統區青年運動鞏固持久的發展。
(二)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
延安時期,黨中央高度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通過創造極為自由的環境來保障知識分子的基本言論和實施方案。延安時期,中共高層特別是毛澤東比較注意營造民主自由的氛圍,不僅從制度和政策上加以保障,而且身體力行以民主的方式引導知識分子解放思想。同時,也對赴延安建設的知識分子提供了良好的待遇,一是薪資待遇水平相較于其他建設者甚至是中央領導而言較高;二是在職位際遇方面,針對不同工作群體,增設崗位不同,并且都身居要職。
(三)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的紀念主要是圍繞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展開的。在這期間,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紀念形式來宣傳黨的基本主張和路線,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宣傳抗日主張,喚醒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意識,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組織工作團,喚起民眾。基本上實行半日上課半日參加救亡工作,由城市普及到農村,由學生普及到廣大群眾中去,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持續高潮;第二,支援戰爭,奔赴前線。青年學生在黨組織的組織領導下,踴躍參軍,成立青救會進行戰地服務,廣泛開展募捐活動;第三,加強培養教育,向黨輸送力量。舉辦各種訓練班,建立各種學習陣地 ,出版刊物,供給學習材料,嚴格組織生活,定期組織學習,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為黨的建設儲備大量的優秀干部人才。
三、延安時期中共對五四運動紀念的啟示
延安時期,中共通過對五四運動的紀念,推動了革命進程,促進了思想解放,使解放區革命建設上升到新的高度,加快了新中國的建設的步伐,提升了中國共產黨的威望。在這期間,紀念活動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培養和教育青年放在重要位置,為新中國建設保留了大批的后備人才。因此,學習延安時期中共對于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的基本經驗,對于新時期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五四紀念工作始終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延安時期的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始終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蓬勃發展。黨中央高度重視對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通過開展紀念工作,宣傳黨的基本主張,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提升黨的領導威望。現在,我們進入到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凝聚團結各族人民。因此,在新時期紀念五四運動,一定要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用黨最新的執政理念去完善紀念活動,弘揚五四精神。
(二)五四紀念工作始終要與新時代發展相適應
為了適應不同歷史時期黨的總路線、總任務的不同,五四紀念工作必須與新時代時期發展相適應。延安時期,紀念五四運動是為了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這種精神在那個時期是對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新時代,我們依舊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但這種精神已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那就是為祖國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祖國統一、民族團結貢獻力量;與時俱進,增強主人翁意識,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政治生活;合理開發資源,注重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
(三)五四紀念工作始終要堅持對青年的教育和培養
延安時期,黨中央高度重視對青年的培養和教育。毛澤東同志指出:“延安的青年運動是全國青年運動的模范。延安的青年運動的方向,就是全國青年運動的方向。”在紀念五四運動期間,作為抗日救國的生力軍,青年的出身、受教育水平都不相同,針對這種情況,黨和各級青年組織采取不同方式加深對青年的教育,通過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理論、科學的文化知識、抗日救國的正確方案等,提升他們的文化水平和各項工作方法,增強了他們抗日救國和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延安青年運動的發展。新時期紀念五四運動活動一定要重視青年的作用,培養和教育好青年,讓他們具有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忠于祖國和人民,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不斷奮斗,扎實學習,提升本領,注重實踐。新時代的青年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付季雙.中國共產黨“五四”紀念評述之嬗變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
[2] 胡國勝.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J].中共黨史研究,2009.
[3] 陳文勝.試析延安時期中共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特點及功能——以《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文本為例[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4]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